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曾提出的"我们坚持苏维埃政权的原则,即由最近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多数掌握政权的原则"并不说明列宁主张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实行多党制。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之所以通过苏维埃内各政党的竞争来决定政府的组织者,是因为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十月革命的直接目标和第一个成果,而苏维埃(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是能够保证痛苦最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形式。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二权半"政权结构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它既不同于议行合一的苏维埃政权体制,也不同于国民政府的五权制度,更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而是一种既体现民主,又有集中领导的新型政权结构.  相似文献   

3.
反对官僚主义是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针对俄共(布)党内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列宁从理论上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上进行了可贵的尝试。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4)
阮啸仙是广东省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他最早成立以革命委员会命名的县级红色政权,其成立的仁化县革命委员会是正式的、合法的苏维埃政权形式,仁化县革命委员会的创立为中共六大决议案做了重要铺垫,为阮啸仙红色政权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的三年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选举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其各部门,制定了宪法大纲及各方面法律,建立了"议行合一"的国家机关和运行机制,实行了工农民主专政,实施了对十个省数百县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最初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实践。项英在致力于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建设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1)必须加强地方苏维埃政权的建设;(2)要坚持和巩固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3)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切实执行政府法规;(4)政府工作人员应艰苦奋斗,廉洁奉公。项英这些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德玉 《创造》2021,29(10):49-55
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意识到苏维埃成员有官僚化的趋势,并主张"必须吸引全体苏维埃成员实际参加管理来防止这种趋势"①.此后列宁曾多次指出,现在我们的敌人是官僚主义,要大胆地和官僚主义进行持久的斗争.而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就已经比较明确地阐述了有关苏维埃体制和防止国家官吏官僚化的思想,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的这些思想逐步变得更加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8.
蓝蔚锽 《传承》2013,(6):22-23
1936年11月,红西路军进驻甘肃省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永昌县,在此驻扎的40余天,建立了西渡黄河以来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为西路军西进做了大量工作。当时负责在永昌县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黄部长"究竟为何人,目前一些材料和回忆录的说法不一。笔者经考证,初步判断"黄部长"为黄继勇同志。  相似文献   

9.
代先祥 《新东方》2010,(2):66-71
苏维埃在俄文中原意是代表会议,作为俄国无产阶级的创举,它在1905年的俄国革命中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列宁的肯定和支持。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全俄工农兵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征战河西走廊期间,根据党中央"打通国际路线"和"建立河西革命根据地"等指示,始终把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从奉命西渡黄河到最后西征失利,红西路军先后在甘肃永昌、山丹、临泽、高台等4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相应的各区、乡、村基层苏维埃政权。红西路军在河西地区积极开展建政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为西路军战略任务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探索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在红色首都瑞金两次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预演.之后,苏维埃运动如同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普遍开展起来.当时的重庆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苏维埃...  相似文献   

12.
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的历史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苏维埃政权确立的条件下而形成苏维埃选举运动的基本概况与特点.并揭示了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对新时期中国民主选举的开展以及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维埃政权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一种政权体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一次重要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工农苏维埃政权和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建立的两个不同形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的有关论文和专著中,对这两个政权的性质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工农苏维埃政权性质与  相似文献   

15.
李君如 《传承》2011,(2):17-19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和在全国范围执政的,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党的执政史就是1949年至今的执政史.事实上,党的执政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过程.所谓局部执政,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执政,具体时间是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苏维埃政权到1949年在全国建立政权.我们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以来的执政实践,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可以说,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谭志  罗琳 《传承》2013,(3):24-25,34
"年关暴动"取得胜利后,中共在宜章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巩固政权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中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建党、建政和革除陈规陋习的工作,实施了将土地分给广大农民的土地革命,组织建立了维护革命政权和推动土地革命的保障力量——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和地方赤卫队。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列宁在俄国创建的苏维埃政权,毛泽东在中国创建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冯鑫 《传承》2009,(6):10-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二权半"政权结构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它既不同于议行合一的苏维埃政权体制,也不同于国民政府的五权制度,更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而是一种既体现民主,又有集中领导的新型政权结构。  相似文献   

19.
陈雪云 《传承》2011,(25):9-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以共和国期间的法律为研究对象,探寻其中的法律精神,在此基础上辨明苏维埃法律精神到底是"舶来品"还是"本土资源"的问题,如果苏维埃法律精神是具有中国民族性的,那么传承苏维埃精神就有了更高价值,而如何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将苏维埃法律精神继续延续下去,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为寻求建立发展中国的民主制度而探索,从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不断思考中国民主制度的架构,倡导了统一战线的民主形式,实践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三三制"政权模式,提出了"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并为之进行了积极的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主制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主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对民主制度的架构中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明的成果,把马克思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理论同中国民主革命、民主制度的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