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家庭照顾负担的日益沉重和职场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的"工作—家庭"冲突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峻。论文以西方"工作—家庭"的研究思路和成果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梳理了中国"工作—家庭"冲突的表现、特征及其与西方的差异。文章发现,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的理论成果来解释我国的状况,我国劳动者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要剧烈得多,原因要复杂得多,来自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源都与西方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岳经纶  颜学勇 《公共行政评论》2013,(3):14-37,166,167
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强,工作和生活领域的冲突逐渐凸显,成为影响人们福利的一种新社会风险。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欧洲福利国家已经进行了不少旨在减少工作—生活冲突,促进工作—生活平衡的政策实践,并且取得了比较全面的政策效果。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同样面临着工作—生活冲突这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然而,与欧洲相比,工作—生活平衡在我国仍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政策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借鉴欧洲经验并研究和探讨中国情境下的工作—生活平衡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变迁以及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应对我国由于社会变迁而带来的新社会风险,保障和提高人们的福祉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3.
基于角色理论的"角色认知方式—角色行为—结果"框架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逻辑,探讨了中庸思维对女性管理者应对两类角色冲突(工作家庭冲突、能动共生冲突)的影响,构建了"中庸思维—工作家庭平衡行为—家庭/家庭成员满意度""中庸思维—矛盾领导行为—领导有效性"两个理论模型。通过对137份女性管理者的纵向追踪问卷调研,探讨了中庸思维对女性管理者家庭满意度、家庭成员满意度与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庸思维正向影响女性管理者的家庭满意度、家庭成员满意度及其领导有效性;工作家庭平衡行为和矛盾领导行为分别起到中介作用。相较而言,女性管理者面临更高的工作家庭冲突时,中庸思维对于她们工作家庭平衡行为的影响会更强;在工作复杂性更高的情境下,女性管理者的中庸思维对于她们矛盾领导行为的影响会更强。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回顾欧盟"工作—家庭协调"政策的发展过程。首先选定了几个欧洲国家,对这几个国家中的女性就业结构和生育水平进行了研究,并概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普遍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对欧盟政策的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随后,追溯欧盟"工作—家庭协调"政策的发展历史;最后,利用欧盟委员会资助的一个跨国研究项目——"变迁:性别、亲子关系以及欧洲的工作场所"所收集的数据,提出有必要发展惠及大多数人的福利以及将良性政策制度化的观点。文章认为我们要更加关注家务的性别分工,以促进性别平等和帮助劳动力市场中的母亲们和父亲们更好地实现"工作—生活平衡"。  相似文献   

5.
一、调解难的成因分析(一)审判与调解的价值冲突其一,诉讼调解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与审判工作的价值和功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也与权利本位的价值观相抵触。我们在做调解工作时常常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双方当事人都作出适当的让步,其实说穿了就是动员和说  相似文献   

6.
吴洪淇 《当代法学》2021,35(5):64-74
我国从2010年以来在刑事证据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体系化不足的困境."新刑诉解释证据规定"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体系化的一个重要成果.从历史发展维度看,该规定充分吸收了我国自2010年以来在刑事证据制度改革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与先前的证据规定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新刑诉解释证据规定"逐渐形成了"总—分—总"的基本布局,呈现以证据裁判原则为基础、以证据种类为核心架构的制度样态.但"新刑诉解释证据规定"在体系化塑造的过程中也存在正当性不足、内部结构失调和规范效力冲突等隐忧,亟待在整体立法规划中加以进一步回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论述十七世纪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的冲突及其原因。中国法律文化的近代化是在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之下进行的;西方法律文化与中国的接触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一百多年里就已经陆续产生并具有较大影响;从比较中看,十七世纪开始产生的中西法律冲突同时带有双重性质:近代法律与封建专制法律的冲突、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冲突。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十七世纪西方与中国法律文化发展进程差异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世界,诉讼调解被称之为"东方经验"。在我国,法院诉讼调解制度不仅要与中国的现实需要相符合,还要对司法改革的需求给予满足。当前,我国法院诉讼调解制度还存在较多的缺陷,有待完善,但是依然背负着强大的重任前行。"大调解"的格局符合司法界发展的需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需品,因为在判决的过程中"大调解"的格局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本文将法院民事审判作为研究点,对现阶段我国基层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针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旨在推动司法改革的进程,加快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脚步。  相似文献   

9.
虽然男女平等分担家庭、工作场所的权利、权力和责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男女平等立法的重要原则,但有关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立法在我国至今为止还处于缺席的状态。这反映了性别本质主义和公私领域的二元划分对我国女性工作权立法的影响,也暴露了我国立法对女性地位和作用的忽视。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立法的缺失已成为妇女充分进入工作领域的一个障碍,也与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女性工作权的立法趋势和理念相悖,中国女性平等工作权的实现呼唤中国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立法的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是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协商在基本概念、实践基础、协商主体、协商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别,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契合之处,我们在充分认识二者的区别及相同之处的基础上,要积极借鉴西方协商民主,不断加强、完善我国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容隐制度在古今中外都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新中国法学领域对容隐制度却持否定态度,但容隐精神并不必然与现代法治相违背。许多西方国家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都存留有"亲亲相隐"的规定。本文通过探寻容隐制度在现代中西方存废的不同命运的原因,明确在我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容隐制度的合理性,以期对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是我国用于规范婚姻与家庭关系的重要法律,全国范围内每一个公民都需要遵守。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受到民族文化传统、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少数民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姻习俗与现行的《婚姻法》存在冲突的地方。要通过普法宣传和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尊重合理的民族婚姻习俗,革除与《婚姻法》冲突的不合理传统,协调《婚姻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陈宇 《检察风云》2012,(16):7-9
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这意味着,以目前我国城市常住人口6.66亿人,约2.22亿多个家庭计算,未来保障房约占城市家庭数的16%。应该说,在中国城市城镇化进程中,保障房建设不仅是我国政府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一大重要举措,更是关注民生,关心中低收入人群"有尊严地生活"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是将改革成果还利于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滕祥志 《法学家》2012,(1):94-107,178
交易定性在税法分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交易定性围绕认定纳税主体、税收客体的有无、定性和量化以及由此延伸的税收管辖权等税企争议的关键环节展开。在单一合约交易,法律关系与交易定性具有同一性,税法与私法呈协调与融合状态;在复合交易、"名—形"冲突或"名—实"冲突的虚假交易,合同性质与交易定性分道扬镳,税法与私法呈现冲突与龃龉。实务中,交易定性应从行为和所得主体的"名—实"冲突或"形—实"冲突、"法律关系"和"交易定性"的协调与冲突、税收客体的"定性"与"定量"的决定关系中来把握,凸显税收活动的法律属性、交易定性与法律关系的辩证关系和税法追求实质正义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5.
英国学者齐格蒙·鲍曼在《立法者与阐释者》一书中将知识分子区分为现代的"立法者"与后现代的"阐释者"两种类型。这其中,"立法者"类型的知识分子秉持一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所有问题都必然有唯一正确答案,并试图通过所谓启蒙推动社会进步。在中国死刑存废论争中,部分主张死刑废止的法学学者便具有鲍曼笔下"立法者"的影子,试图将西方死刑废止观念认定为一种真理性命题并强加于民众,这是引发死刑问题上此类学者与大众观念冲突的根源。在一个多元社会之中,要有效解决这类冲突问题,就应当对法学学者的"立法者"角色予以充分反思,并尝试从"阐释者"视角对中国的死刑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谢晖 《法学研究》1996,(4):80-88
随着“一国两制”战略的实施,多法域并存的格局将是中国法律中引人注目的问题,对此,学者们从操作意义上论述得较多,以区际法律冲突研究为核心的法学成果不断涌现,但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宏观层面对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冲突效应却鲜有论及。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对跨世纪的中国法律和法学构建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而且因法律调节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加强,其意义必然衍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矫治质量,司法部提出要在犯罪矫正与戒毒领域引进循证实践的理念,开展本土化的"循证矫正"与"循证戒治"。2年多来,9个监狱和5个戒毒场所试点单位,在循证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总体来说,循证实践在中国还是新生之物,很多问题还有待澄清,部分一线的实践者甚至研究者对循证实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文将从循证心理治疗的角度,结合国外循证戒治方面的文献,谈谈循证戒治的内涵及三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我国开始了社区矫正的试点探索工作。经过十年来的努力,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开展得颇有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实践的深入,目前社区矫正工作规范与刑事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显露。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最根本办法就是借鉴国内外社区矫正相关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现在的社区矫正实行情况,制定出一部符合我国法制特色的《社区矫正法》,给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正确的方向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6,(1):42-49
通过作为"他者"的西方法律文化的扩张和作为主体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偏离等方面的剖析,以期找到法律史研究中"自我"与"他者"的平衡。探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真知,从精神上疏远"自我"以及以宽容之心接受"他者"均是必要的条件,只有在"疏远"与"亲近"之间达到同样的协调和均衡时,才能对"自我"以及作为异质文化的"他者"做出合理的判断。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进行研究时,我们不仅要"得古人之言",更为重要的是"得古人之心"。对不同的法律文化进行"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才是我们法史学研究得以正确进行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多世纪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我国长期处于向西方学习、移植西方先进制度的状态和处于法治输入国的地位当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体系来巩固,这个法律制度体系必然是源于中国实践、面向中国问题、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法律制度体系的背后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更需要中国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作为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