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代孕作为一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发了道德、伦理和法律上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社会代孕案件的频发也使代孕能否合法化成了争论的焦点,探讨的角度与立场各不相同且互相冲突.本文从基本权利进路、公序良俗进路和市场经济分析进路对代孕合法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在道德观念、伦理共识和法律规制上寻求代孕合法性边界的出路.代孕合法化需...  相似文献   

2.
代孕的出现带来了许多奇特的伦理、法律问题。我国通过部门规章完全禁止代孕的规范模式并没有发挥预期效果。综观域外代孕立法例,有限承认其合法性是大势所趋。代孕有正当的权利基础,我国社会公众的态度也较宽容,亲子关系的不确定也可通过法律技术设计予以解决。面对日益广泛的代孕需求,我国应尽快在法律层面承认代孕的合法性,并结合社会伦理对其合法化边界予以确定,设计出更为严谨、细密的规则体系,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上的代孕需求实属客观存在,代孕作为人类生殖辅助技术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解决生育相关的医疗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言之,代孕行为合法化确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不同类别的代孕行为因其不同性质应加以区别对待.我国法律制度"一刀切"式禁止代孕,实际上不利于解决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代孕现象所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更难以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代孕合法化之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孕人工生殖客观上导致母亲职能的分解,挑战母亲定义和亲子关系认定的标准。台湾地区曾掀起一场激烈的代孕合法化之争,力主合法化有之,坚持非法化有之。争论对台湾地区代孕立法的方向、进程和模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代孕规制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孕是一个法律、伦理上的共同难题,国外存在着私法自治型、政府管制型、完全禁止型三种规制模式。中国政府采取了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却未能取得、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代孕是实现生育权的一种方式,却可能与代孕者、小孩的人格尊严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国家对代孕的规制,应该本着基本权利的基本原理,考量社会的接纳程度,在生育权、人格尊严与公序良俗之间作出适当的权衡,从而抛弃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履行其对多种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6.
7.
余静 《法制与社会》2014,(32):239+245
备受关注的我国首例胚胎继承权案随着二审判决改判由四位老人获得胚胎的共同监管和处置权而尘埃落定,但是由此案带来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代孕是否可以合法化,是完全禁止还是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合法化?合法化的条件是什么?如果这样一个案件能为"有条件代孕"破冰,给人们带来这些思考的话,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代孕是~种区别于传统自然生育的人工生殖技术,它是将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人工受精,人工培育形成胚胎后,植入代孕者子宫内代替怀孕即生产的过程。代孕技术的不断成熟并应用于临床,为广大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由于其牵扯伦理、遗传、社会、人权、法律等众多领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各国对于代孕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戴孟勇 《法学家》2020,(1):17-31,191
法律行为的原因、内容、条件、负担以及当事人的动机等因素违反公序良俗时,不仅各自的表现样态存在区别,对法律行为无效性的影响也不相同。法律行为的原因或内容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或部分无效。停止条件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无效;解除条件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上仅解除条件无效。慷慨行为中的负担违反公序良俗的,仅负担本身无效。多方法律行为当事人的共同动机或者单方法律行为当事人的动机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无效。我国在编纂民法典时,应当就法律行为的内容、条件、负担和当事人的动机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况及其相应的法律效果分别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一、代孕的概念及种类代孕是指女性接受他人的委托,借助现代医疗技术将体外受精培育成功的受精卵或胚胎移植入自身的子宫中,代替他人怀孕生子后将所生婴儿交由委托人养育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刘长秋 《法治研究》2016,(3):140-147
有限开放代孕并没有体现法律的实体正义,借助代孕才能实现的不孕者的生育权是一项不为法律认可和保护的伪权利,有限开放代孕并不能维护社会和谐。禁止代孕至少是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立法的必然选择。法律对代孕的禁止是为了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负面效应控制在人类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不在于消灭代孕。我国现行禁止代孕的立法存在明显欠缺,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153条和第154条分别规定了虚假意思表示、违背公序良俗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法律行为无效,导致这三种无效原因的关系出现混乱。实际上,虚假意思表示与恶意串通之情形应包含于“违背善良风俗”之范畴内。从比较法上看,也无法找到单列恶意串通为法律行为无效原因之做法。基于此,我国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应采用限缩原则解释“恶意串通”和“虚假意思表示”,扩大“善良风俗”之适用范围,使“违背公序良俗”成为认定虚假意思表示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之“一般条款”。当三种无效原因“竞合”时,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同时,该三条规范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 条及第6 条之规定出现法条竞合时,也应做技术性处理。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中,后代繁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将来都是是人类经久不变的主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让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了.现代的代孕技术让原来不能生育的人们能够真实的体会到成为父母的平凡喜悦,但同时这个领域中也引发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代孕行为的基本概念,详细分析了有关代孕行为的现状和其伦理及法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孙鹏 《法商研究》2006,23(5):122-129
强制性规定是指其适用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不能通过约定予以排除或变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中的“强制性规定”应界定为公法上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说是沟通公法强制与私法自治的“管道”,在性质上为授权法官进行价值补充的概括条款。法院应遵从均衡性原则、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将违反强制性规定与违反公序良俗作“一元化”的把握,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判定违反强制性规定行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田凤 《法制与社会》2014,(5):8-8,32
我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前提,在我国,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任何人和事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古人云:"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对法律权威最好的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人的行为规范都要以遵守我国的法律为基础,私法作为我国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我国公序还是良俗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我国私法的相关概念,结合实际着重对私法中工序良俗的基本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代孕行为"是指妻因无法排卵且子宫有障碍而无法怀孕,经其夫之同意后将夫之精子以人工方法注入他女之体内,与他女之卵结合,并由他女怀孕分娩该子女,分娩后委托夫妻双方为该孩子的父亲、母亲.生育权是一种自然权利、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加之种族繁衍与延续是整个人类的责任与义务。现阶段调整"代孕行为"的法律规定几乎处于空白,本文将"代孕行为"与收养法律关系紧密结合,提出有关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7.
代孕作为一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是解决不育不孕问题的重要方式,不能一禁了之.若允许有限代孕,界定委托代孕的主体便成为重中之重.基于客观因素无法实现生育而选择妊娠型代孕的主体,应该被同情、被理解、被"合法化".故允许在限定主体范围内实施代孕,对推进代孕合法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些采用非法手段谋取继承权的行为,不仅给当事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公序良俗的影响力,动摇了国人对社会伦理的认同感。文章认为如何更好地处理继承案件是一个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和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个案出发,阐述了婚后所得的财产并非都是夫妻共同财产。文中指出在处理个案时,我们不能机械的套用法条,而要遵从公序良俗,探寻当事人的初衷,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契约自由走向公序良俗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是民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公序良俗存在一个判断标准,一般认为,公序良俗要评判的并不是当事人的行为,而是当事人所从事的法律行为。因此即使当事人所从事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其所从事的法律行为却可能是有效的。当公序良俗与意思自治不是严重冲突时,公序良俗与意思自治应该在各自的领域各司其职,这样方能做到一张一弛,相得益彰。否则契约法的未来会在公序良俗的势力无限扩张的情况下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