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价值,在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健康保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实践方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健康中国”战略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健康为根本”的基本原则、“以全民健康为目的”的实践要求等内在逻辑。“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坚持提高全体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及大力推进智慧医疗。  相似文献   

2.
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竞争对手”,不断强化对华战略威慑。为了优化遏制中国的成本与收益比,拜登政府提高了台湾问题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的“砝码效应”,在改进联盟管理与强化对台政策联动方面双向发力。拜登政府的对台安全协作正在转向“渐进式清晰”以配合“渐进式台独”,并通过“舆论战”“意识形态战”“军事竞争”等“总体战”策略,依照联盟化、议题设置、政治上联合发声、经贸上强化绑定与军事上加强合作的路径,不断紧固美日同盟、美澳同盟,加紧构建“美日+1”“美澳+1”等“小多边”体系,并立足于“分层小多边”打造“复合大多边”同盟体系。这将严重危害台海局势以及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外交环境、军事环境和经济环境。对此,我们必须提高总体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反对“台独”势力扩张,形成反“台独”的国际合力。  相似文献   

3.
“奥拜主义”是对美国现行全球战略的抽象勾勒和简约冠名。其实质是重祭意识形态至上,重塑美国领导地位,重拾“双重心”全球战略,重振西方军事联盟体系并重造美国绝对军事优势,重返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重整美国地缘战略政策即“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重启全方位对华战略遏制。“奥拜主义”主要特点是全面传承“奥巴马主义”,彻底逆反“特朗普主义”,全盘复原美国传统政治生态,再度启用“借攘外以安内”的救场法则,奉行“伪多边主义”。“奥拜主义”的推行导致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刺激西方传统势力泛起,制造地缘战略安全危机,迟滞全球战略稳定进程和新时代国际战略格局的多极化演进,掣肘国际社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进。“奥拜主义”究竟能走多远、行多久、发挥多大作用、产生多少效果,深受拜登政府执政绩效、国际社会不同反响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已经成为2020年全球影响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通过抗击新冠疫情,中国既向世界清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鲜明制度优势,又典型反映中国医药健康体制改革、健康中国建设和医疗健康政策性质、目标导向等若干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问题。中国应充分利用这次疫情经验教训,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为中国现代健康照顾服务制度建设战略机遇,尊重现代健康照顾服务制度客观规律,妥善处理国家行政权威与医生专业权威间关系,构建现代健康照顾制度,为全民由“生活医疗化”向“健康化”战略转型,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增进人类健康福祉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观点     
《时事报告》2014,(9):8-8
美国对华实施的不是铜墙铁壁的“遏制”,而是给中国穿上了一件国际制度、规则的“紧身衣”。这不是一面遏制之“墙”,而是一个“网兜”,有很多洞眼让我们可以与外部世界连接,同时又有很多“软约束”。这种“规制”才是美国对华战略中最难应对的部分。毕竟,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继续穿着这件“紧身衣”而不能“裸奔”。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蹇庐氏 《今日浙江》2006,(23):47-4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近25年来中央全会首次研究社会事务。会议核心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将和谐社会制度化的文件。这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它具有非凡的普世价值。“和”与“和谐”,是那么的宝贵——当代国际关系的“和而不同”、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共同构建“和谐世界”,都离不开一个“和”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伟大的制度需要伟大的落实。伟大制度的普世价值是在落实中显现的。在制度“出台”“、落…  相似文献   

8.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健康保险财政与健康财政学理论体系、制度,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人类需要、国家目的、财政职能和社会福利等理论视角出发,界定社会健康保险财政学概念框架、内涵外延和主要构成要素,确定社会健康保险财政学研究范围、内容、重点与优先领域。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应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向全民“社会健康保险”财政制度战略转型,为全民健康福利、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现代健康财政制度典范。  相似文献   

9.
提炼标识性概念是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立场概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矛盾概念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战略概念上,以生产方式重构实施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制度概念上,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延伸经济制度和基础经济制度。立场阐明态度,矛盾揭示方法,战略指明方向,制度夯实保障,“立场—矛盾—战略—制度”这一话语体系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表达形式,彰显了中国政治经济学鲜明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导向,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更高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便不是“后天”加给它的;相反,它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先行”进驻中国式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1.
坚持胸怀天下既是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延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历史观”体现了党统筹两个大局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在“大历史观”视域中,党的初心使命内在包含着为人类求解放、为人类谋幸福的内容。新时代胸怀天下主要表现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表现为顺应人类发展大潮流、把握世界变化大格局、洞悉中国发展大历史、推动人类文明大发展。围绕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中心,坚持胸怀天下需要从“一带一路”新基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维度展开,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积极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构建人类精神家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韩亚光 《前沿》2013,(19):8-13,28
人类基于自身形成和提出实践问题,实践包括“精神—物质”型实践、异体式“精神—精神”型实践、同体式“精神—精神”型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异体式“精神—精神”型实践、同体式“精神—精神”型实践不断凸显,它们同“精神—物质”型实践的相互结合与渗透逐步强化,而中国曾经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实践的价值和目的,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承接过去、维系现在、开辟未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布什9月20日正式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称美国将改变在冷战时期奉行的“遏制战略”,取而代之的将是对那些阴谋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和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这表明美国已经把“军事至上”主义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心,并把打击恐怖主义及庇护者作为“重中之重”。基于这种思想,美国加紧在其所有的战略利益空白点和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的跨文明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把世界看成是由“人—社会—自然”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自然生态、人类文化生态、精神生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 ,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自然观是人类生态危机的文化渊源 ,“役自然”的现代工业文明、消费主义是造成生态失衡的直接原因。相反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天和人之间能达到动态平衡 ,文明的创建应师法自然。所以 ,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对全球生态文化的重构具有重要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强不凌弱、富不侮贫。一直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出于政治操弄需要和意识形态偏见,利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涉海涉疫等各种借口对中国进行造谣污蔑和遏制打压,特别是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依据其本国法律对中国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所谓“制裁”,引发社会各界人土的强烈愤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战略反映了中国发展和外交战略新思路,也为中国同处于“一带一路”交汇处的西亚北非国家间全面合作关系发展提供了新前景,创造了互利共赢的新机遇,堪称新时期提升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合作关系的新引擎。2000多年前,连绵万里的“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将亚欧非大陆众多国家紧密联结在一起,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纵观人类历史进程,人与自然之间维持着一种统一与分裂、斗争与联合的辩证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从“以人类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最终转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自然”到“人民—自然—人民”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治理思想,倡导重塑生态劳动、生态生产力和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生态正义的现实伟力。  相似文献   

19.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中俄关系稳步发展 ,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是对中、俄实施“接触加遏制”政策的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然而 ,正是因为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推行的遏制政策 ,如北约东扩、美日安保同盟、科索沃危机 ,促进了中俄发展密切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战略课题,同时也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区的作用如何?对此,百步亭花园社区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示。一、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