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与媒介形态的更迭,在万物皆媒的传播格局中,乡村民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村文化的封闭性。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媒介对于乡村文化生活的意义,既要关注媒介的"呈现""连接"与"参与"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媒介接触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在大众媒介营造的文化氛围中乡村文化逐渐趋同,影响着乡村文化的创造性及文化主体性。为此,应借助大众媒介之力,保护乡村文化特色并寻找其新的发展契机,从而健全乡村文化心理,在数字化的新媒体传播中建立乡村文化自信,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乡村短视频成为人们在繁忙日程中得以休息放松的港湾。用户情感需求以及信息需求的满足是乡村短视频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乡村内容生产者通过短视频展示乡村文化,从而获得身份认同以及经济效益,并且展现出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未来,乡村短视频将从生活展示转向产业发展,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构建产品营销全产业链,逐渐实现向各类服务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延伸,不断开拓乡村短视频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信息科技与我们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科技与我们的未来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人类正在走进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科技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移动化、个性化的特点。先说说数字化。我们简直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迁徒的时代,从一个城市迁徒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迁徒是新的生活方式,它是一个美好的姿态,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是爱与痛的挣扎。我们身边就有一群这样的女人,她们或因为爱情,或因为事业, 或因为梦想,在迁徙中体味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5.
孟威 《人民论坛》2022,(4):112-116
从李子柒到“张同学”,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始娴熟运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展现农村生活、描绘乡土变迁、书写时代风貌。“张同学”短视频爆火引人深思,从传播需求心理和媒介文化功能角度,探究揭示以“张同学”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文化视频传播者“出圈”的多重原因,进一步思考乡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及其发生效果的优与弊,探索借力新媒体平台引导“新农人”乡土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文明、振兴乡村经济的可持续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线词典“维基百科”上,来自中国的视频“网红”李子柒已经拥有了一个专门的词条。里面这样写道:“李子柒是一位中国美食及乡村生活博主、‘网红’。她因为在家乡四川绵阳农村拍摄使用原始食材和工具,运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美食和手工艺品的视频而走红。”她从2015年开始发表视频,到2019年已在新浪微博上有1900万粉丝。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时代,也正处在一个艺术时代,还要创造一个数字与艺术融合的时代。所谓数艺化,是数字化与艺术化的“互化”以及二者联手面向相关行业的“共化”,包括艺术化的数字化、数字化的艺术化以及数字化与艺术化联手共塑的经济社会生活。数艺时代追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科技与文化双重优势,彰显文化的特色化、个性化需求,促进数字化和艺术化的自调,推动艺术与技术的创新转换。因此,数艺时代我们锚定星海、面向远方;深入生活、立足大地;集艺术思维与科技思维之所长;融数字化与艺术化于一体;坚持人文引领、标准协同、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在驶入城镇化快车道,数亿人口将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乡村迁徙定居到城市,也因此将带来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如何通过城市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空间问题寻求社会正义这个人类核心的价值,青年学者王志刚博士的专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该书视角新颖,文笔流畅,观点独到,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城市哲学与空间问题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9.
钟钰 《人民论坛》2023,(21):54-58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整体数字化发展态势积极向上。但与城市相比,由于先天性资源禀赋差异,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顶层设计需进一步深化、城乡“数字鸿沟”较大、农村数字经济潜能挖掘不足、乡村数字治理体系需要完善、农民数字化技能有待提升等薄弱点。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内生性是嵌入乡土中国的一种内在生活秩序与文化模式,维系着乡土社会的有序运行。通过田野调查与个案研究,探讨返乡青年短视频实践的逻辑机制及其对乡村内生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底层叙事的论述策略、技术赋能的行动参与,以及社会关系的网络联结成为媒介实践的三重逻辑机制。在数字化时代,乡村内生性的建构也呈现出多种变化:主体展开对算法幽灵的抵抗,多元资源要素协同整合以及村民共同体意识被重构。这其中暗含着一种从“内生性”发展至“数字内生性”的动态过程。返乡青年并没有被商业资本与媒介逻辑裹挟异化,其主体的能动性会随着媒介实践不断被激发出来。数字内生性所具有的社会内聚功能,以多元合作为模式建构新型乡村信任关系,能有效促进乡村社会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12)
正乡村网红从起初的"探路人"转变为"发声人",正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助力乡村在文化、人才、产业、品牌四个方面实现振兴。乡村进入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火热,乡村网红成为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背景下的新风景。他们直播真实的乡村生活状态,凭借带有"泥土味"的直播、视频走红网络,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青睐。山东拉面哥、理塘青年丁真、蜀中网红桃子姐、中华李子柒、牛爱芳的小春花等新晋头部乡村网红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洪流,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探究数字化如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义。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建立了破模式、优格局、增价值、重匹配、新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两者的契合度上,乡村文化产业仍存在缺少规划、设施不足、人才缺乏、思维模式落后、能力不强等问题,但其丰厚的数据价值、文化资源信息价值以及全面的网络布局、乡土化的产业环境等优势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品质,必须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效应,在具体路径上需做好总体规划、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市场空间、汇聚优秀人才、强化产业赋能、树立文化品牌,从而带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数字化在差异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李金哲  黄广飞 《前沿》2013,(19):47-52
乡村自治权力非均衡现状呼吁乡村议事会合法介入,形成新三元主体乡村治理模式,村组两级议事会的本质是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科学探索.按照“顶层设计”方法科学定位三元主体权力边界,形成权力制衡循环善治机制,做好法律、激励内部保障与外部行政环境机制结合,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模式必须制度化,要逐渐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符合乡村生活的运行方式,要连接实践经验和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植根中国本土实践,把握数字乡村建设进展和规律,是优化路径和实施方案的前提。基于两轮全国层面的村户抽样调研,通过典型指标的现状分析以及动态比较,发现现阶段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呈现出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数字赋能农业潜力正在显现、多元数字化场景不断契合乡村治理需求、数字化应用与农民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等演进特征。数字乡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可总结为从弥合数字鸿沟到走向数字普惠、多场景下的全面数字赋能、不同区域和层级上呈现分类分化。基于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难点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要以普惠性为本质要求,分类梯次有序推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围绕考核标准、产业配套、主体协同、试点示范、数字产品、人才队伍等方面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时代实现乡村善治的迫切要求。探索性构建了“数字治理-治理能力-治理绩效”的逻辑分析框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乡村试点县与非试点县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以数字化党群教育、数字化村务管理和数字化民主监督为表征的数字治理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效果及潜在路径。研究表明,农民数字治理参与显著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且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对乡村法治能力、德治能力以及乡村治理的政治绩效和福利溢出的促进作用。农民数字治理参与不仅直接促进乡村治理绩效改善,还可通过乡村治理能力尤其是德治能力和法治能力提升间接优化乡村治理绩效。研究还发现,农民数字治理参与削弱了村庄空心化程度对乡村治理能力的负向影响,强化了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环境对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的积极作用。据此,从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机制设计、多路径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增强发展包容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汪振 《理论月刊》2024,(2):108-11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乡村数字化探索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信息化驱动、乡土文明的媒介化发掘、乡村善治的智慧化构建、美丽乡村的可控化推进以及农民消费需求的精准化供给。数字乡村战略的顺利实施不仅是市场自发整合的结果,还受到诸如政府动员逻辑、乡村法治逻辑以及知识转化逻辑等非市场逻辑的影响。尽管乡村数字化建设符合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但过度数字化依然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在乡村场域的再生产、数字化实践与乡村社会的脱嵌、非理性意图在乡村社会的表达以及乡村数字化建设的“麦当劳化”。面对这诸多风险,数字下乡须明确从全面推进到靶向瞄准的问题意识;树立从形式合理到实质回应的需求宗旨;坚定从理论指引到研用结合的实践取向;完善从量化考核到综合评价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电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它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电话业务服务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视频技术的成熟,中国电信越来越像一个媒体了。视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  相似文献   

18.
陈晓琳  李亚雄 《理论月刊》2022,(10):108-117
随着信息技术在乡村建设领域的应用,数字乡村治理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举措。数字乡村治理的本质是数字技术驱动国家治理能力在乡村的提升,从技术、权力和空间三个维度塑造了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数字乡村治理是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向,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的治理效能,亟须跨越数字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乡村数字化陷阱,即工具陷阱、权力陷阱和空间陷阱。因此,构建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微观权力和民主权利相互提升,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高度融合的数字平台型治理路径,是跨越乡村数字化陷阱,有效推进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所需。  相似文献   

19.
数字小院项目是中国致公党和广州天河共同支持和指导的乡村本土数字人才培育与社会服务基地建设项目。它以数字小院为实践基地,遵循“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主题,旨在培养大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相结合进行创新的能力,并组织返乡创业,帮助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愿景。数字小院项目涵盖本土生态产业数字化改造、基层治理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数字化人才培育等方面,其中数字乡村信息化综合治理系统项目是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基础,创新提供党务、政务、村务、警务等服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数字小院团队实施的三个项目包括本土生态产业数字化改造、基层治理数字化服务和乡村振兴数字化人才培育。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数字小院团队探索出一种新型“村+校+企”人才共育模式,该模式以推动教材教法改革、校企共建乡村与产业实训基地为手段培养探索创新型人才。数字小院团队将推出“数智学徒计划”,致力于具备培养通识基础、数字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的“π型产业创新人才”,实现生态、产业与民生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该计划通过“一业两院三方四步循环”的战术规划,打造产教融合方法,促进产业、教育、研究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数字化银川”建设,首先要对“数字化”和“数字化银川”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常说,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时时处处都受到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其实,数字化的实质是信息化。数字化是就形式而言,信息化则是就内涵而言。“数字化银川”是指通过建设银川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处理公共平台和信息应用公共平台,使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充分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银川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