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Style》一经推出,短短几个月,风靡全球,成为全球现象。作为一首韩国歌曲,其跨文化传播的动力机制为何?本研究将之放置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全球青年受众集体焦虑心态的讨论,剖析了江南style缓和全球青年受众由于全球化风险和文化认同悬浮所产生的集体焦虑,指出,这种文化混杂并没有导致身份混杂,对江南style的认同导致了全球青年受众身份认同中的身份缩减,这恰恰是全球化空间分层体系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9,(1)
正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在十六国时期出现的汉化趋势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孝文帝在吏制、土地制度、地方政权建设和文化习俗等领域进行了改革,缓和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清除了北魏社会前进的障碍,为巩固和加强北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促进了北魏  相似文献   

3.
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南朝之制,健全了北魏的选举制度。孝文帝选拔官吏,尤重贤才。此外,他还实行俸禄制、《职员令》、考绩法,改革用人制度,促进了北魏统治集团各阶层官吏素质的提高,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4.
白马寺 位于河南省洛阳城东,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为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灵隐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侧,始建于东晋咸阳初年,为江南著名古寺之一。 少林寺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  相似文献   

5.
贪官污吏是封建社会的痼疾。北魏后期,也即北魏孝文帝以后在拓跋贵族逐渐完成封建化的时期,官僚的贪污之风大盛,并因此造成北魏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和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衰亡。因此,探讨北魏后期贪污之风的特点、贪污之风大盛的原因以及政府的治贪之策,无疑是研究北魏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北魏后期贪污之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死刑复核复奏制度萌芽于汉代,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刑事审判中的重要制度,是慎刑思想在立法与司法上的体现。这一制度对现今司法改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能够有效的减少冤假错案,使中国刑法更加科学化、人道化,促进我国人权状况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刘宏  熊丹 《人民论坛》2011,(9):92-93
死刑复核复奏制度萌芽于汉代,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刑事审判中的重要制度,是慎刑思想在立法与司法上的体现。这一制度对现今司法改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能够有效的减少冤假错案,使中国刑法更加科学化、人道化,促进我国人权状况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封建王朝的官吏考课制度,是整个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拓跋珪建立北魏以来,国家机器日趋完备,官吏人数不断增加。随着北魏王朝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各项政策和措  相似文献   

9.
吴心 《黄埔》2008,(3):118-120
中国历史悠久,做过王朝都城的城市难以计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曾记载,自上古至北魏时期的都城约有180处。而北魏至清朝,又一千余年,其间王朝兴替,列国消长,又增加了几多古都,难以列清。在这些数以百计的古都中,特别著名的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七座城市,被称为七大古都。这七大古都统治的地域广大,经历的年代悠久,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许栋  杜斗城 《求索》2012,(10):77-79
佛教在传入我国内地初期,僧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寺院里,在我国乡村地区活动很少。北魏太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太武帝的一系列限佛、灭佛政策,迫使僧人离开寺院,转入北魏统治较为薄弱的乡村地区活动,使佛教在华北乡村较快地发展起来,对佛教及整个北魏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民族认同[1]危机这一世界性的课题,理论界提出了同化主义、多元主义和折中主义等解决方案。而土耳其的民族实践特别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库尔德人问题所提出的"库尔德倡议"则为民族认同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对民族传统的现代制度化改革,使原有的民族认同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重构。这种思路对于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将传统的心性文化纳入现代法治与民主的轨道以确立当代民族认同的基础,把德性纳入制度的框架以保障民族认同的重构,并使德性成为民主的诉求将有力地推动民族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北魏后期散文,是指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至北魏灭亡(534),其间四十三年的散文.此期的散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才子比肩”,“文雅大盛”的兴盛局面.皇室散文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元宏和元顺;士族散文的代表作家是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诸人.这种大盛景象的形成,与孝文帝好尚文学并奖掖文学才俊、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南北文化交流加深、经济空前繁荣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促成近代日本国民国家的形成,国民意识作为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一环,对稳定日本国内政治环境、创造有益于推行改革的社会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江户末期到明治中前期的改革与维新中,在义务教育、征兵制、地税改革等国家权力自上而下渗透的政策中,国民意识被强制灌输给乡村民众,取代原有的乡土认同,国家认同得以强化;其引发的不适作为社会问题浮现出来,又自下而上地反作用于改革,带来国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国民意识中的国民主体性得以彰显,丰富了国民意识的内涵。在二者的磨合与互动中,到1889年明治维新结束时,国民意识在近代日本乡村初成。  相似文献   

14.
云冈的历史就是北魏的历史。通过云冈触摸北魏王朝的精神、历史和社会风貌,通过对北魏王朝的了解,解读云冈特殊的历史、宗教、政治和文化内涵。本文从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从北魏的历史中一步步接近云冈,认识云冈,了解云冈。  相似文献   

15.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实践,这一制度设计越来越被干部群众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结合近年干部工作的实践,就竞争性选拔干部与常规选拔进行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多民族国家内部的重要认同形态。两种认同之间的冲突与张力直接促进了各种认同的共生。两者之间协调与否关系着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之间能否和谐统一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聚焦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以求在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基础上达到各族人民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孝文帝改定官制所造就的北魏秘书著作官制度,在模仿南朝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由此确立了北魏的国家编撰出版机构。以史官制度为中心的、包括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在内的北朝国家编撰出版机构,则基本沿着北魏制度的轨道运行。北朝的秘书著作官制度,也成为后来隋唐相关制度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18.
史兰 《黄埔》2014,(5):35-37
正台湾问题的解决根本上依赖于两岸同胞的共同意志。认同,这个心理学术语,已经成为反映两岸同胞意愿的重要指标。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断深化,两岸的认同危机正在逐渐消融,并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个层面都累积了一定共识基础。而黄埔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两岸认同的独特魅力,尚需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王玥琪 《前沿》2014,(23):74-75
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他们的内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直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促使大学生内隐认同的前提,同时大学生在这一认同过程中又扮演了主体地位。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过程中存在认同弱化、认同单一性、认同教育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构建良性的认同机制、创新认同模式,以及树立先进的典型,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唐书明 《思想战线》2008,34(2):6-10
认同从概念的基本内涵到理论的发展趋向,具有一个内在的演变过程.认同从表示人们身份的基本内涵出发,形成了同一性与差异性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认同的基本原理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认同双重功能的困惑.消除认同双重功能的困惑,则形成了认同理论谋求人们和谐相处与彼此交流的发展趋向.认同理论的内在演变是认识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说明了谋求民族以及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共存与彼此合作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