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党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都为检察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检察文化要深刻解读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背后蕴含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李淮 《人民检察》2023,(14):26-28
听证制度融入检察监督办案活动是确保程序正当、落实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的必然要求,是求索司法公正、践行实质法治的基本旨趣,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内在机理上看,检察听证属于检察机关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3.
检察听证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项履职创新,是习近平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其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层面、法治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检察听证办案实践中,主要存在检察听证工作开展不均衡、检察听证办案实质化不足、听证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执行检察听证制度、有效推进检察听证实质化运行、创新优化检察听证工作方式,以充分发挥检察听证程序的价值功能,促进检察执法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检察听证作为阳光透明的一种检察办案方式,与传统案件办理方式相比,具有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也有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的实践价值;更有提高检察公信、促进社会治理的社会价值。《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的颁布,迈出了检察听证制度化建设里程碑式的一步,但实践中仍存在着人员认识不到位、为了听证而听证、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宽泛、尺度难以把握且仍游离于法律位阶之外等问题亟须解决。这就需要在之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推进重点领域听证全覆盖,加大公开力度、明确相关规定标准、推动检察听证的法律化建设,以更加完善的制度设计,推动检察听证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检察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和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是引导中国检察机关被定位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决定性因素;西方检察制度,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是确定中国检察制度司法功能的基本参考依据;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以及历史上的司法制度是影响中国当代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朱铁军 《检察风云》2022,(20):16-17
<正>听证制度源于“自然正义”原则,具有保障程序正义、促进司法公开与矛盾化解等重要司法价值。《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2021年6月15日,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引入听证等方式审查办理疑难复杂案件”,为民事检察听证制度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司法改革正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检察改革将面临新的挑战。借鉴法律现实主义之目的是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检察制度改革提供些许方法论及思路,尤其是法律现实主义对于规范司法行为方面,可以拓宽检察管理模式的视野。在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语境下,引入法律现实主义,理性对待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检察管理模式中的客观性,达到实现社会正义之目的性,将有助于构建合理衔接检察制度改革的检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事检察公开听证应力求彰显权益保护、精准监督、源头治理三种价值,并以此为指引在实践中明晰“应听尽听”的内涵。“应听”即重点围绕法律监督、矛盾化解、价值引领三方面界定案件范围;“尽听”要求听证主体、程序、决定、效力等基本要素充分,且符合听证实质化审查的设置初衷。检察机关应立足司法办案,进一步理解“应听尽听”的功能位阶,合理界定听证繁简标准,切实提升听证审查水平,进而推动民事检察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司法公开、推升检察公信力,2020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人民检察院审查听证工作规定》。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发布《关于做好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开展听证工作的通知》,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全面推行听证制度。通过梳理检察听证制度的由来,剖析听证制度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梳理分析101份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例,总结听证适用的前提和六种具体适用情形。同时,对听证制度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存在的公开程度不高、规范性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周欣 《检察风云》2022,(19):62-63
<正>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法律监督工作,包括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的监督、对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监督。为了确保立案监督的准确性,检察机关开始探索在立案监督环节开展听证工作。为了准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了“立案监督检察听证的法律适用研讨会”,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参会嘉宾围绕立案监督检察听证的价值与原则、立案监督检察听证的功能分析,以及立案监督检察听证中的疑难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将检察改革置于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身负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的改革必然对国家司法的进步有着强力的助推作用;将检察改革置于自身历史的进程中,则是检察职权不断完善和充实的探索过程。深受各种法律制度和思潮的冲击,要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改革之路,必须兼具符合政治体制的坚守和契合司法理念的探索勇气。  相似文献   

12.
听证制度集中体现了司法为民、参与社会治理、协商性司法等新时代检察制度属性,具有检务公开、程序正义、化解矛盾的重要司法价值。《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的出台,不仅契合了实践的丰富样态,且为实践提供规范指引和职权要求。检察机关在听证工作中应当适度限制听证范围、兼顾公正与效率价值、以实质化为导向、尽可能参考听证员意见,进一步解决好听证程序中的经费保障、矛盾外溢、关联机制的良性互动等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3.
检察公开听证较之于传统的案件审查方式,不仅具有提升办案质效,促进公平公正的重要司法价值,更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普法宣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实践中,检察公开听证存在着开展不广泛不平衡、公开听证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规范指引、公开听证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推动公开听证全覆盖、加强公开听证规范化、加大公开听证宣传力度的相关配套机制予以改善解决,促进检察公开听证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哲伟 《检察风云》2022,(20):20-21
<正>通过诉讼化模式听证,检察机关有效行使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实现精准监督,促进矛盾化解。在民事诉讼监督案件听证诉讼化模式下,听证参与人员的范围及权利义务成为实践中关心的重点。检察听证:审慎建立约束性程序听证从英美法的审判程序中借助了一些原理,这个词的英文不是典型的法律词汇,是从司法中衍生出来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李华伟  史焱 《人民检察》2023,(19):57-59
<正>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指出,“数字检察战略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统筹,抓住提升法律监督质效这个根本,坚持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笔者结实践难点,对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进行思考,提出落实举措。  相似文献   

16.
检察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三个基本规律:即检察权运行司法化、法律监督诉讼化、制度设计科学化.检察权运行司法化要求建立以检察官为顶点的审前司法审查制度,对公诉制度进行司法化改造;法律监督诉讼化要求在建立行政、民事公诉制度的同时,完善刑事诉讼制度,建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和公诉中止制度;制度设计科学化则要求检察制度的设计必须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为主要目的,以权力制衡为原则,以公平正义、效益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甄贞  宋沙 《人民检察》2012,(1):68-72
法国是现代检察制度的发源地,由于历史传统及政治、文化原因,法国检察制度的构建颇具特色。近年来,法国进行了一系列司法改革,其中审前程序中检察官的定位、检察制度的改革走向一直是热门话题,而检察院与司法部之间的隶属关系再次成为争议焦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检察改革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检察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历史使命。而全面推进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至今已经十年多了,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对提高检察机关执法的规范性,推进检察工作实践和司法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瑕疵,在深化检察改革的背景下,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检察制度的宪法和宪政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和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探索,在吸取我国历史上政治法律制度精华,总结文革的深刻教训,借鉴人类司法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我国检察制度的宪法和宪政特色与西方各国检察制度相比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我国检察制度具有独立的宪法和宪政地位;二是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和检察  相似文献   

20.
民事行政个案再审检察建议之适用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黎阳 《法学杂志》2006,27(5):97-99
个案再审检察建议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新途径是司法实践中检、法两家权力博弈和协调的结果,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监督和个案司法救济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优越性。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其法律地位,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弥补目前单一抗诉监督启动再审的局限性,构建完整、合理的民事行政监督和再审救济司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