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种粮的比较效益仍然偏低,种粮不如种树、不如种菜、不如种草,更不如种房。我参加全国人大农委组织的国家粮食安全专题调研,走了一些地方。从各地情况来看,特别是一些传统粮食主产县普遍反映:政府抓粮,当地经济上不去;农民种粮,个人收入上不去。国家在这方面应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充分调动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紧紧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多措并举端稳筑牢中国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3.
保护农民务农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我总结了一下各地反映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研究解决。一是农业特别是粮食比较效益偏低。这不仅挫伤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而且也影响地方政府重捉抓粮的积极性。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时完善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抓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这两项工作。如何增收?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使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值利润。如何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要居安思危,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建设商品粮基地,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国粮食依赖国外进口态势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下降,城镇化对耕地挤占、污染和粮食产储基础设施滞后等都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粮食安全基础并不牢固,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时刻不能放松,必须从政治高度、中央的责任和国际的视野掌控粮食安全问题,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着重做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好粮农根本利益,严格保护好耕地、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和夯实涉粮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6.
正"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去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以期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粮,钦州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中,依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走出一了条抓好"米袋子"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和挑战.我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把粮食安全提到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推进。但是.由于种粮效益低下.所以在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指标的农村工作实际中。粮食安全又很难摆上应有的位置。如何认识和解决好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必须从效益机制入手,确立种粮增效目标,加快农民增收.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种粮补贴既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激励,目的是引导农民"多种地、种好地,多产粮、产好粮"。要将"好事做好",就得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办法近年来,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了面向所有农民的"四大补贴"(即种粮、良种、农机购置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减免了农业税,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大幅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虽然这些惠农政策利国利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新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创新粮食生产微观组织,培育新型种粮主体是破解"谁来种粮""如何种粮"等我国粮食生产现实困境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工作。厘清新型种粮主体特征、功能以及与传统种粮主体的区别等内涵,有助于社会各界对其达成统一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政策、技术与物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已经较为适合培育新型种粮主体。但当前的准入政策、粮食直补政策、土地流转政策、金融支农政策、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等在支持新型种粮主体培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弥合,以确保新型种粮主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有国 《湖湘论坛》2009,22(2):86-88
粮食安全问题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事关重大,但工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然造成耕地减少,加之人口总量的继续增加及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气候变化等因素,势必形成我国粮食供需长期的“紧平衡”状态,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自己来解决。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两大基本面。消减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和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补贴是两大重要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稿起草既是一种“遵命文学”,也是一项融入起草人主观努力的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谁来讲”、“以什么身份讲”,也要把握“对谁讲”。也就是说,成功的文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一个忘记、两个记住、多个参与”,也就是“忘记自我,记住领导、记住听众,集体推稿”。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国情、粮情、世情的旷世举措,上升为与金融、能源安全并行的三大战略,必将从体制机制加以固定,铸就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基石。习总书记一年的时间,连续三次谈到粮食安全,要求自己的饭碗盛自己生产的粮食,告诫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  相似文献   

13.
[现状]粮食保护价制度建立以来,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种粮成本高效益低,最低保护价导致"不寻常规律"——保护价收购期间粮价走低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粮食生产效益偏低问题,主要是靠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用生产效益的提高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调动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4.
《大连干部学刊》2013,(10):62-62
破除“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必由路径,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干、谁来评”四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粮食,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与国家安全。然而,我们有些地方尤其是宜棉等经济作物的地区已经将"粮"字置之脑后,在一味增经济作物的背后,却挤兑了种粮之地,忘记了"稳粮"的重大战略意义。若问:  相似文献   

16.
粮食部门是主要的涉农部门之一,是践行“三农”政策的重要主体,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找准工作定位,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粮食工作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在这样一个时期,要做好粮食工作,就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实现各项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保障粮食安全是做好新时期粮食工作的中心任务。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去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  相似文献   

17.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人类所需食物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耕地,就是保护了我们的生命线。对于我国和我省来讲,保护耕地意义尤其重大, 工作尤其迫切。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倍受世界关注。尤其是 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提出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再次为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10年过去了,虽然中  相似文献   

18.
他只有一只手,却承包了110亩田地。6年来,他向国家上交爱国粮30余万公斤、棉花5500余公斤。去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十佳青年种粮状元”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和加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依靠科学技术,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真正开始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了不容忽视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20.
李耀新 《乡音》2016,(4):26-27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主要学习重点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就应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截至2014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