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刑诉法中关于不起诉规定存在的问题官卫东新刑诉法确定的不起诉范围包括了法定不起诉的6种情形(即第15条规定的有关不追究刑事责任的6种情况)和酌情不起诉的3种情形(即第142条第2款规定的两种,以及第140条第4款规定的情况)思考一:依据原刑诉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 和自己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二是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可分为存疑不起诉、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本文就存疑不起诉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3.
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侦查终结的刑事案件经过审查起诉,决定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活动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在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三种不起诉。这项制度在保护人权,减少讼累,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教育和感化犯罪嫌疑人,减少消极因素,缓解社会冲突等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地方检察机关由于受执法观念、执法水平及执法环境的影响,在行使不起诉权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4年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不起诉案件专项复查活动,笔者对检察机关在行使不起诉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以期对不起诉权的正确行使及不起诉制度的完善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相对不起诉(又称酌定不起诉)是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是检察机关对案件作出的程序上的处分,体现了起诉便宜主义原则。从法律后果来讲,相对不起诉是将犯罪嫌疑人作无罪处理的决定[1]。但相对不起诉制度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适用上以及人们对该制度的认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失和问题,严重影响着相对不起诉制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刑事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公诉权的一项重要权能,对于保障裁判公正和实现诉讼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不起诉制度的现行法律规定及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不起诉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现实需要,并提出完善不起诉制度之建议,以期对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立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技术转让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占有方未进行信息披露、披露不充分以及虚假披露等主要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应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立法为主要路径,强制信息占有方披露重要信息并规范其披露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市场配套机制,这样方能减少信息披露引发的技术交易纠纷。  相似文献   

7.
免予起诉(以下简称免诉)是检察机关对于构成犯罪依照刑法规定对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被告人实行的一种非刑罚处罚方法。这是法律赋于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实践证明,免诉运用得当,既可以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又可以迅速结案,避免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不起诉程序取决于检察机关作出决定的秘密性,并规定了允许公诉转向自诉,而使得应当由侦查机关去侦查的案件而由被害人自行去侦查,重要的问题是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没有一个让各方当事人表达的意见的一个场,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设计了不起诉听证会,检察机关仍然拥有决定权,被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进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其中,对不起诉制度的完善及修改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2005年至2010年经Z市H区检察院审查作出的不起诉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对不起诉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适用条件(一)如何具体把握"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很多同志认为,刑法中规定的法定刑期档位一般是三年、五年、七年或十年,刑法分则第四、五、六章规定的犯罪中,法定刑在一年以下的只有第252条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和第322条偷越国(边)境罪,因此对  相似文献   

11.
曾国祥 《法制与社会》2014,(11):102-103
相对不起诉在程序上终止了刑事诉讼,但却未给构成犯罪的行为以法律上的确认和刑罚处罚,这决定了相对不起诉只适用于比较特殊的案件,所占比例必然较小。应严格把握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克服适用中法律衔接不畅、检察建议不够等问题,提升相对不起诉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瀛 《行政与法》2010,(1):96-99
《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体育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向前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起点低、基础弱,其整体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已不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急需修改、完善《体育法》并加以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在刑诉法中确立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在第271条对未成年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做出了规定,表明了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正式确立。但对于附条件不起诉规定不够完善、具体,导致在实践中存在实际操作案例少,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贯彻落实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必须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完备的司法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不起诉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对不起诉制度缺乏全面、深入地理解,由于制度本身设置上的一些失误,有些检察机关尚不能完全正确、有效地适用不起诉制度,使不起诉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本文重点研究了绝对不起诉中的程序倒流问题、相对不起诉适用率过低问题、不起诉救济中的时限问题以及被不起诉人权利保障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在行使控诉职能过程中,以实施保护性管训处分为原则,力争做到在打击犯罪的同时,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个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刑事诉讼更符合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而这其中,相对不起诉制度的构建和运用,可以说是较好的选择,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显示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实施仲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则(试行广.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条件及程序均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仍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更加全面、正确地执行刑事诉讼法,笔者就不起诉的几个实践问题与同仁共同探讨。一、关于对被不起诉对象的称呼问题从目前本院制作的不起诉决定书来看,既有把被不起诉对象称作犯罪嫌疑人的,也有称作被不起诉人和被告人的,称谓很不统一。我们认为,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等称谓是根据不同的诉讼阶段确定的。被告人一般指被提起公诉的对象或自诉案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一条文确立了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存疑不起诉"制度.近年来,随着存疑不起诉适用的逐渐增多,[1]该制度本身的一些不完善之处,以及对该制度的模糊认识日益暴露出来,小则影响了对具体案件的判断,大则影响了对这项制度的把握,进而导致在法律适用上的不规范和混乱.  相似文献   

18.
五、证据不足的不起诉的效力 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的理论,控方应当承担指控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如果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应当作无罪处理。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如果认为证据不足,特别是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也是无罪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理论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决定作出后,如果发现新的事实和证据足以推翻原决定,这时是否允许重新起诉?这个问题涉及到先前作出的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酌定不起诉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情节轻微不等于轻罪,它既是依照刑法规定免除刑罚的前提条件,又是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前提条件。在具备酌定不起诉条件时,应大胆使用不起诉决定,在青少年犯罪场合,酌定不起诉的适用条件更应放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的一种行为方式。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的种类和条件、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送达以及对不起诉的制约和救济作了规定,基本上形成了我国比较完善的不起诉制度,这为不起诉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但不起诉制度中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就其中若干突出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