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助力打贏脱贫攻坚战及相对贫困治理中发挥着兜底性基础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成效机制。这对健全完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邮政业与生产生活、老百姓的利益紧密相连。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响起的当下,不断与时俱进的邮政业又肩负起了新的使命。邮政业要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力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社会公平的连通器。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梦"的讨论要具体化、明确化,为此就要专门化、科学化。那么,民生建设的"中国梦"怎样界定?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看,应该是"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在概念释义、政策制定、投入导向和时机选择四个角度看,这是对普遍福利时代来临的理论反映,是民生建设必须明确的目标。"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福利模式的新选择。依据我国悠久的思想资源、我们对社会建设目标长期探索的宝贵成果、我们从事的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丰富经验,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概念的涵义。而底线公平福利模式可以在理念、制度、机制设计和体系建设四个层面,将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龙岗区的工作是重在整合,赢在实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工作要求上,体现了六个着眼。一是着眼于围绕大局,服务大局;二是着眼于工作连续性、统筹性、实效性;三是着眼于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四是着眼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五是着眼于提高质量、提高水平和提高能力;六是着眼于公正,促进公平、促进和谐、促进稳定。第二,在工作重点上,体现了四个  相似文献   

5.
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矛盾更加突出、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积极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劳动保障工作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谋求新突破的关键。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创新劳动保障工作的体制、制度和机制。深刻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需求,准确把握劳动保障工作发展动态,增强改革创新能力;积极借鉴国内外有…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其公共性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内在本质。在社会建设中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仅能够逐步提升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水平,而且能够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促进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在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应以补偿性公正原则妥善解决弱势群体在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社会建设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应以人性化和柔性化的姿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中心环节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7.
梁誉  王磊 《理论月刊》2015,(1):139-142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以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为主轴的三大社会福利思潮。自由主义福利思潮崇尚个人自由与市场机制,认为政府的作用必须是边际性的;马克思主义福利思潮主张国家保障,断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公平和正义;社会改良主义福利思潮则秉承平均主义与国家的福利责任。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能力建设"、"机会平等"、"积极福利"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投资理念悄然兴起,使西方福利思潮又迎来了新的转身。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摘自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乃国之大计,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前不久自治区出炉"为民办十件实事"计划单,涵盖社保惠民、健康惠民、教育惠民等10大类项目,受到群众热切关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区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高健康、教育、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社会建设方面进行诸多新探索,形成了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公平正义的民生建设体系、城乡均衡发展与社会融合发展、法治化、稳定化的公共安全发展观等诸多新理念和新思想。在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指引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逐步展开:"互联网+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以民为本,促进公平正义和区域均衡化发展;建设绿色生态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全方位安全监管,实现智能化、信息化防控。这一系列新探索正是新时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体现。总体上来看,十八大以来党的社会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特征: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形成绿色生态发展新格局;以法治化与制度化为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落实;以"互联网+"模式,为社会共治格局注入新活力;重视网络安全治理,建构稳定的安全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2,(2):32-33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每年的"两会","发展"和"为民"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只有民生得到保障,民众不断走向富裕,政治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公平,一切的发展、建设、美好蓝图才有真正意义,才有坚实的基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处可见一串串民生数字、一个个民生目标、一句句民生承诺,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2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邓智平 《岭南学刊》2011,(6):114-120
当前全国各地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普遍存在将社会建设“矮化”的现象,认为社会建设就是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就是社会控制和化解社会矛盾。应该将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与具体行动抓手区分开来。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重构新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建设的行动抓手则主要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组织、强化基层社区建设、优化社会结构、加强社会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和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各个时代的人们都怀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对更好生活和更好社会的追寻。在历史与现实的这种双向互动互义中,可以展现出我国民生建设持续不断的发展。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的品质化民生建设,通过生存性民生需要与发展性民生需要、底线性民生需要与品质性民生需要、客观获得性民生需要与主观期待性民生需要、工具性民生需要与价值性民生需要的再平衡和再提升,在增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拓展公共服务空间的成长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也提升了日常生活舒适性、艺术审美品位和文化精神体验。正是在积极回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共同富裕期待的过程中,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带着太多的收获、超越、难忘和感动悄然离去,"十二五"寄托着更多的企盼与畅想轰然到来。 "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不断被强化为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改善民生、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节能减排"被确定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各种保障民生的计划和促进公平的行动成为2011年地方两会的最热。"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十二五"这些重要任务和发展目标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5.
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和社会和谐助推器的基础作用,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工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民政工作要更加注重和更好发挥兜底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回顾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高度重视民生的新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提高、新的升华,当然也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因此,深刻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思想,对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做好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昌宏 《中国民政》2022,(15):43-44
<正>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进号角。全省民政系统将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夯固根基。以困难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全省民政系统要忠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为重点,稳步增进民生福祉,为促进共同富裕兜实兜牢民生底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发展问题上提到四个更加注重,其中两个与民生直接相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国家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