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世兰 《创造》2021,39(1):19-22
2021年10月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各缔约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为迎接CBD COP15召开,当好东道主,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和缔约方大会(COP),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2.
《创造》2021,(4)
正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从各方面采取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花卉王国"的美誉,是公认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是中国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同为"生态命运与生态利益的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迎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昆明举办,  相似文献   

3.
盛世兰 《创造》2021,29(3):35-37
为全力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的相关工作,抓住提升云南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重大机遇,更加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云南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的经验和做法,为CBD COP15大会交上一份亮眼的云南答卷,在大会召开之前,还应进一步总结和宣传云南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最受关注的三大亮点,从创新性层面写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专项报告,从突出亮点层面加大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从提高政治站位、实现宣传效应最大化层面发挥好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生效)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①《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7年生效)则在其序言中阐明了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意义:“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以及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物威胁事件的增多,全球化和大国冲突性质的变化以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都成为推动世界各国深度参与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现阶段,国际社会在生物试剂与生物武器安全、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安全和传染病生物安全等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以核威胁倡议等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共同治理的总体架构。但从长远来看,生物安全问题的全球治理仍存在着主权国家之间欠缺政治合作、生物安全全球治理机制仍不完善以及国际社会对调查未知生物事件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要以《生物安全法》为基础、以生物安全治理机制为基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点,推动生物安全全球治理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山 《创造》2021,29(9):33-38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定于2021年10月在中国云南昆明举办.COP15在中国举办,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认可,举办地落地昆明,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的胜出.  相似文献   

7.
陈浩 《今日浙江》2023,(15):36-37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这些年来,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2022年,湖州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认定为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李河 《长白学刊》2014,(5):120-123
《文化多样性公约》是以法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第二集团与美国在文化政策方面进行博弈的成果,是法国等国将其文化诉求转化为国际文化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公约》设立的"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其主旨是按照"地域均衡原则"资助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项目。但从四年来的项目评审结果来看,获得资助的项目多半来自与法国关系密切的国家。这表明,《公约》评审背后不乏国际政治运作的因素。中国需要认真评估"文化多样性"观念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后果,从国情出发,构建一个明确的、态度积极的对外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博弈的复杂性、长期性将不断加剧,呈现出单边化、差异化和碎片化等发展趋向。国家主权双重性的促动、国家利益需要的塑造以及国际社会结构的影响等多重因素,共同塑造了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的发展趋向。中国需要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治理方案,在国内层面加强数字法治建设,为深度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在国际层面积极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包容性全球数字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确认全球正在变暖。《公约》于1994年生效,其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1.
郇庆治 《人民论坛》2022,(14):46-49
2020年以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的大背景下,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学习与阐释这一主线,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而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尤其是“双碳”战略的制定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流域)战略的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顺利主办,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保持了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并与国际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现象形成鲜明对照。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要旨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稳定的政治文化共识与大众性实践。  相似文献   

12.
2022年11月30日,丽水市正式发布《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这是全国首个地市级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据介绍,丽水近3年来共发现16个全球新物种,物种多样性居全省之冠。近年来,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四条亚洲著名大江上游的滇西北地区,具有沙漠、海洋以外的各类生态系统类型的生物,是全球生物物种高度富集区之一,是世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滇西北地区不足全国国土面积的1%,却拥有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类,系多个国际组织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的25个“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17个“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为切实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约束作用,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序良俗,推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日,由青海省民政厅牵头,联合省委组织部等八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强调,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创新基层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是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坚持依法依规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法律制度建设。从治理层面确立“依法依现”的要求,对于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伦理体系,为全球科技伦理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戈 《今日民族》2021,(12):53-54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召开之际,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编著的《世界花园彩云南》如约与广大读者见面.该书的正式出版,为大会的胜利召开献上一份厚礼,为云南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为世界人民了解云南、理解中国打开一扇"生态之窗".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06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风险报告》,至今已有16年。科技的"两用性"凸显,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等传统风险呈现新样式,环境和社会领域的风险更具全球性,推动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对于风险的反思、批判和治理探索,《全球风险报告》顺应需求而生,为人们认知全球风险的全面性、系统性、关联性以及风险治理学习提供了观点、知识和方法。中国风险治理实践和智慧既为《报告》贡献了中国方案,也可以从《报告》中获得所需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盛世兰 《创造》2021,29(4):43-46
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2021年5月22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筹备工作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呵护自然,你我有份",充分显示了"人民的参与是最关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经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系统修复",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宣传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效也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融的影响下,北极治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作为地理上的"近北极国家"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拥有参与北极治理的合法合理依据,承担着维护北极治理规范、推动北极资源绿色和可持续开发、保护北极自然生态环境等国际责任。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在国内应该完善涉及北极事务的国内规制,推动北极科学考察的国际合作,协调国内科学家群体参与北极理事会工作组的科学评估工作,并着重构建中国北极国际责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盛世兰 《创造》2021,29(2):47-49
CBD COP15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要以此为契机,宣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就,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和经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积极贡献,与各国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