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生命教育起源于西方,有着深厚的哲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罪犯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罪犯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逆境教育、生存能力教育以及直面死亡教育等内容。必须按照"首要标准"、"底线思维"以及社会管理和监狱管理创新的相关要求,拓宽罪犯思想文化教育内容,创新防御罪犯自残、自杀的新路径,实施罪犯生命教育。应结合监狱实际和罪犯不同时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特征,开设罪犯生命教育课程,加强罪犯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创新罪犯生命教育形式以及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调动罪犯学习兴趣等,着力增强罪犯生命意识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能力,有效消解罪犯隐性自杀意念以及自残、自杀等自我毁灭性行为,全面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2.
执法人员因为工作特殊性,身心易遭受阴影甚至伤害,为预防执法人员自杀,及时抚平其心理创伤,使其了解生命意义以便更好地服务民众、抵御外界诱惑,需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生命教育。从现有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出发,执法人员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应包含临终关怀、悲伤辅导、生死管理、生命伦理及家庭经营与理财观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海洛因依赖脱毒期发生自伤自残行为的126例患者,从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婚姻等人口学特征,以及自伤自残的种类方法,行为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治疗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与重要路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命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价值创造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二是生命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三是生命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把"生命教育"载入,可见其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教育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是高校教育的重把戏。近年来,高校不稳定因素增多,涉及学生安全的教育缺失。目前,坚持以生命为核心的生命教育,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尊重与完善,提升生命价值所体现的真正意义,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及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尤其在当代大学生中自杀自毁、校园暴力、浪费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命意识和生命本质理解的淡薄使很多生活在象牙塔之中的天之骄子以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当今高校生命教育的滞后,因此,笔者从当今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入手,探究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从而呼唤高校教育向生命价值回归,进而提出强化高校生命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建立科学的生命观、人生观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从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到具体实践,阐释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生命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就是尊重生命。而学校社会工作者对青少年实施生命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社会工作与生命教育在价值理念、方法技巧和操作空间等方面相契合。社会工作可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和个案工作的方法对青少年实施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联姻进驻学校,以专业助人的方式,将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传授给学生,这既是教育者更是社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偏重知识传授的教育体制使部分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高校必须树立生命关怀的意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活挫折教育、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教育,深化生命教育理念,使其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一词,是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提出的。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在一些学校开展,但实际上,生命教育作为元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各种危害生命以及腐化堕落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更需要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活动。为了使推广活动科学有效,笔者设计了全民生命教育整合推广模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和全民生命教育的整合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轻伤案件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多发性而必然耗费大量的司法资源。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轻伤案件的处理模式不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确立轻伤害案件的自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既符合刑事谦抑性原则,又避免了诉讼迟延,有利于及时对被告人实施教育改造,以较好地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且体现了刑事法律关系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生命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权日益成为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社会所致力追求的目标。刑法作为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保护法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行为制裁的严厉性,使得刑法对公民生命权的保护较之其他部门法而言更具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就刑法对生命权的保护方式而言,中外刑法则主要通过对杀人罪的规定与限制和废除死刑两种"相对"的———或称"因果"的方式而完成的。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角度,就我国刑法对生命权的保护及其立法完善进行探讨,能使现行刑法较好较早地与国际人权公约接轨。  相似文献   

13.
对监狱受刑人进行“三课教育”,思想教育是根本,文化教育是关键,技能教育是核心,三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转变受刑人的犯罪思想,矫正行为恶习,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最终改过自新,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命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刑法处罚范围、刑事立法的稳定性、刑法法益保护范畴、刑法解释理论等刑法基础理论提出挑战。面对现代生命科技,我国刑法必须针对性地作出调整,以便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应对,其主要路径一是强化刑法解释,拓展刑法适用空间;二是增设大量生命科技类别的犯罪。  相似文献   

15.
罪犯再社会化与罪犯教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改造罪犯就是对罪犯进行再社会化,但是监狱对于实现上述目标而言作用有限。故此,需要从整体上反思现有的罪犯教育制度,调整罪犯教育活动的目标、限制罪犯教育的对象范围、更新罪犯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就是让受众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使大学生敬畏生命,发挥生命存在的积极价值,是生命教育课题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理性省思的重要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开始试点的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改革,它反映了我国对犯罪及其刑罚的认识,符合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变化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作为新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应当改变单一追求控制和惩罚的观念,以为社区服刑人员服务,帮助他们重返社会,成为守法公民,不再重新犯罪,过普通公民正常完全的社会生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技刑事责任在生命科技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特殊的功能,其对生命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当前,我国刑法尚未明确规定现代生命科技犯罪,现有的刑罚体系也远不适应打击生命科技犯罪的需要。为此,需要立法者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