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1996,(1)
潘季驯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治理黄河的专家,自公元1565年至1592年,他每每受命于危难之际,先后4次出任总理河道,总揽河政27年。他“亲历河道所经”,勘河势,查河患,在借鉴前人治河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多年的治河实践,形成了以治沙为中心的治黄思想,并力排众议,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使明末治黄取得很大成功,为以后治理黄患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天,认真学习、研究潘季驯的治河理论与实践,对我们治理河口、稳定黄河现行流路,加强黄河治理、根除黄河水患,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波 《群众》2019,(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污染虽然在海里,但源头在陆上,"治河"与"治海"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近年来,连云港市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治海的重要推手,并创造性地提出"湾长制",实现治河治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成效同步。  相似文献   

3.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官德思想来源于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却又高于民本思想,带有早期启蒙色彩。其中,"仁者爱民"的民本思想、"正为正政事"的廉政理念,是顾宪成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他以民本思想、廉政思想等为代表的官德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治河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打了十几年,因与康熙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康熙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不用你的力。"黄河于是得治。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5.
方明 《传承》2011,(24):60-61,67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思想对商人总持一种"贬低""轻视"的态度,这在明代之前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表现在社会地位的上升,人们对商人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肯定以及对他们经商途中所涉险恶给予的同情。以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为例,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期文坛的"前七子"及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一直以来都作为文学史的常识而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提法并不妥当、准确,长期以来也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通过对"前七子"及其文学主张提法出现的时间作纵向考察,可以看到所谓"前七子"诸人并未有意识的以"七子"为文学流派,这一提法始于明末清初,定型于清代中期,是后人为总结明代弘治、正德时期复古派文学运动与所谓"七子"("后七子")区别而提出的。所谓明代"前七子"的提法,并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李光泉 《求索》2008,(5):66-68
清初政府高度重视治河,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与当时治河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密切相关。无论是河工制度和技术、治河方略还是法律条例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改进,这成为黄河治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社会早已存在"三农"问题,也有人提出相应的办法试图解决.明代学者丘浚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在于劳动力安排,让农民各有其职."三农"的处置,要因地制宜,不必拘于古法.解决研究问题,必须实施法制.当然,由于所处时代截然不同,丘浚所讲的"三农"与现在我们所说的"研究"问题不可同日而语.但研究丘浚的有关思想,可为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明代至清中叶的"东学西传",经历了译介引入阶段、研究化用阶段."东学"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对西方发生过深刻影响;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提供了思想资料.中外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与阐发均极为匮乏.当前,研究"东学西传"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对于人类在新千年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莫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代台阁体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特别是在永乐、洪熙、宣德之际,具有艺术内蕴和时代意义,并针对学界对明代台阁体是"诗盛文衰"还是"文盛诗衰"的分歧,进行辨析与解读,以期得出更加贴近历史真实面貌的认识,纠正历来学界对明代台阁体某些笼统且又偏颇的评价,作出有意义的学术判断,拓宽这份文学遗产的接收空间,充实明代台阁体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师海军 《求索》2012,(8):148-150
明代中期复古运动的参与者中,王九思是最早步入政坛的,先受到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清新流丽诗风的影响。其后随着复古派的领导者李梦阳、康海的相继入京,王九思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开始转变。正德以后复古运动逐渐消歇之后,王九思的文学思想又开始向"文以载道"方向靠近。王九思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这种变化,也可以窥见明代中期文风转圜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史伟 《人民论坛》2012,(23):174-175
王艮为明代著名思想家与教育家,泰州学派创始人。清人袁承业所编《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收录了王艮及其家族事迹的众多记述,对研究王艮思想渊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针对其中若干记述不详之处,如王艮是"商游四方"还是贩卖私盐、其家族宗庙建设过程等,文章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辨,希望有助于推进王艮思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概括而言,我国明代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通过承续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的教育理念以体现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继承性;通过挖掘明代家训优秀德育思想的精神价值以突出其民族性;通过培育社会主义家庭道德文明新风尚以彰显其时代性。挖掘与凝练明代家训中的优秀德育思想不仅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家庭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4.
曹乐文 《新东方》2011,(4):55-57
海南明代人才辈出,特别是丘濬的博学多长、海瑞的刚正不阿举世闻名,但真正进入朝廷权力中枢、辅佐皇帝的只有丘濬与廖纪二人。廖纪在嘉靖初年朝廷"元老"和"议礼"两派的斗争中保持中和,稳定了朝廷人事关系,把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官员低俸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官员俸禄低下,旷古未有,关于其原因学术界鲜有探究。本文从明初统治者的廉俭治国思想、明代财政的困难、钱钞货币体系的崩溃以及明代职田的消亡等几个方面入手,多层次地探讨了明代低俸从明初到明中期形成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治水思想研究陈资桂毛泽东深谙欲治国,必治河的中华古训,在治水方面他留给我们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为人民利益根治水患我国幅员辽阔,河流纵横交错。过去,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水利建设的漠视和因循失误,致使我国水患频仍,灾荒连年,其...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文明呼唤"厚道发展"王治河:"两山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信心。那么,何谓生态文明呢?如果说西式工业文明是一种黑色文明、一种压制生命的文明,那么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和发展,是一种绿色文明、一种肯定生命的文明、一种厚道文明。  相似文献   

18.
明代思想教育家刘元卿曾经写过一则"丢了自己"的寓言,说是一个押解犯罪和尚的差人夜宿旅店,和尚买酒把差人灌醉,剃光他的头,换了他的衣服,然后逃之夭夭。差人酒醒后找不到和尚,看看身上的袈裟,摸摸剃光的头发,惊异地说:"和尚倒  相似文献   

19.
古永继 《思想战线》2005,31(6):58-62
商屯是明代推行盐法开中时派生出的一种经济形式.明代的云南地区普遍存在商屯的观点已成人们一致的共识.但翻检史籍发现,"云南商屯说"是错误的,明代云南地区没有出现过商屯,之所以有明代云南地区"商屯说"的产生,缘于<明史·食货志>中将"商屯"与"开中"混为一谈,误导了后人.  相似文献   

20.
曹志敏 《前沿》2011,(2):170-173
黄河泥沙含量大,治黄关键在于泥沙问题,清代采取了"束水攻沙、蓄清敌黄"的治河方略。本文对这一治河方略的形成过程、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治沙方略本身存在严重缺陷,未能有效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同时洪泽湖成为悬湖,淮河入海宣泄不畅,给苏北一带增加了严重的人为水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