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晏阳初从事乡村平民教育前后达60余年,提倡“发现、发明、发扬”的“三发”原則,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晏阳初认为要治国安邦,必须爱民、富民、教民、强民,民是“本”。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我国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博士 ,从 2 0世纪 2 0年代开始 ,奔波海内外 ,一生为平民教育历尽艰辛 ,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中 ,其民主政治观就象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闪闪发亮。一、“从奠基开始“。“建设民主政治的华厦”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民主政治观的实质和目的。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发端于爱国主义思想 ,其着眼点始终是广大的劳苦大众。他面对国家的落后、民众的贫苦以及列强的侵赂和欺凌 ,亲身感到“国势衰微的种种悲哀” ,从而坚定了通过教育的力量唤醒人民…  相似文献   

3.
宗文 《人事天地》2008,(1):46-47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很多人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知道胡适、陶行知。而中国还有一位也很容易被历史淹没的平民教育家,其平民教育理念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其地位丝毫不稍逊于胡陶,并且更具有传奇色彩。他就是晏阳初。  相似文献   

4.
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是晏阳初教育理论的重要方法论,也是衡山乡村师范的办学特色之一,武冈师范对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进行过许多探索,有收获也有启示。新世纪伊始,继续以武冈师范为基地,进行晏阳初教育的实践探索,是把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此世纪更替、千年交接之际,我们在湖南长沙隆重举办这样一次全国性的晏阳初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并籍此纪念晏阳初博士诞辰110周年。举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会自1988年11月成立以来的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经济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建设的实际,从新的历史高度审视他们在逝去年代所进行的艰  相似文献   

6.
1922年晏阳初在长沙实验平民教育,通过开办平民学校,招收失学者进行识字教育,推广平民识字运动.在4个月内完成学业的学生几近千人,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长沙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是湖南平民教育史上空前的盛举,为随后在全国推广平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乡村女子教育发展史上,晏阳初及其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功勋卓著.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其中涉及的女子教育思想具有突破性意义,对现代农村女子教育发展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平民教育的推进与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盛行是民主与科学的思潮在教育上的反映,平民教育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其中提倡较早,又摸索出一套完整运作方式的可以首推晏阳初。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事业长达70多年之久,在运作方式上都已更趋于成熟。从教育的功能与环境的制约的分析中,可以更深刻地看到平民教育运动给我们的启示,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保障是20世纪人权运动和民生权利诉求的自然结果,其中包括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贝弗里奇的社会服务报告以及中国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二战以后,罗尔斯等人的哲学思考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保障向弱势群体的倾斜。自由资本主义导致的不平等和贫富悬殊需要依靠国家干预的力量得到修正和补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艰苦卓绝推行平民教育数十年,1943年与科学巨近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名人”。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他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所体现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崇高的民族精神以及为提高民族素质所作出的贡献,对于发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关于乡村建设的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谁能把握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各国均把发展教育作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办好农村教育至关重要。乡村教育曾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勃然兴起。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他们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历史发展到…  相似文献   

13.
建国之初毛泽东就警惕官僚主义。毛泽东反思斯大林事件的结论是:官僚主义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后来又将官僚阶层问题上升为体制问题,但是他的解决方案不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是“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14.
在元末明初,高启应该说是被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梅花诗如珠穆朗玛群峰,令人叹为观止。他赋予了梅花崭新的情感意涵,梅花似乎与诗人融为一体,梅花的一颦一笑仿佛就是诗人自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人们习惯上认为列宁早年是主张在俄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列宁在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之初的确发表过不少肯定资本主义积极作用的言论,但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不如说是为了在俄国更快地消灭资本主义。列宁就基本信念而言,是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的。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发表肯定资本主义的言论仅仅过去20年、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仍然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就发动了旨在彻底阻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薄板     
对同行一向宽容的爱因斯坦,偶尔也会露出"刻薄"的一面.一次,他不无嘲讽地说:"我受不了这样的科学家——他拿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 爱因斯坦是绝不会往薄板上钻孔的.早在他还是专利局的一名小职员时,就已在科学的木板上找到了最厚的部位.据说,相对论在创立之初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他钻出的那深邃的孔洞里窥探人类遥远而辉煌的愿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状的观察与分析,张东荪借鉴西方层创进化论、精神分析学等观点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进行了尝试性重建,提出了"主智的"、"化欲的"人生观,以引导人们过一种理性的生活,从而解决当时理智初醒带来的社会流弊及中国社会"推"挽"失调的问题.他的主张为人们提供了处理理智与人欲关系问题的一种可能性方式.  相似文献   

18.
蒙海 《人事天地》2015,(2):25-27
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是新医改的一项具体措施。但是,实施市级统筹也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百色市为例,分析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之初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几年来的管理实践,探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相关问题。一、百色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之初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统一政策有难度由于贫困地区的县(区)之间经  相似文献   

19.
黑潇 《人事天地》2007,(3):52-53
上世纪初,因为一个英国小男孩的家境不太富裕,他的母亲才决定开一个小卖店的。因为家住在一所学校附近,母亲每天看到一些下课的学生想买点小商品都要跑过一条马路,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所以才想办法把小卖店开在离学校很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一、建设符合职工群众意愿的“和谐新矿”。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定位,关键在于观念到位。在宏观把握大局形势,微观定位企业特点的基础上,新矿集团于2004年底提出了构建“和谐新矿”的发展理念,设置了“产业协调、环境友好,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公平公正、安定有序,诚信敬业、相融共生,文明富裕、共享繁荣”40个字的“和谐新矿”总体目标;提出了必须着重把握好的三个原则:一是统筹环境、企业和人的和谐发展。二是统筹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的和谐发展。三是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