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 (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2.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法权哲学思路是和他的三个《批判》所述一致的,“科学知识”要发现“自然(关系)”中的“必然性”,而“法权学”则是要在“人”的“关系”中发现“必然性”,也就是关于“法权”的“先天综合”何以可能的问题.“法权”问题又和《实践理性批判》里所论述的“自由”密切相关.“自由”的“限制”“关系”就《实践理性批判》所涉及的“道德”来说,“根据”在于一个“形式”的“应该”,而就现实的“国家-法律”来说,则是“自由者”之间的“法权”关系.“法权”“本体的所有”既“悬搁”又“范导”“现象的所有”.“自由者”在“人格-格位”“平等”基础上“限制”着各自的自由,由此而形成的“共同体”乃是“自由的共在”.  相似文献   

4.
对统一战线来说,“同”一定要“求”,而对“异”则要区别对待,有的要“克”,有的要“存”,有的要“求”。“求”“克”“存”都是动态的概念,统一战线的同盟关系就处在不断的“求”“克”“存”矛盾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治心治气”论是徐渭对孙子“治心”与“治气”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徐渭主张“心气相得”、“儒将合一”,将帅素养须“文”“武”并举,“心”“气”共养。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原创元素为“四个共同”“三交深融”“两全目标”“一条主线”,原创品格可以概括为“一个全新理念”“两个平衡支点”“三联中国话语”“四边直角定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高校讲习,应当“融会贯通四大体系精神”“正确理解三个基本概念”“高度警惕两个思维陷阱”“全面落实一个系统定位”。与此相关的广西民族大学案例,有“一门在线课程”“两重讲习积淀”“三个刷新版本”“四合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公安机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应做到“新旧”结合,“远近”结合,“情理”结合,“教管”结合,“理利”结合,“说干”结合,“纵横”结合,“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群体事件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处置工作中,应根据事件的性质、类型和所处的状态,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正确地处理好“疏”与“堵”、“早”与“晚”、“公开”与“秘密”、“冷”与“热”、“刚”与“柔”、“粗”与“细”六个方面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习惯的界定有两个落脚点,即“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对“习惯法”也存在“社会认同”与“国家认可”这两种进路的界定。着眼于“行为模式”所界定的“习惯”实为“惯例”;着眼于“行为规范”所界定的“习惯”与“社会认同”进路界定的习惯法是同一的,可称为“习惯”。而国家通过司法吸收习惯,就形成以判例形式存在的习惯规范,可称为“习惯法”;而国家通过立法以指引性规范赋予习惯以法律效力,即“准用习惯”。  相似文献   

10.
“时”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在“顺天而动 ,不失其时”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之下 ,《周易》强调 :“时”本于“变” ,“时”即是“变”。在肯定“时”的本质即在于“变易”的同时 ,《周易》进一步提出“谨始慎终”忧患意识和“随时而动”的时效观念 ,强调“时”在现实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本,逢双月出版。开设专栏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文学文艺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法律与社会”、“国际视野”、“一带一路研究”、“红色山东”、”历史学研究”、“儒家文化研究”、“哲学研究”、“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本刊对来稿的技术规范要求如下,请作者对照执行。  相似文献   

12.
民生的“底线”是“保障”,民生的“上限”则是“改善”。设置民生的“底线”和“上限”不仪彰显党和政府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决心,而且体现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民生的“底线”和“上限”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不突破“底线”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上限”,既要使民生得到保障而又不能仪仅停留和满足于此,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对教育对象的认知活动具有推动作用、行为选择具有评价作用、健康的心理形成具有调节作用,以及对其接受教育的效果具有催化作用。新形势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大情感的培育力度,做到晓之以“理”,以“理”导“情”;动之以“情”,以“情”激“情”;表之以“言”,以“言”传“情”;赏之以“美”,以“美”育“情”;处之以“境”,以“境”生“情”;付之以“行”,以“行”固“情”。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情的投入与理的启迪、真情感化与严格要求、适度用情与依法办事、“传情”与“解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本,128页,逢双月出版。开设主要专栏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文学文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法律与社会”、“国际视野”、“儒家文化研究”、“哲学研究”、“红色山东”、“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本刊对来稿的技术规范要求如下,请作者对照执行。  相似文献   

15.
物质非物质化进程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非物质化进程表明 ,世界的“本原”是混沌 ,混沌是物质与场的对立统一 ,是“有”和“无”的对立统一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混沌是柏拉图的“理念”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列宁的“客观存在” ,宗教的“神”与“上帝”。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中的“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联系紧密,共同支撑统一战线成为一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统一战线是“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的矛盾统一体;“和而不同”精神与“求同存异”原则同生共进;“求同存异”是实现“和而不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关键是要在坚持“和而不同”的统战观上敢于“求同”,善于“存异”。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开展香港统战工作,保持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必须以“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为依据,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四个关系:即“一国”与“两制”的关系; “爱国”与“爱港”的关系; “变”与“不变”的关系; “高度自治”与“中央干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模式,遮蔽了对“主体”本身领悟的可能性。“主体性”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德国古典唯心论那里展示为“自我意识的运动”。“主体性”积淀和涵盖全部人性,应当超越德国古典唯心论。作为内涵更为丰富深刻的范畴,“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伴随着对于“生活世界”的重视,而成为新的重要的哲学课题。胡塞尔在“生活世界”和“交互主体性”思想中突出“交往”和“有效性”,开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先河。从“语义学”转向“语用学”理解“主体间性”,并强调“以言行事”,才能真正进入实际的“交往”和“主体互动”,从而营造出主体间得到共识和沟通的语境。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明”的两分法与三分法各有其合理性.但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独立出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是“文明”背后的动力。强调“政治文明”建设,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政治文明”的结构包含纵向两大“板块”、横向四个“层次”(“要素”);“政治文明”是“特适性”与“普适性”的统一。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我们应坚持“不照搬”与“可借鉴”。为此,似有必要对西方政治文明重新进行一次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师形象重建的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课程的语境下,“春蚕”、“蜡烛”、“春泥”、“一桶水”、“工程师”、“园丁”等传统教师隐喻已不足以描绘理想的教师形象。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教育实践踏入了“工程化驱动专业化”、“消闲化驱动专业化”、“行政化驱动专业化”、“技术化驱动专业化”等误区。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形象。但要确立这种教师形象,我们目前还面临着“形式主义”、“单位主义”、“等级主义”、“分科主义”等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