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方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有着绝对的主动性,如何运用“势”,是我方本着民族大义和最大诚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反映。进入今年4月以来,大陆对台政策好戏连台,先是两岸经贸论坛完美谢幕,打破了民进党当局妄图阻碍两岸交流的企图;随即胡锦涛主席访美,在国际间构筑起“反独”的合力墙。两岸博弈中,“势”在祖国大陆已经越发明显。这是我党对台湾的战略目标和因势利导的政策成功的初步体现。大陆对台湾的战略的终极目的一直非常清晰,那就是祖国统一。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力昌 《两岸关系》2014,(11):23-24
<正>10月5至7日,第13次"美台防务工业会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举行。美国国务院、国防部、美国在台协会、台湾防务部门官员及民进党代表,与美军工业界、智库学者就美台安全合作及对台军售等问题进行研讨,研究台湾对美国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亚洲的潜在作用、台湾的防御能力和未来5—10年的军事计划,讨论可能的美国对台军售过程的新方法,研究扩大现有美台安全合作模式的途径,以及评估台湾自制潜艇的计划。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跑到台湾后,国共之间最大的一次军事对抗,是金门炮战。此役我方最高统帅是毛泽东。回顾这段历史,会领略到毛泽东集五洲风云之大观,着眼祖国统一之未来的伟大战略胸怀,进而加深对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海涵  王捷先  朱贺  卢芸艺 《台声》2023,(6):68-69
<正>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两会期间就大陆对台政策、两岸关系和“两制”台湾方案等议题接受媒体采访。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成熟稳定关于大陆对台政策,杨毅周在谈及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表述,今年的报告加以重申。这表明大陆对台大政方针已成熟、稳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成为对台工作的最高指导思想。新时代新征程上,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必须坚持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相似文献   

5.
两岸交流     
《台声》2004,(12):8-9
萧万长: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 两岸应共存共荣 台声讯 台"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11月17日下午在云林县专题演讲时强调,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很重要,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这是现实,台湾应有效率规划、整合以提升竞争力,让台湾与大陆共存共荣。 据台湾媒体报道,萧万长是应云林县工策会、  相似文献   

6.
李颖  王尊旺 《求索》2011,(12):241-244
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主要包括设立理番同知、实施通事制度、推行教化政策、实行封山禁垦制度等。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深刻地影响到原住民的生产领域和精神世界。同时,该政策对促进台湾的民族团结和加速台湾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统一台湾期间,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其治台政策也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治台政策的,它是清政府治台政治、经济、教化政策在理番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台湾问题提到很高的位置,用了很大的篇幅,高度概括了近5年来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重大深刻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这些论述,既坚持了我们党的基本原则立场,保持了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连续性,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对台工作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于做好今后对台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近日,笔者就两岸统一问题拜访了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一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  相似文献   

8.
日本据台初期,非官方和官方组织了一系列以佛教为中心的宗教调查.这些调查涉及日本佛教在台的布教、台湾寺庙僧侣、台湾原有习俗信仰、台湾佛教历史发展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日据当局形成了其初期的宗教政策,即对来台的日本佛教加以有限的控制和限制,对台湾旧有宗教实行有限的"放任主义",是其"旧惯温存"政治统治政策的体现.日据初期的宗教政策,确立了日据当局对台湾宗教发展的统辖地位,影响了台湾传统佛教的发展方向,开拓了日本佛教以后在台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美台经济关系包括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政府贷款,私人投资以及美台贸易等经济往来。美国私人垄断组织在台湾的直接投资是美台经济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一九六五年美国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援助”停止以后,尤其是在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后急剧膨胀起来的。目前,它的规模有多大?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影响美  相似文献   

10.
自从台湾问题形成以来,美国历任总统都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又从没有放弃对“台独”的支持,如对台军售。了解美国民众涉台观点的形成和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制定相应的涉台政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先后采用univariateprobit、bivari-ateprobit和seeminglyunrelatedbivariateprobit模型对美国民众在台湾省地位的认同和对台军售支持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台湾省地位的认同显著地影响对台军售支持,认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美国民众在对台军售方面的支持也显著要高。这充分证实了美国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利用台湾问题来阻滞中国大陆的发展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台湾岛内政局变化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发展,台湾蓝、绿两大政治阵营对台湾的政治定位正在发生新变化。民进党从"拒宪排陆立台"向"依宪排陆是台",即"台湾中华民国化"发展与转型(尽管是形式上的);国民党则从"依宪含陆含台"向"就宪排陆是台",即"中华民国台湾化"发展与转型,而且两者有明显的趋同之势,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因素也是对台湾问题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2016年适逢美国大选年,希拉里、特朗普两位候选人及他们所在的政党会如何看待台湾问题?未来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会怎样发展?结合美国历史上对台政策的回顾与分析,也许可以找到一定的内在逻辑。美国对台政策的三个阶段伴随着二战结束后台湾问题的出现至今,美国的对台政策大致可以中美建交、冷战结束为节点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08,(4):F0004-F0004
《台湾工作年鉴》是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权两岸关系杂志社编撰出版的涉台大型工具书。《台湾工作年鉴》是全国对台工作系统的干部群众、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学者、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热心读者和各类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图书资料库的必备工具书。经过连续几卷的编纂与发行,《台湾工作年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建立了以中央部委、各地党政部门、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台商及对台研究专家学者为主的稳定的读者群,具备了权威、准确、全面、实用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确定了收复台湾的目标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设立了四个对台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台湾革命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并以重庆为主阵地推动并开展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抗战胜利后台湾的顺利接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前美国参议员科宁发出信函,以两岸战斗机数量不平衡鼓吹对台军售先进战机。与此同时,一向积极推动对台军售的美国在台商会会长韩儒伯也扬言现在是台湾向美国提案采购F16C/D先进战机的最佳时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刻,美国军火商人与政客却在全力鼓噪对台出售先进战机,台湾也窃喜,积极争取。台美此举不符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形势,不仅无法确保所谓的“台湾防卫能力”与“台湾安全”,反而只会加剧两岸军事竞赛,破坏台海和平,最终拖垮台湾。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台内容高度精练,充分肯定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对台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统阐述了党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好对台工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要与学习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相结合,在对台工作中力求准确把握好四个思维。全局思维: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同频共振。台湾问题不仅全民关切而且全球关注,而且近几年来热度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7.
汀州人刘国轩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麾下的得力干将,是有史可查的最早赴台的闽西客家人。他辅郑治台,为宝岛台湾的早期开发立下汗马功劳,更为台湾第一次回归祖国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为后来大批闽西客家人赴台踏平了万顷碧波白浪。胡焯猷等闽西客家文人、官员则为台湾的文明教化、开拓垦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客家民系在台湾的拓展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8.
应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的邀请,1月25日至2月5日,以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为团长的贵州省赴台农业和旅游考察团一行40余人,在台湾进行了考察。这是贵州省与台湾开展交流以来赴台交流考察团组规格最高的一次,对促进黔台交流合作、增进友谊、推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0,(3):13-13
3月30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接受台湾《旺报》专访,就大陆对台政策以及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大陆对台采购等台湾民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旺报》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五都"选举,是台湾今年最重要的选举活动。"五都"新市长的产生,不仅影响着以大城市治理为中心的台湾各地区的走向,同时对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有深远影响。正因如此,选举前后,不仅上千万台湾民众"被迫"牵肠挂肚,岛内外的专家、学者、各方人士也是颇为关切。如今,选举已经尘埃落定。抛开纷繁沉重的未来预测和意义分析,以轻松的心态回顾这场选战中政治人物的种种表现,感觉其实不过是一场舞台剧——亲情桥段、悬疑故事、口水剧情、惊险场面天天上演,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