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以书名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总体情况、基本问题、前沿问题等进行梳理,对当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存问题与不足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定义、特征、构成以及历史作用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研究现状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缺乏微观研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呈现方式偏向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4.
党代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概括总结等方面。回顾和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党史研究,尤其是党代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深刻地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发展过程及实现形式三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既要研究历史,又要研究现状,以期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问题与主义”之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银 《世纪桥》2008,(9):21-22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双方批判了冒牌"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要素——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空谈"主义",强调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实际。批判了照搬"主义",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实质上已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意蕴。  相似文献   

7.
师吉金 《探索》2014,(2):21-25
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处于中心地位。近5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涉及到学科现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研究体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其他5个二级学科的关系等。这些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整合,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梳理近十年内学术界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科学促进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成果颇丰。尽管如此,从历史视阈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基本问题仍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十年来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发表、出版了很多论著。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研究概况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就有不少学者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特别是 1 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 ,并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以后 ,这方面的研究更掀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接受问题是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探索社会实践主体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情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由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切身需要、学科建设的科学研究需要,我们对接受问题予以提出,为学术界进一步开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接受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问题,存在着意见相左的三个方面的争论意见: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是一个还是两个,即除了历史起点之外,存在不存在逻辑起点;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开始于何时,判断历史起点的标准与奈件应该是什么.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何时由何人提出,不同观点的依据又是什么.本文对上述争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宝红  赵文 《探索》2006,2(3):22-2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标志,它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严整性,要求对它进行整体性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当前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视角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历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历史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的意义、历史起点、指导思想、依据和标志、原则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出发,不能搬用中共历史的“三阶段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党的十七大以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中共党史人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及学科建设这六个方面,对这一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以期推动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怎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了什么"等重大问题,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以来 ,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专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文化"的命题,并从命题的依据、意义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说明和论证。该命题是解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一种比较合乎逻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挑战进行理论的预测和分析,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基础研究,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同时开展学术批评,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连顺 《实事求是》2007,1(4):21-24
当前,学术界对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演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以毛泽东和我们党一度不再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为由而否认这一命题和思想的科学性。因此,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系统地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演变过程,弄清这一命题的来龙去脉,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精神实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深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