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铭铭 《友声》2014,(4):33-33
<正>济南市于1983年建立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目前已与20个国家的21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与18个国家的2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培育特色伙伴城市。培育特色伙伴城市。在友好城市交流的过程中,济南市注重突出双方城市特点和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伙伴城市关系,寻求实现友城的务实交流。以德国德累斯顿市为引领,加强与产业发达与互补的友城对接,探索建立产业合作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9,(21):67-67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连年召开,北海市积极实施“以友城搭建桥梁、以友城促进合作、以友城扩大影响”的对外交往策略,不断推动城市外交的发展。到目前,北海在东南亚拥有的友好城市或友好交往城市达到4个,北海市的友城战略布局得到完善,有效促进了北海与东盟城市的常态交往与沟通,为区域性城市友好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宗和 《友声》2009,(1):23-25
<正>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10月28日至31日,以"友谊、和谐、合作、发展"为主题的江苏省国际友好城市交流30周年纪念活动在南京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系统回顾、总结、展示30年来江苏省国际友好城市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江苏省与各友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康景远 《友声》2005,(1):24-26
第三届中俄友好城市会晤2 0 0 4年 1 0月 2 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晤的宗旨是总结和交流中俄友城交往的成就和经验 ,深化两国友好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中俄地方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俄罗斯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派出以西伯利亚及远东城市联合会主席、哈巴罗夫斯克市市长索科洛夫为团长的代表团与会。我国 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1 6个城市、俄罗斯 4个联邦主体和 1 4个城市的领导或代表以及经贸企业界人士共 1 2 0人出席了会晤。第三届中俄友好城市会晤于 1 0月 2 6日上午在对外友协礼堂开幕。大会由对外友协苏光副会长主持。陈昊苏会…  相似文献   

5.
《友声》2008,(6)
1998年4月21日,齐齐哈尔市与韩国高阳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10年来,无论是在高层互访和民间合作,还是在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果。2008年7月20日两市举行了隆重的缔结友城10  相似文献   

6.
半月速览     
《当代广西》2012,(11):9-9
5月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南宁会见老挝国家副主席本扬·沃拉吉时就进一步加强双方友好合作关系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双方高层的互访往来,形成长效机制,为广西、老挝民间、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桥梁。二是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推进双方经贸方面的合作。三是继续共同支持和大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诚挚邀请老挝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组织和推动更多老挝工商企业参展参会。四是继续巩固双方在教育、文化、农业、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和进一步推进友好城市建设,不断拓宽其他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7.
杨栖鹤 《友声》2006,(3):26-27
近年来,长治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大力加强友好城市建设,友城之间的实质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长治的经济发展。目前,长治市在已同美国的雷丁市、德国的玛尔市和法国的勃利耶市结好的基础上,又与英国的达比市和新西兰的上哈特市签署了建立友城关系意向书。长治还同美国、新西兰、荷兰和日本等10个国家的城市、民间组织、科研单位、学校、医院和友好人士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友协共接待各类来访团组118个,计945人次,其中引进高科技人才196人次;派出各类项目考察、友好访问、签订协议和技术培…  相似文献   

8.
孟庆波 《友声》2014,(4):37-37
<正>友好城市是济南市对外合作的宝贵资源。目前,济南市已与20个国家的21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与18个国家的2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友城青少年希望将济南市作为其赴华留学的目标城市。韩国水原、佛得角普拉亚、印尼东爪哇等友好城市纷纷表达了选派学生到济南高校留学的愿望,并期望在学费方面给予适当的减免。济南高校于2010年起自筹经费,接收了来自韩国水原、芬兰万达、巴西波多韦柳等8个友城的留学生113名,所学专业也从开始的中文语言逐渐发展到本科生至研究生的专业学位教育。  相似文献   

9.
邓清 《友声》2013,(4):18-19
<正>多年来,扬州市积极开展国际友城之间的交往,友好当先,注重实效,在经济、科技、文化、体育、人才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扬州的世界名城建设进程,国际友城已成为扬州对外交往的主渠道。扬州自1982年与日本唐津市结为友好城市以来,经过31年的稳步  相似文献   

10.
扬州友好会馆 扬州友城工作起步于1982年与日本唐津市结为友好城市。1984年又与日本厚木市结好,1992年与美国凤凰城结为经济合作城,1994年、1995年又先后与美国肯特市、西港市结为友好城市,1996年初日本浪江町与扬州所属的兴化市结为友城。扬州  相似文献   

11.
10月24日,莱芜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莱芜市与浙江省嘉兴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截至目前,莱芜市已与韩国抱川市等多个国内外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盛会第十年。这一年,也恰逢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见证了中国-东盟合作10+1>1的无穷力量,为双方长远合作搭建起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紧密结合的广阔平台。无论是置于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的战略里审视,还是放在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审视,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融合与合作的"助推器",都将载入史册。在广西加快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进程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不仅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多领域交流合作,更进一步带动广西的全方位开放,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枢纽和前沿的地位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3.
文光美 《友声》2009,(1):28-28
<正>为促进中俄地方政府间更为广泛、深入和持续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11月8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框架内专门举办了一次双边活动———中俄城市交流合作论坛。论坛由对外友协欧亚部主任何及锋和俄罗斯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帕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21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首倡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后,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14位嘉宾共同为"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揭牌,祝愿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代代相传。2011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一周年,在此背景下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与东盟20年的对话合作,为本届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奠定了更坚实的交流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扬州首届国际友城美食节于1999年9月24—30日举行。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比利时、法国等8个国家的友好城市和友好交往城市的25个团组,近400名宾客应邀先后抵扬,参加美食节。其中,美国肯特市市长、德国新布兰登堡  相似文献   

16.
《天津人大》2010,(10):20-21
我市友城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天津是我国与外国第一个缔结友城关系的城市。30多年来,我市友城关系不断发展,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了从友好交流到全方位合作,从双边到多边,从完善布局到构筑平台的重要转折,呈现出交往格局不断完善,交往质量不断提升,交往形式灵活多样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7月,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和2012广西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隆重召开,绿城南宁再次迎来各国友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戴秉国 《友声》2012,(4):6-6
<正>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今天在成都隆重开幕。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与会代表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表示诚挚欢迎!中国的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已开展了39年。1973年,中国天津同日本神户缔结了第一对中外友好城市关系,开辟了中国地方政府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国际友好城市活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张超然 《小康》2012,(4):30-31
正3月19日,中国地方政府与国外地方政府缔结了第1872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如果按照每一对友好城市每年互访一次来计算,平均每天可能有五个团次的地方省市对外访问。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06,(11):5-5
随着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相继在广西举行,拥有18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提速”。10月30日,在纪念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为未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加强战略协作”、“丰富合作内涵”、“维护共同安全”、“密切人文交流”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