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物证检验、鉴定又称犯罪鉴别,其性质是一种侦查犯罪的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来发现和保全犯罪嫌疑人以及犯罪行为(包括犯罪结果)的证据资料。从事刑事侦查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技术人员与一般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并不一样,他们既是识别、发现和保全犯罪证据原始特征、向法院提供他们勘验、检查后作出判断意见的证人,也是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检验犯罪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而,对于从事刑事侦查检验鉴定的技术人员有着更加特殊的要求,他们具有不可取代的特点。1刑事…  相似文献   

2.
刑事技术、刑事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作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因其自身技术手段应用的结果被理论与实践模糊与混用而衍生弊害,影响了"侦查的科学化"、制约了"审判的科学化",甚至阻碍了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深化。对其模糊而混用的成因与流变进行追溯、考察发现,对它们在技术涉及的范围、可靠程度及其结果的功能上的差距,应当予以区分。在深化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过程中,除应对刑事技术、刑事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在理论上作出初步界分外,还需要建立司法鉴定技术准入制度及淘汰制度、刑事技术鉴定向司法鉴定的转化机制以与之调适。  相似文献   

3.
蒋丽华 《犯罪研究》2007,(3):36-41,50
中外刑事鉴定实践表明有必要对刑事鉴定质量进行控制。质量控制首先意味着标准的确立,刑事鉴定(结论)的控制标准即鉴定结论的采用标准,包括客观性标准、相关性标准和合法性标准。刑事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规范鉴定人及其鉴定机构,鉴定结论标准的确立,鉴定材料的取得、保全、委托、受理,鉴定的实施与复核,完善鉴定法律程序及鉴定人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全面规范野生动物司法鉴定工作的法规,致使野生动物刑事物证鉴定工作存在许多问题或缺陷。本文就目前野生动物刑事物证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人资格的认定、鉴定的技术方法、鉴定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工作是案件侦查的起点和基础,在刑事侦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自勘自鉴"、"自侦自鉴"、"勘鉴不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点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有碍司法公正和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必须厘清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的区别,健全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的工作体制,实行"侦勘合一"的工作机制,使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与侦查部门分离成为公安机关鉴定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程雷 《中国司法》2009,(5):29-32
一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达与完善程度对于该国刑事司法公正状况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诸多国家刑事司法现代化过程的经验以及我国自文革浩劫结束后的三十年法治建设的进程均表明,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不少人士更加尖锐地指出,刑事辩护制度是衡量一国刑事司法发展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辩护制度的发达程度直接说明了一国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7.
黄一超 《犯罪研究》2002,(5):18-20,53
在刑事诉讼领域,有关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问题,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已经构筑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第87条关于行使立案监督对象、范围、程序的规定,填补了我国刑事立案监督的空白。如何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范围内建立一套有效的刑事立案监督工作机制,使立案监督工作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它的实际效果,是一个值得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国法治化的进程,缺少不了科技力量的支持,物证技术鉴定则是科学办案的有力武器。因此,本文拟就物证技术鉴定结论评断的必要性、科学可靠性的审查、证明价值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司法鉴定结论的一种,物证技术鉴定结论是对于实物证据的专门问题的鉴定结果。是委托人所追求的终极目的。从委托人不能解读的专门问题到被鉴定人解读后的鉴定结论。这是一个对证据的认识过程。而这一认识过程的结果也是证据形式之一。对于鉴定结果.委托人必须进行评价和判断。评断的主体包括委托人和有程序决定权的人。评断对象是鉴定结论。这里的结论包括了整个鉴定报告。在评断时从证据能力和证明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同时。还必须对被鉴定的实物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价值先行评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实际,就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出若干构想,以期引起社会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1.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立法和法律的具体适用过程中,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与保障,而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却缺乏重视与关注.被害人由于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经济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以弥补现有制度的缺陷,有效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刑事技术鉴定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一项工作,因为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倍受关注。如何制定出体现法治精神和诉讼价值的刑事技术鉴定程序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刑事技术鉴定程序的完善以对刑事技术鉴定性质的正确认识为前提。刑事技术鉴定是刑事诉讼行为而非侦查行为,是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解决诉讼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刑事技术鉴定是人的证据方法,鉴定结论是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13.
刑事再审启动程序是刑事再审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再审程序在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不与其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对刑事再审启动程序尚缺乏深入研究 ,因而难以全面认识和合理构建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本文在考察各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的模式和刑事再审启动原则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重构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4.
完善中国刑事陪审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林 《法学评论》2005,23(4):78-83
刑事陪审制既是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同时,还能增强司法独立。在由陪审法庭尤其是陪审团法庭审理刑事案件时,较之单纯由职业法官组成的审判组织审理刑事案件更能凸显审判职能的独立、中性与权威性,也更能充分发挥辩护职能。由此刑事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得以强化,控、辩两大职能也能在中立而权威的审判职能面前实现平衡,刑事诉讼的结构得以合理构建,国家展开刑事诉讼的目的能够得到协调实现,刑事程序的内在独立价值也能得到彰显。本文在借鉴西方各主要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刑事陪审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陪审制进行法哲学思考,针对我国现行陪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陪审制的设想,该设想的核心内容是:在保留我国现行的混合式陪审制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审案陪审团。  相似文献   

15.
刑事审判监督作为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刑事司法公正,强化人权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立法上对刑事审判监督的规定比较抽象、笼统,相关保障制度缺失,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审判监督处于一种相对薄弱和被动状态。本文试图对刑事审判监督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完善刑事审判监督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的物证技术鉴定错误,特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物证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与案件事实或法律规定不符的鉴定及由此造成的冤假错案。此类错误,一是主体因素(鉴定人员的生理状况、认知局限、责任心不强、错误的思维模式及不良个性)所致;二是客体情况(作为鉴定对象的物品、场所、尸体和人体本身的某些特点)造成;同时,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不良方面及鉴定工具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等,也会成为制约鉴定工作的致错因素。对此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减少鉴定错误  相似文献   

17.
陈仕菊 《法制与社会》2011,(15):204-20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法治社会的观念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就对我们公安机关刑事执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以往,公安机关在刑事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灰色地带,执法人员利用当事人不懂法不知法,强硬的采取各种措施,使当事人认罪,虽然取得了最后的成果,但是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本文就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有效提高今后,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永升  陈婕 《海峡法学》2011,(1):103-110
在赋予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必须对之予以控制,这已经成为共识。为达致刑事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理与衡平,很有必要对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从实体控制的角度进行深层次探究。对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实体控制包括认定事实及法律适用中的控制两个方面。在认定事实中的控制上,主要涉及的是自由心证和刑事推定的问题;法律适用中的控制则可以从定罪及量刑两个层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9.
论反腐败的刑事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有效地治理腐败问题,有必要对当前刑事政策作体系性思考.本文从刑事政策概念展开,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对其体系与结构进行论证.在纵向结构上结合我国当前腐败形势对我国根本刑事政策给予客观评价,并进而在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框架内提出具体建设性意见,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反腐败刑事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刑事执行制度一体化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的刑罚执行制度存在着分散多头的现象,以至在行刑实践中存在着很多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背景下,如何使我国的行刑体制一体化,无论在刑事理论上还是在刑事实践中,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待解课题。本文从我国的现行刑事执行体制的弊端分析中形成理论上的构想,从而为我国的刑事执行体制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