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兴庆 《传承》2011,(5):60-61
最近几年,每当春节过后一些地方就会出现"招工难"。今年春节过后"招工难"再次如期而至,且呈现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蔓延、由季节性向常年性演变之势。"招工难"是不是我国劳动力、特别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现阶段应对"招工难"的着力点,究竟应放在需求方、逐步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应放在供给方、继续释放农业劳动力?这是事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如何同步推进的大事,需要深入分析、准确判断、慎重决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建议——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10余年间,我国城镇化率将以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接近6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问题尤其重要。以"非农就业能力"为视角,分析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现状,探索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内蒙古的发展处于方兴未艾、承先启后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我们面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现代化必然伴随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农民不再是农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新型城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和必然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实证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应放松户籍限制,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均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溪薇 《求索》2007,(8):31-32
由于思考农业生产问题不能脱离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环境,本文联系当前入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特点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采用生产者合力体现劳动者生产效率差畀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粮食安全、劳动力转移相互均衡的相关性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乌日图 《中国人大》2013,(14):35-36
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要解决好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工业化发展直接带动了城镇化,同时城镇化也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会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城镇提供农业产品,同时也使大量农业人口有条件脱离农业转移至工业和服务业,为城市  相似文献   

7.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穗字[2008]10号(2008年8月16日)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积极有序引导我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粒  ;毛迪图 《创造》2008,(2):74-75
劳动力从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结果,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部分农民走出农村,融入城镇,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聂亚珍 《新东方》2007,(8):58-60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转移模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模式,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用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目前,我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很多,包括对外劳务输出,农民工进入城市和城镇、进入乡镇企业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对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总劳动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配置。发生这种变化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国政府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做法,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劳  相似文献   

12.
广东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政 《政策瞭望》2008,(7):33-35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碰到了资源要素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采取重大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健 《岭南学刊》2008,(6):67-71
农业劳动力转移植根于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均衡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点使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业人口向工业或城市转移上,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自身区域间农业发展的差异性也逐渐显露,以均质二元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我国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农业劳动力在区域农业间互补性流动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为我国解决二元经济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需要从解决阻碍非农化的观念入手,着眼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入手,加速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任何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只是各个国家工业化的起始时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背景不同,因此各个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当前,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妥善处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应坚持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为辅,政策措施配套的原则。针对当前现实,我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配套措施应包括:1.要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一…  相似文献   

16.
周静 《人民论坛》2013,(10):228-229
开展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就业观念落后、培训经费不足、政策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必须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业资源加工产业转型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旭东 《理论月刊》2010,(2):171-173
农业资源加工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提高,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及增加农民的收入有着重大的作用。但目前的我国农业资源加工产业的生产方式却存在许多问题,如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加工能力薄弱,加工的粗放导致高能耗、高物耗,污染生态环境,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缺少现代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宏观上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管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策导向、政府推动,调整管理政策促使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8.
李佑才 《政策》2006,(6):16-17
目前,宜昌市农村共有劳动力147万人,第一产业可容纳约80万人,另有富余劳动力67万人左右。 "十一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批农民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 全市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3一万人。到2010年全市至少有富余劳动力75万人,除去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20万人,还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于55万人。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4,(4):20-20
顾钰民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撰文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农业劳动力明显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断创新,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87%的农业县,探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仅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