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健 《政府法制》2009,(5):10-11
一年一度的法律年度开启典礼是香港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律政司的刊物记载了开启典礼的意义:“举行法律年度开启典礼,目的是强化司法机构的形象,使社会各界明白司法机构独立自主的重要,让市民大众更加了解我们的使命是维护法治、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及取得港人和国际人士对香港司法制度的信任。”在典礼上,终审法院首席法官要检阅警察仪仗队,此后社会各界人士聚首一堂,听取法律界四位核心人物(即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律政司司长、大律师公会主席、律师协会会长)的精彩演讲。在律政司的协助下,笔者有幸受到终审法院的邀请,前往爱丁堡广场观礼,并参加香港2009法律年度的开启典礼。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2016,(1):60-60
2016年1月11日,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司法管辖区的代表云集香港出席法律年度开启典礼.为加强世界各地法律团体之间的合作,香港大律师公会、香港律师会协助司法机构筹办“会长圆桌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2016,(1):58-59
2016年1月11日,由香港特区司法机构主办的“2016香港法律年度开启典礼”在中环大会堂举行。该活动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初期,是香港法律届一年一度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名法官、司法人员和法律界人士代表到港参加。  相似文献   

4.
袁方 《中国法律》2009,(1):24-27,84-87
香港法律年度开启典礼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初期。开启典礼通常会在每年一月份的一个星期一举行,法官及司法人员、律政人员及法律执业者全体参与。每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的仪式中,令牌员拿着令牌走在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前头。主权移交之前,令牌的项端是皇冠,象徵英国皇室的权力。1997年7月1日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取代了这个皇冠标志。令牌象徵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的职权,也象徵着司法机构独立的、维护法治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国能 《中国法律》2010,(1):13-15,73,74
2010年1月11日,一年一度的香港法律年度开启典礼举行。香港法律精英济济一堂。香港举行法律年度开兽典礼,回顾、评估和展望重要法律命题。 开启典礼当日,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首先检阅仪仗队,马仪式揭开序幕。在典礼进行时,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律政司司长、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及香港律师会会长都会相继发表演说。(中国法律)本期精编这四篇讲辞。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2011,(1):7-9,61-63
香港法律年度的开启典礼,历来为香港法律界重视,也是香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海内外法律人透过开启典礼与香港法律界重要人士的致辞,得以了解香港法律界的最新动向,也能从香江之侧的法治理念中受到启发。《中国法律》本期全文刊发2011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大律师公会主席高浩文、律师会会长王桂埙...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8日,香港大会堂,香港2007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 一年一度的法律年度开启典礼是香港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在典礼上,法律界人士聚首一堂,听取4位法律界核心人物的精彩演讲。演讲的主旨在于强调法治对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当然不同年度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今年的演讲中,还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2002,(1):49-50
《中国法律》是中国司法部在香港的窗口机构——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创办的一本中英文对照、向海内外法律界人士和投资者、工商业者介绍中国立法、司法、法律服务及其他法律资讯的权威刊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2007,(6):7-7
1987年12月15日,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作为司法部在香港设立的中国法律服务专业机构,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遵循弘扬公正、客观、严谨的宗旨,采取多元化运作方式,竭诚为香港社会和市民服务,致力於内地与香港特区司法机构和法律服务专业机构的联系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提升共识,推动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内地与澳门特区、台湾地区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交往和民商活动。  相似文献   

10.
林孟達 《中国法律》2013,(1):8-10,66,69
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一向被法律界視為司法機構為來年訂定工作計劃的盛事。這場合不單提供機會自我反省,亦可在此時為社會申張公義訂下指標。在我看來,更為重要的是典禮公開,透明地彰顯法院與法律專業的緊密關係,並顯示香港特區法院及法律專業持份者對司法獨立的重視,和捍衛法治精神的認同。香港大律師公會以捍衛司法獨立,及時刻確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以来,尤其是去年九月二十六日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来,香港法律制度问题已引起我国法学界和法律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不少读者来信要求本刊组织稿件,予以介绍。为了使人们对香港的法律制度有一个初步了解,我们特请黄文俊、成光海二同志根据现有资料对香港法律制度作简要介绍,供研究参考。由于资料有限,《简介》中难免有遗漏和错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简介》分为下列几部分:一、香港法律的渊源;二、香港的立法机关;三、香港的立法程序;四、香港的法院及其审判管辖权限;五、香港的司法行政机构;六、香港的律师制度和法律援助。全文分两次载完。  相似文献   

12.
2003年2月7日至3月5日,我参与香港及内地律师专业发展计划,随湖北律师代表团访港,参观了法律律政司等相关机构,现将对香港法院的印象写出,以期对香港司法裁判机构系统有所了解。 香港法院都公开置放一个小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杂志喜庆创刊十年2004年12月29日,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与《中国法律》杂志社在京召开座谈会,庆祝《中国法律》杂志创刊十周年。段正坤副部长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1994年12月,由司法部外派香港的窗口公司———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以法律资讯为主的中英双语杂志———《中国法律》在香港创刊。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为杂志题写刊名,时任司法部部长肖扬为创刊号撰写发刊词。十年来,它本着立足香港、面向海外的宗旨,努力为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立法、司法和执法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院校和法律研究机构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保持口归后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香港,内地的司法同道;虽处于不同的法律体系中,但一颗中国心是息息相通的。香港基本法出台后,内地的法律工作者就开始以两地司法协助为题进行研讨,探索如何才能使两地不同法律制度既井水不犯河水,又能互相交流,团结互助。去年香港部分精于法律的司法界人士发起成立了以‘团结内地和香港两地的法律专业及学术团体,互相探讨两地的法律、改革发展和加强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  相似文献   

15.
黄仁龙 《中国法律》2010,(1):15-17,75,76
司法独立是香港法制的基础。尽管面对众多与宪制及政府其他行为有关的司法复核,政府明白到并且会坚持,法院必须继续无惧无偏地作出独立的裁决。在健全和深受各界信赖的司法机构的监察下,政府务必并会一如既往地谨慎行事,确保政府的行为、政策及立法建议符合法律规定,特别是涉及宪法保障的权利方面。  相似文献   

16.
资料夹     
各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局: 为了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维护法律服务行业秩序,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民接受委托参与诉讼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重申以下意见: 1、凡持未经司法行政机关年度检验、注册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法律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七月一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全国性法律,是贯彻执行“一国两制”的法律基础。香港基本法的实施,在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给我国的法学理论工作者和司法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任务。 首先,香港法律不再是境外法律,而是我国法律体系总体中的一  相似文献   

18.
馬道立 《中国法律》2013,(1):2-4,60,62
我謹代表香港司法機構全體仝人,熱烈歡迎各位蒞臨本年度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藉此機會,讓我向遠道而來的海外貴賓,特別是澳洲高等法院的Susan Kiefel法官表示歡迎。過去數月以來,社會各界人士討論的焦點總離不開法律及司法機構,這實在不足為奇。即使人們在平常生活中與法庭或法官沒有接觸,法律及法庭的判決仍會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實際的影響,有時甚至是深遠  相似文献   

19.
香港司法承袭英制,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有一定制衡作用,它不能任意订立法律,所执行的法律必须依据各项成文法或普通法。现就司法工作中最主要的司法原则和运作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香港感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人民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贸交流以及相关的司法、文化合作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更深入了解香港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两岸公证机构的合作,推动两地经贸与文化发展,受司法部委派,山东、河北两省公证界人士一行十人于2005年5月10~16日赴港考察,先后参访了香港律政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香港国际公证人协会、香港廉政公署、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公司注册处以及香港律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