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让腐败者倾家荡产!青年学者程国有认为,应当从经济上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如果腐败成为低成本、高收益的盈利行为,腐败现象必然难以根除。因此,要按市场经济原则反腐败,让腐败者倾家荡产。实行腐败高额罚金制度。对于被查到的腐败者,除了追回被发现的赃款赃...  相似文献   

2.
像广东湛江腐败案、福建厦门远华走私案和辽宁沈阳慕马案涉及腐败官员之多,时间之长,损失之大是触目惊心的。那么,谁应该对这些腐败案件负责呢?当然是腐败者本人,如此说肯定没错,不然他们也不会一个个地被开除党籍、公职,关进大牢,送上断头台……然而,所有这一切并没有解决人们思想中的一个疑虑:为什么这些腐败者能够长期肆无忌惮地腐败?负责主管或教育这些“腐败者”的领导者又在干什么?为什么会长期对自己身边的腐败现象无动于衷?我之所以这样问并不是要搞“连坐”,也不是怀疑一切,而是觉得出腐败问题的单位领导总该认真总…  相似文献   

3.
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腐败现象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危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本文试从腐败者普遍具有的几种较为突出的心理入手,探寻腐败心理产生的原因,为遏制腐败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日益严重和复杂的腐败现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机构来接受公众的举报,调查证实腐败事实,严惩腐败者。在国外,设置这类机构的国家和地区,授予了这类机构较大的权力。英国1967年设置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其职责是:监督、检查中央政府机关及公务员...  相似文献   

5.
跨世纪的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时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特点1.从腐败的范围与领域看,呈现出广而深的发展趋势。腐败现象纵向上在深入,表现为单一腐败向多样腐败、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发展;横向上在扩散,向各个部门、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辐射,集中表现为三大领域,即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其中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尤为突出,是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之首。1996年以后,党内违纪犯案件中,贪污、挪用公款等经济类案件大体占各类案件的45%左右。与此同时,腐败现象侵蚀到政治领域,出现某些政治性腐败案件。2.从腐败现象的职级上层次上讲,呈现出由…  相似文献   

6.
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敏  华阳标 《求实》2006,(9):45-47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的产生与遏制,主要取决于腐败的成本收益与反腐败的成本收益之间的博奕。当腐败收益远远大于腐败成本时,寻租活动就猖獗,腐败就会滋生蔓延;当政府加大反腐力度,致使腐败收益等于或小于腐败成本时,腐败活动就会收敛,腐败现象就会得到遏制。因此,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和社会的反腐败机制,使“漏网之鱼”越来越少,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得不偿失,声誉上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反腐败理论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本文对毛泽东反腐败理论作了界定。所谓毛泽东反腐败理论,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思想为核心,在党风、军风、政风、民风方面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组织腐败、生活作风腐败现象从而跳出周期律的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本文阐述了毛泽东反腐败理论的基本内容。(1)把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结合起来;(2)把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3)把要求党政领导干部提高率先垂范廉洁自律的自我修养和依靠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4)把讲正气和打击邪气结合起来。该文认为这四个结合或四个双管齐下可以说是毛泽东反腐败理论的总体思路。最后,该文探讨了毛泽东在反腐败问题上成功的方法论原因  相似文献   

8.
公众对腐败的不健康社会心态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除腐败现象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净化社会大环境尤为重要。现阶段存在于群众中的一些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如对腐败的绝望、漠然、宽容、羡慕等,直接或间接助长了腐败者的气焰,对反腐败是消极因素,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对“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这不仅指明了原因,同时也包含了标本兼治的途径与方法。那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格组织制度管理;强化党内和民主监督。三者并施,而且教育必须摆在第一位。  为什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第一位呢?首先因为,腐败行为说到底主要是由于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指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对于这种权力倾向于腐败的根本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理论面面观(上)张仲华腐败与反腐败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四大以来,不少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撰文,对腐败的概念、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反腐败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思路。腐败现象及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关于腐败...  相似文献   

11.
要谨防反腐败斗争走过场王天水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严肃地告诫全党,腐败现象将随着改革开放长期存在,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事实证明,党和政府(企、事业)内确实存在着腐败...  相似文献   

12.
腐败之因与廉政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之因与廉政之策□张锋通常所说的“腐败”,其实是“权力腐败”,即权力变质,公共权力蜕变为私有权力,使用于私利的目的。从法学的角度说,腐败应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公职人员;(2)行为的主观方面具有谋私的动机;(3)行为的客观方面是滥...  相似文献   

13.
反腐败重在标本兼治长治钢铁厂(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秋保撰文指出:反腐败斗争要边反边改,边反边建,标本兼治。治标就是从微观着手,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包括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治本,就是从宏观着眼,研究消极腐败现...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正气》2001,(6)
充分发挥“德治”在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中共长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先堂撰文认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既要靠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使意欲腐败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更要靠全体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使其不想腐败、不愿腐败。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方略,适时地为今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提出了新的指导原则。因此,坚持以德治国、以德治政、以德防腐,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是反腐败治本之基础,是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重要策略和手段。要发挥德治优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腐败现象开始不断在我国滋长蔓延。面对这一情况,邓小平及时准确地揭示了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科学地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国 政治原因、思想要源和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和办法:依靠法制进行反腐败抓大案要案的查处;民主监督防治腐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人民群众的表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指出:庸俗风气──腐败的催化剂国务院副总理朱基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腐败现象是目前一个严重的问题,助长这些腐败现象的,则是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庸俗风气。朱基指出,腐败现象的表现可概括为:一是贪污行贿,触目惊心;二是道德败坏,廉耻丧尽;三是帮派拉拢...  相似文献   

17.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依据现实党内腐败现象成因多元化和治理腐败需要全方位、多手段才能奏效而提出来的,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方针。治标和治本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斗争的两个侧面。治标主要是解决已经发生的表层腐败现象,惩戒于后;治本是解决产生腐败的...  相似文献   

18.
语丁 《奋斗》2009,(10):62-62
长期以来.人们把腐败的范围定义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违反财经纪律、司法腐败、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等表现上;这些不廉政腐败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它会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这些不廉政腐败行为历来被人们不齿.受到各种舆论的谴责,有这些行为的腐败者都受到了纪律和法律的严厉制裁。  相似文献   

19.
腐败现象一直是困扰着党和各级政府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它严重威胁着党的声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常进行。那么,在我国新旧体制转型期,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 两个公式:揭示腐败产生的体制原因 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德经过对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长达十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两个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公式,即公式一: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处理权-责任制;公式二:腐败动机=贿赂-道德损失-[被发现和制裁的机会×所受处罚]>薪金+廉洁的道德满足感。这两个公式深刻揭示出腐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四个基本要求进行了阐述,包括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以创新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建立健全惩防并举反腐机制,更加有效地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新步伐;以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契机,重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