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近年来,来大陆的台胞越来越多,他们或经商,或求学,或只为追求一种理想及心中的至爱留在了大陆,在这片热土上,他们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传奇。“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大陆的许多台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春节期间不能回台湾与亲人团聚。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今年春节不回台湾的5名台胞,让他们通过本刊把自己在大陆的生活情况告诉海峡对岸的亲人……  相似文献   

2.
自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以来,江苏接待台胞已超过200万人次。台胞在江苏受到热情接待,许多台胞看到家乡面貌有了改变,亲朋好友生活不错,甚是高兴,激发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自愿解囊,向家乡捐款捐物,为家乡培养人才尽心尽力。台胞捐资兴建的苏州一所高级工业学校、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教学大楼、淮阴市所属县的10余所中学小学、兴化市的8所中学小学等,都已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一位台胞先后向江苏苏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残疾人捐赠了上千辆轮椅。一位老家在六合县的台胞,近年来,除了在家乡六合投资兴办了数家企业外,还先后…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12):43-43
“哇,我们看到雾凇了!好兴奋!”“滑雪太刺激了,那劲,那胆,真叫人感到快意!”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心情,在每年的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冬令营中,俯拾即是;而每一位从宝岛台湾来的台胞青年,无不感觉自己是个幸运儿。当他们一踏上东北的土地时,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23,(7):56-57
<正>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台胞(台企)服务专窗,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穿着笔挺西装、说着流利闽南语的年轻人,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台胞解答疑惑、办理业务。他叫李京机,是一位“90后”台青。自2016年被台湾母公司外派到福州工作,李京机从此开启了“登陆缘”。“外派两年时间,我结识到很多位大陆的朋友和在福州工作的台湾小伙伴,我发现自己很想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5.
何标 《台声》2011,(8):42-43
百年前,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16年的台湾和广大台胞,深受辛亥革命胜利影响的。最早的反清团体分支机构,就秘密建立在台北。孙中山曾4次亲自赴台或途经台湾,并且坐镇台北40多天,直接指挥内陆沿海的起义活动。辛亥革命的胜利,也再度掀起台湾武装抗日的浪潮,一些台湾志士背井离乡投奔孙先生麾下参加革命。广大台胞对中山先生无比敬仰,他们把台湾回归祖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容汉诠 《台声》2011,(3):51-51
我是一位出生于台湾,生活在大陆已近70年的老台胞。至今还记得高山族老祖母教我唱的儿歌:“台湾糖、甜津津,吃在嘴里,痛在心……”这是前辈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亦对殖民主义者侵占祖国领土台湾的悲愤。  相似文献   

7.
鲁洪柯 《台声》2010,(10):20-20
<正> 9月9日至11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胞社团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论坛邀请到117家台胞社团、140余位台胞乡亲参会,其中来自台湾、港澳和海外的台胞社团有87家,114位台胞社团领袖和代表性人士来自于世界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论坛期间,与会者围绕"服务乡亲、沟通两岸、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交流服务台湾乡亲的经验体会,谋划加强彼此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8.
台胞蒋云台夫妇乐居故乡两位年过七旬高龄的台胞蒋云台、谢月霞夫妇,于1988年从台湾返回大陆,定居在故乡──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蒋高村居住。台籍谢月霞女士和郏县籍蒋云台先生一起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台有较多的亲友和优雅的生活环境。但舒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  相似文献   

9.
吴翠芳 《台声》2004,(8):14-17
2004年7月14日。 暴雨冲刷过后的北京,天空一蓝如洗,阳光明媚。就在这天,北京迎来了1200名朝气蓬勃的台胞青年,就在这里,他们将参加全国台联举办的2004年台胞青年夏令营。 从1984年以来,全国台联已连续举办了19届夏令营,不同的是,本届夏令营规模空前,吸引了1200多名来自台湾岛内、海外和祖国大陆高校求职的台湾学子参加。其中,来自台湾岛内的大学生有558人,在祖国大陆高校求学的台湾学生有343人,来自港澳、海外的台湾学生105人,生活在大陆各地的台湾籍大学生202人。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新中国62华诞,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9月26日至10月1日,应全国台联之邀,来自台湾、港澳和海外的100多位台胞乡亲,来到北京参加2011全国台联台胞国庆参访团,共同庆祝祖国62华诞,感受祖国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魏巧巧 《台声》2002,(10):15-15
上海市台联为加强台湾乡亲之间的联系,在上海每个区都设立了台胞联络员,他们在促进台胞联谊、沟通两岸乡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为台胞之间的一个纽带和桥梁。为了加强交流,上海市台联每年都组织联络员进行联谊活动。  相似文献   

12.
7月3日上午,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为主题的2012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正式开营,来自海外和台湾岛内的1100多位台胞青年将在北京等地参观并与大陆学生交流互动。据了解,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活动从2004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9届,共有万余名台胞青年参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沪台两地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升温,台商在上海的投资热已持续了 10多年,目前在上海常住台胞近 10万人。上海这座城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胞前来考察、交流、投资。最近,《移民上海》、《立足上海》、《我的上海经验》 3本书特别热销,可见台胞对上海情有独钟。 上海是两岸交流最热络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去年台胞到上海探亲、旅游、经商、交流、求学等共 30万人次,累计历年来沪台胞总数达 260万人次。去年,台湾各党派团体纷纷组团或以个人名义参访上海,来沪的台湾青少年交流团就有 19个、 600人次。来沪采访的台湾记者及新闻…  相似文献   

14.
潘俊明 《台声》2001,(8):39-41
因工作之便,笔者最近在山西太原先后采访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位台胞,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对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加强交流的殷切期盼却那样的一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林美珍女士是一位出生在台湾屏东的大陆台胞,今年62岁,l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后来父母回到台湾她留在大陆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目前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林女士只身落户到山西后,与在台湾的父母和亲人将近40年没有见面。林美珍女士回忆说:“我留在山西工作后,我父母、哥嫂和大部分亲戚…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七月,我来到辽东半岛南端的海滨城市大连,随访了第一届台湾同乡青年夏令营.这个夏令营,由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共有一百多位台湾青年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有七十多位来自日本、美国和巴西等国.随营活动的还有去年从台湾驾机归来的李大维,回大陆定居的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黄益腾,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张治中之女张素初,著名作曲家、归侨谷建芬等.在大连的十天,好客的主人,以当地特有的海味,款待着来自远方的亲人.台胞们生活得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亲切和谐而愉快.他们每天洗海水浴,参加水上运动;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台胞到福建龙岩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旅游考察、投资贸易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年进出龙岩的台胞达3000多人次。随着两岸交流交往日益密切,龙岩已成为台湾学者往来最多、客家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位于福建西部的龙岩市,通称闽西,是海内外客家人的祖地,亦是台湾客家人的重要祖地,在台有10多万台胞,李登辉、吴伯雄等人士的祖地都在龙岩市永定县。由于这里历代人文答苹,名人倍出,因此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至1998年6月,龙岩市累计接待台胞3万多人次,赴台探亲、探病、定居等2278人,回乡定居的台胞达120人,在…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8):10-11
7月骄阳似火。全国台联2007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台湾岛内92所高校、多家社团组织以及海外台胞青年近千人参加了本次夏令营。7月12日,在结束了为期4天北京的参访活动后,营员们分为25个分营前往祖国大陆22个省市,继续他们的大陆之行。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福建欢迎台湾妈祖信众直航湄洲妈祖祖庙进香,并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便利。湄洲岛妈祖祖庙已接待了台湾近百万信众,许多台湾信众把到湄洲岛朝拜作为毕生的最大愿望。近些年来,每年都有10多万台胞前来妈祖祖庙朝拜进香、寻根问祖。海峡两岸尚未直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台湾岛内漂洋过海来到江西这块红土地上,一住便是大半百载。如今,这些台湾同胞生活得怎样2笔者随同江西省台联和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于都、乐安等地走访了部分台胞。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台胞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农村台胞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红土地上勤劳写作群富路这是一个只有田埂当道的小村庄,这是一片红壤裹砾的荒山坡。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当年,这些从岛内来的台湾人就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安居乐业、劳作生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台胞从当初的80多人,繁衍发展到现在的第三、四代,共有200多…  相似文献   

20.
夏邑县孔庄乡台属、退伍军人王西伦,其兄在台湾基隆市任职。1982年,王西伦自费开办了海峡两岸寻亲信息服务站,义务为台胞牵线搭桥,寻找亲人。16年来,王西伦克服种种困难,发信近千封,行程2100余公里,为台胞台属提供线索400多条,使失散几十年的29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