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死刑复核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发展对维护司法公正,切实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论述中国古代死刑复奏制的建立与发展及其特点以及新中国死刑复核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及其特点,充分论证了中国古代死刑复奏制对新中国死刑复核制的影响,以实现发掘民族优秀法制遗产、科学构筑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01,(10):49-51
统一度衡量--一位古代政治家的远见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古代杰出政治家.在其统一中国之初就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统一的法律,并颁布诏书,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此举对于促进全国范围不同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建立全国统一的物资流转渠道,发展封建国家经济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发成 《法制与社会》2013,(32):117-118,120
司法公正是司法制度的本质,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最重要的前提和保障。二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缺一不可。而在我国,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均未得到真正实现,法官的独立更是名不副实。本文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之息息相关的法官独立审判制和法官责任制还有待完善。中国现代法官责任制度—错案追究制在争议中不断演变和改善,效果仍不理想。鉴于此,本文将根据中国法官独立审判和责任制的现状,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完善中国特色法官独立审判和责任制提出自己的观点,适当借鉴中国古代及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促进中国的司法公正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但刑法在中国古代的法典中却占重要地位.古代刑法是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它的主要任务是“制死生之命,详善恶之源,剪乱诛暴,禁人之为非”(《隋书·刑法志》).也就是说,利用刑罚手段,镇压一切危害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行为.它在规定犯罪与刑罚方面所遵循的原则,虽然没有列章划目,综合观之,有如下几方面基本原则:第一,君主专断,任意施法.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没有法、更谈不上刑法原则.传说太古之时,“未有上下而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就追求司法公正,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采取了相关措施。同时,中国古代又无法杜绝司法不公,其背后还存在深刻的原因。中国古代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司法公正理论,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一理论还与时俱进。早在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6.
刘冰  吕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3):153-156
人类历史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为中国,而尤为封建官吏制度备受世人推崇。中国古代的封建官吏制度是中国 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发达产生过重要影响。试图从中国古代封建官 吏的选任、考核、奖惩、监察等方面揭示一些带有共性的,已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可供我们现在参考、倦鉴的一些 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丧服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礼制和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刑事法影响很大.服制是刑事法中定罪量刑的前提和重要标准,服制案件的处理主要从亲属关系的远近出发,以"亲亲"和"尊尊"为基本原则.具体的表现就是以尊犯卑,处罚很轻甚至免除处罚;而以卑犯尊则处罚很重.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重要体现,充分反映了封建法律维护尊卑等级秩序的主要特征和儒家化、伦理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保障线。司法公正与否,往往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因此,封建统治者殚精竭虑地构建从司法机关的设立到司法公正的保障制度这一系列的机构、制度以期求达到司法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曾坚  李雪华 《河北法学》2006,24(6):84-87
言谏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御史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两翼.其咨询、规谏的职守和作为,凸显出自己特有的光彩,给古代封建专制政体注入了一股难能可贵的活力.拟就我国古代言谏制度的源流演变及其实施、得失进行探讨,以对当代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提供一定的史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瑞 《河北法学》2012,30(6):99-100,101,102,103,104,105
中国古代存在规范意义上的民商法,中国古代民商法是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封建保守法律体系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与次要的地位,民商法典始终没有从刑法典中独立出来,并且,民法与商法规范也是不加区分地混在一起.中国古代民商法律规范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民刑不分到民刑有分,从相对分散到相对集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