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汪长明 《长白学刊》2013,(4):122-129
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2.
整体性治理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随迁子女实际上是城市第二代移民,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是公共管理的重大议题,但当前政府应对这一问题的举措过于碎片化。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并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思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首先,必须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其次,帮助农民工子女克服升学和就业瓶颈;再次,要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合作治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和社会服务;第四,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吸纳;最后,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平台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3.
金迪 《前沿》2012,(4):119-121
本文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适应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并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社会的因素主要有:是否有城市同龄朋友、同学交往、学习成绩、老师态度、流动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城市依附感的增强,他们正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融入城市社会,社会性嵌入成为当代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特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个体人口学特征""社会交往与社区参与程度""城市感知状况"以及"权益侵害和遭歧视"等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经济能力"的影响却不显著。也就是说,经济因素并不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最主要原因,重要的是他们的社会交往、社区参与状态和对城市的切身感知。权益受损以及遭受歧视与排斥会对留城意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改善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十分重要,社区居民应以平等、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务工人员,这将对城市融入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有关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必然得到更新。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农民工群体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当前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农民工个体权益的保护、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合以及农民工群体进城后所产生的问题等,而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的农民工数据,在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下,运用SPSS Statics和SPSS Modeler两种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影响农民工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工的社会互动,而社会支持、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生活意愿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莉 《长江论坛》2012,(1):67-7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其子女进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亟待关注。通过对武汉市七所中小学258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水平和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高中阶段;男生社会适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生活压力、同伴关系和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3,(12):87-87
汪长明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8.
陆烨 《青年论坛》2011,(2):29-3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群体访谈的方法,对上海市"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作了全景扫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出"转校频繁"、"英语学习困难"、"学习资源缺乏"等现况,但其同伴交往良好;2."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正逐步自我接纳为"新上海人",未来不想成为"无根的非市民;"3.为了生存与发展,"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具有强烈的升学意愿;4.对于未来的职业定位,"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几乎都不愿从事父辈一样的工作,教师、医生、警察(军人)等受人尊重、服务社会的职业是他们大多数人共同的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受公共资源配置狭隘性的局限,难以被纳入城市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其自身对社会认同的困惑、隐蔽性的心理阻隔等,阻滞了教育融入。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基数在变大、增长速度在加快,融合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对此,应从公共资源均等化视角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与农民工子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调研数据,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敏感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并结合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工子女心理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个角度为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其中很多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逐渐形成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而数量庞大的群体。这些孩子生存与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存在着居住环境差、入学就业难等诸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关系到农民工家庭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环境、亲情陪护、教育体制、城市融入以及安全教育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关爱农民工子女可以让农民工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及温暖。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坚实臂膀,而品牌培育则是关爱的有力翅膀。本文在分析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的结果,对农民工子女流动还是留守的选择进行分析.本项研究发现,八成农民工在进城过程中,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将子女带进城的只占两成左右.农民工自身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在城市的适应状况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分为四类:保持流动、回乡创业、回乡务农与定居城市.借助“湖南省农民工流动调查”数据,从人口学因素、家庭因素、务工经历、社区因素、制度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六方面分析了不同流动意愿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流动意愿新生代农民工在不同因素中表现不同,非农化倾向的定居城市流动意愿与农业化倾向的回乡务农流动意愿在诸多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乡农民工子女是近些年来受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新兴社会群体。本研究以湖北省Q乡镇中学为个案,探讨了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的实践过程与逻辑。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他们在不同场域型塑的不同惯习以及在各场域中获得资本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乡土适应进程。适应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返乡农民工子女返乡面临着语言、生活、学习、乡村社区、人际关系等方面不适应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竞夺,进而形成实践性惯习,从而从初期的"水土不服"阶段,到中期的"随遇而安"阶段,再到后期的"如鱼得水"阶段,最后成功地融入了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新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张磊  刘天思  聂星  肖飞 《人权》2005,(3):21-26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他们身后另外一个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凸显出来。这便是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以目前11000万农民工的统计数字来看,即使简单地除以二,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在5000万以上,实际数字可能还远高于此。这些农民工子女大都年幼,却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他们或者跟随父母在不同城市间辗转迁移,四处漂泊,或者孤单地留守乡村,无所依靠。教育歧视、师资欠缺、心理创伤、人身伤害都在困扰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探讨困扰农民工子女接受…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障碍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凸现出来的新问题。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体制政策障碍、心理需求障碍、社会环境障碍、家庭教育障碍等。消除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障碍,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保障机制、倡导人文关怀,为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杨哲  王小丽 《理论月刊》2014,(1):170-174
文章通过运用安徽省调查数据,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精神压力。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城市融入意愿和现代意识,现实社会藩篱使其难以真正适应城市生活;市民认知、文化缺位以及制度阻碍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精神压力产生的客观因素;自身文化水平、理想与现实差距以及其游离心态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精神压力产生的主观因素;从而提出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制度层面来消减该群体城市融入中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如失学率高、教育歧视、高收费、心理问题等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厦门市50个社区的抽样调查,本文从代际转移的视角考察了在厦农民工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分析了在厦农民工子女的就学与教育现状.最后,本文探讨了一些相关的难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