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执政与民心     
<正>最近,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联想到这几年来,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烽火连天,不管是穆巴拉克还是卡扎菲,最终都难逃倒台覆亡之命运。而更早一些的苏共,在1991年则自行解散,被迫交出政权,退出历史舞台。以上这些国家的执政者或执政党,倒台覆亡的原因固然有诸多方面,但最大的原因则在于丧失民心。诚如孟子所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这就是说,得天下自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中,在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形成的执政道德意识、执政道德活动和执政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用善与恶、公正与偏私等标准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党纪党法来调节的。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是先进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统一,是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是政治性与道德性的统一,是导向性和示范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的本质是通过与一般道德、执政党建设、依法执政等的比较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民心论     
许耀桐 《乡音》2014,(2):37-38
2013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这就是说,得天下自有它的规律可循,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这话反过来讲就是,失民心必定失天下,民心的"向"与"背",历来决定是"载舟"还是"覆舟"。此可谓至理名言,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4.
滕丽娟 《前沿》2008,(1):44-46
青年群众是民众中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党执政的实践证明,没有青年的支持和参与,党的事业就不可能发展,没有青年的认同和追随,党的执政地位就不可能稳固。所以党在扩大群众基础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青年一代,要加强对青年群众的教育和引导,争取青年人的思想认同;关注并支持青年的全面发展;加强党对青年的组织领导,把青年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前提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是要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先进性是党得到人民认同和拥护的根本前提,是执政党根本的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6.
重庆模式、重庆经验、重庆道路,实际上在我看来是中国政治生态的必然产物。重庆模式、重庆经验可能具有普遍意义,更具有推广意义,这是因为它在内陆。过去我们说沿海有些东西不好学,甚至是不可复制的,而重庆很多东西是可以复制的,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陈为 《湖湘论坛》2003,16(5):32-33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基础牢固与否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事关 13亿中国人民的福祉 ,事关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因此 ,全力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乃广大人民所望 ,乃宏伟事业所需。笔者认为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必须扎实筑好以下五大基础工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党的阶级基础体现党的性质 ,是党长期执政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人民,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也是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刘明 《桂海论丛》2013,29(5):38-42
拥有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执政使命的依靠力量,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变动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促进执政目标的达成,就必须努力赢得最广大民众的情感支撑和执政认同,持续不断地拓展和扩大社会基础。而其中的影响或制约要素包涵了多个层级和维度,它们共同交织在一起,纳入到现代政党政治运作的指标体系当中。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要素,对于中国共产党有效实现社会整合、重塑政治权威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0.
民心资源是攸关党执政成败的决定性资源。新形势下,由于部分党员干部信仰危机、民众公平正义诉求高涨、党群干群矛盾凸显和反腐形势严峻等因素的存在,使党执政的民心资源面临流失风险。只有因势利导.不断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冷静智慧地应对国际复杂局势,引导和激发民众理性爱国热情,才能赢得民心,使党的执政地位永固。  相似文献   

11.
张俊国 《求索》2014,(6):4-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将党心民心凝聚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宏伟大业之中,选择了凝聚党心民心的正确路径,不仅顺利地实现了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历史性转折,而且也为党扭转乾坤、创造辉蝗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党心民心基础。研究和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凝聚党心民心的路径选择,对于正确认识党在延安时期如阿实现由小变大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对于了解和把握党在拯救中华、振兴中华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人大报告提出的“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的要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伟 《青年论坛》2013,(6):20-24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新形势,如何抓住机遇,怎样有效地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怎样增强党对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性,怎样强化党对不同阶层利益的整合功能,怎样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必须给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14.
所谓社会发展观.就是有关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所谓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特别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5.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积中国共产党80 年革命和建设经验之谈,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究竟怎样才是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理论界有过不少的探讨,但往往局限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具体方面,如应坚持科教兴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等等.诚然,这些都是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但笔者认为,选择、开创、坚持,才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根本的三大步.即选择社会主义,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呼唤,是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刘兰凯  赵虹 《创造》2001,(5):40-41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结果。中国真正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经历了 3O年的实践、探索。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利益中,感受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人们在实践中提高了觉悟,磨砺了意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坚定了信念。因此,尽管经历了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折腾,群众的意志与决心也未发生根本性的动摇。这一坚强的群众基础,是我党的方针政策能为群众所掌握,并得到群众的坚决贯…  相似文献   

18.
高建生 《前进》2011,(7):29-32
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在经历90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永葆党的先进性,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推动人民政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建设,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的深厚资源来自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