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五水共治"暨美丽宁波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有力、扎实有效推进"五水共治"等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宁波,让宁波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真正成为生态宜居、山海宜游之城。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宁波是长期任务,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始终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工业有效投资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现场会。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抓项目,持之以恒抓转型,全力推动工业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奋力突破,为建设"名城名都"和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业有效投资是宁波经济稳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启动"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带着对经济新常态的清醒认知,咬定目标不放松,宁波迈向新的一年。继续打好组合拳,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牺牲一点增长速度,舍得一点眼前利益,壮士断腕调结构,乘势而上抓转型,推动增长中高速,确保质量中高端。要坚持实行"双底线"管理,着力重点领域的有效投资,以好项目大项目支撑发展,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  相似文献   

4.
王辉忠 《今日浙江》2014,(14):10-11
正浙商回归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工作一样,是省委、省政府时刻抓在手上的中心工作。这项工作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必须常态化,必须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浙江最值得珍惜的"金字招牌"。浙江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打好浙商回归这一仗,用好这支战之强、攻  相似文献   

5.
<正>宁波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必须切实扩大有效投资,调整投资结构,集中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优势资源,加速推进有效投资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要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转型、抓后劲"的理念,实干苦干,落实落地,全面掀起项目建设大热潮,坚决打好扩大有效投资攻坚战,确保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人与自然都离不开水。把治水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对治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省委提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就是要在前人基础上,用"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进一步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  相似文献   

7.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实施"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把其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向全省发出了全面治水、全面进军的动员令,这是一项顺应时势、深得民心的好举措。宁波作为沿海港口城市和江南水乡,区域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也有着悠久的水文化。可以说,水是宁波最可宝贵的财富。但近年来,由于水体环境污染、重大洪涝灾害、水资源粗放利用、水质性缺水等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涌现,成为制约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开展"三改一拆"行动(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改善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宁波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当前,"三改一拆"工作己进入"全面开展、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标本兼治,奋力推动"三改一拆"行动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真正拆出发展空间、改好公共环境、建成美丽新天地,让群众体会到公平、看到实效、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9.
<正>8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推进大会。会议强调要把信心和劲头鼓得更足,持之以恒推进工业创新转型发展,接力以进打造更高水平的工业强市。会议指出,工业经济是宁波城市竞争实力的重要砝码,这个优势决不能放弃。建设工业强市,是现阶段宁波发展之所需,是新一轮城市竞争之所需,更是"两美"宁波建设之所需,要进一步强化"工业稳则全局稳"、"工业兴则三产兴"、"工业优则环境优"的共识,努力建设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领先发展的工业强市,投入产出比高、经  相似文献   

10.
阎逸  夏谊 《今日浙江》2014,(22):38-39
正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推进转型升级,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作为资源小省的浙江,要支撑起全省4万亿元左右规模的庞大经济体,实现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除了坚定实施省委、省政府的"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战略,改变经济发展对传统要素资源的过度依赖外,还需要通过内部挖潜、盘活存量要素资源的方法,拓展发展空间、增添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1.
在日前召开的宁波交通经济千人大会上,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打造"五大服务平台"推进交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交通经济。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劳可军表示,行业管理部门要树立"既要抓行业,更要帮企业"的发展理念,在行业指导和服务上实现由越位变归位、由错位变正位、由缺位变到位的转变,搭建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刚过,富阳市的基层干部围绕发展,又马不停蹄地干起来,抓项目投资、抓工程推进,抓"三改一拆"、抓"五水共治",实干在一线。记者在富阳的乡镇(街道)采访时,一次次被基层干部火热的工作热情所感动。紧盯项目出杭州城,沿320国道往西南去,记者来到富阳市场口镇。场口,自古以来就是商业重镇。现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2日,全省召开发展信息经济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在宁波分会场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部署。会议强调,要把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加速宁波创新转型发展、做大做强城市经济的关键之举,在适应新常态中激活新经济,在推进新发展中构筑新优势,努力打造宁波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4.
李劲民 《前进》2016,(12):43-44
正我省作为资源型省份,加快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自然也是党代会报告浓墨重彩的重点部分。骆惠宁书记在报告中,共58次提到"转型"一词,号召全省上下,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努力走出资源型经济发展困境,实现我省经济浴火重生。一、深刻认识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报告指出,抓经济发展,必须抓大势、掌大势、顺势而为。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宁波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这种发展,是不含水分的发展,是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人民群众持续得实惠的发展,其推进途径是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城乡联动、改革推动。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日召开的交通千人大会上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以交通经济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推动交通行业大跨越、大发展、大提升。广大交通企业能否做大做强,能否转型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交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关系到宁波"两个基本"和"四好示范区"目标的实现。行业管理部门要树立"既要抓行业,更要帮企业"的发展理念,在  相似文献   

17.
奉化紧靠宁波市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依托宁波、借势借力,是奉化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是推进奉化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加快建设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和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的有效载体。我们必须把"依托宁波,借势借力"作为推进奉化区域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来抓。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大会。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世界,加快构建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奋力开创高质量开放发展新局面。40年对外开放,铸就了宁波骄人的综合实力,确立了宁波稳固的门户地位,构筑了宁波发达的交通体系,提升了宁波城市的功能品质,成就了宁波优良的发展环境。这些  相似文献   

19.
<正>《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已于近日印发,现解读如下:一、《方案》出台的背景制定出台《方案》一是"三改一拆"行动的纵深推进。当前,"三改一拆"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除隐患、保安全、促转型"治危拆违攻坚战正在积极开展,为全面推进行动方案,妥善  相似文献   

20.
正市委书记张晓麟在市纪委八届四次全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由此可见,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第一位的任务,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服务保障转型升级的重要职责。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加有效地服务保障"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笔者认为值得思考和研究。一、围绕中心,积极作为,在推进转型升级上要主动发力市委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指出,要继往开来、真抓实干,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