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销架桥     
“今年种的30余亩葡萄,还未成熟,客户都预订完了,再也不用像去年还要亲自出去联系,这得感谢你们农经网啊!”这是凯里市大风洞乡村民张绍强在与凯里市农经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聊天时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今年种的30余亩葡萄,还未成熟,客户都预订完了,再也不用像去年还要亲自出去联系,这得感谢你们农经网啊!"这是凯里市大风洞乡村民张绍强在与凯里市农经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聊天时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凯里市大风洞乡官庄村第一书记孙奕航,驻村一年来,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沉下身子、想出点子,融入群众,为老百姓干了实事。官庄村在重安江畔有一块耕地坝子,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为了发挥土地最大价值,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我挨家挨户推动土地流转,以每亩800元的年租金共流转120亩土地,并且招引蔬菜种植能手,扶持返乡创业农民共同经营土地,从无到有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接着,我申请资金  相似文献   

4.
1994年春,从福建某养鸡场打工回来的顾进先回到家乡贵州省凯里市凯堂乡,准备办一个养鸡场。  相似文献   

5.
凯里市大风洞乡石板村,是一个偏僻的村寨,距市区50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87户1273人.苗、汉、仫佬、水、革家等多民族杂居,人均耕地面积1.05亩。过去,全村80%以上的农户均靠救济粮生活,每年发放全村的救济粮达1.5万多公斤,另外,还要借村里的储备粮200O多公斤,才能维持全村群众的生活。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支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落实党的富民政策的重点,支部用名党员,团结一致,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招商引资,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子,全村告别了贫困。1996年人均粮食达70O公斤,增长4…  相似文献   

6.
1985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苗乡侗寨,国家、集体、合伙、私营、个体五轮齐转共同发展乡镇煤矿时,凯里市大风洞乡老君寨的苗族青年杨林踊与人合资,自制了木轨矿车,使用了卷扬机,既当管理员,又当工人,办起了两个矿井。到了1989年,他们的艰辛创业有了一些起色,可就在此时,煤矿合伙负责人将8000元钱送到杨林踊手里,以此作为杨林踊退股的代价和艰苦创业的报酬。杨林踊气得分文不要地空手回到了家里。他含着眼泪,卖掉家里的猪牛羊鸡,在凯里电厂和亲朋好友的资助下,硬着头皮,办起了自己的煤矿。为了煤矿,杨林踊起五更睡半夜,没…  相似文献   

7.
正马晨旭说,他的梦想,就是希望村民"腰包鼓起来,笑容多起来"。提到杉树林村,马晨旭总是以"我们村"三个字开头。2015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科员马晨旭刚刚来到凯里市大风洞乡杉树林村担任"第一书记"那会儿,对这个大山里的苗寨直呼其名,而今却喊得亲切。近一年时间里,马晨旭在这里放飞梦想,奉献辛勤和汗水,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也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2015年11月,马晨旭被确定为贵州省直机关"榜样青年·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典型青年。  相似文献   

8.
景伯平 《当代贵州》2005,(24):14-15
计生工作观念的转变,使凯里市计生工作完全从“要我计生”变为“我要计生”,干群关系大为改观,被许多基层干部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计生工作难题因此破解。由此可见,实实在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没有不解之难。  相似文献   

9.
在村民组中设立“组管委”,从根本上改变了凯里市农村的村治方式,实现了从“村官虚治”到“组民自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李勋 《当代贵州》2010,(18):77-78
凯里市大力实施“退二进三”重大战略决策,对城区高耗能、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逐步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生态环境优势、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已逐渐成为凯里市的比较优势和最具吸引力的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进建设“大凯里”的进程,贵州凯里市决定以公开拍卖和挂牌出让的方式出让六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近日,该市邀请各界人  相似文献   

12.
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是一个以苗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它被誉为“苗岭明珠”、“芦笙的故乡”,是全国41个“绿都”之一,还是联合国考证的“世界十大少数民族保护圈”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09,(5):F0004-F0004
杨秀芝,凯里市人,苗族,9岁学绣至今已40年,是集多种绣艺于一身的苗族刺绣女艺人,她的绣艺在2008“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14.
在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巫山县,沿长江边有一个移民大乡——曲尺乡。几年间,通过建好基层堡垒,曲尺乡从“问题乡”一跃成为“花果山”。  相似文献   

15.
我和老伴儿贺宝珍探亲,于2007年4月13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沈阳市新民市张家屯乡紫家窝堡村。那时正值沈阳市发起“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绿色村屯整治活动”,紫家村提出的口号是“大干30天,村容村貌大改观”,我同村里党员和众乡亲们一起挥锹上阵,投入到治理村中脏乱差的义务劳动中。  相似文献   

16.
凯里市率先实施老龄社会保障补贴制度,降低“老龄补贴”门槛,从去年7月到今年2月,已发放补贴资金近5400万元,补贴48万余人(次)。  相似文献   

17.
敝乡人称浮而不实的人为“假大老爷”。“大老爷”在旧社会乃赫赫威凛的人物,这“假”字何以与“大老爷”联系起来呢?在孩提时代我一直想不通,经历一番人世沧桑之后,才逐渐认识这“假”字的邪劲。  相似文献   

18.
凯里市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抓手,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增后劲”为着力点,果断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积极打造炉山循环经济区。踏上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大道。  相似文献   

19.
杨毅  张波 《当代党员》2011,(5):56-57
“我在乡上(乡政府所在地)有房子了,嫁给我吧!”2010年春节,彭水县太原乡农民工姚良泉喜极而泣:世代居住在高山上的姚良泉,终于在乡上有了房产,并抱得美人归。姚良泉的幸福,得益于彭水县一位政协委员的宜居梦。农民工的宜居梦 “家里环境太差了,儿子找了七八个对象,都吹了。”2009年春节,冉平回太原乡过年,一路上,他不停地向肖世斌抱怨老家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是大通县向化乡谷山滩村的一位青年农民,在参加阿伊赛迈民族歌舞团两年的时间里,我广走天下,提高了素质,更新了观念,增加了收入。与参加歌舞团以前相比,村里人都说我变化很大。我现在是平安县阿伊赛迈民族歌舞团第一小分队的队长,多次被评为“五好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