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三江 《政府法制》2011,(19):48-48
企业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公司党委、经营层的经营生产决策、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就是领导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科学思路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党员领导干部要知止、知耻、知恩、知足。知止就是敬畏党纪、敬畏法律,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知耻就是以擅权妄为为耻,以贪污腐败为耻,以损民害民为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知恩就是不忘党的宗旨,不忘肩负的重任,珍惜组织和人民给予的干事创业平台;知足就是以豁达的襟怀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用纯洁的品行和崇高的境界对待权力,清清白白做官,公公正正用权。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2,(9):20-20
《人民日报》2012年2月17日登载武园萍的文章:我们要干成点事,胆子与点子同等重要。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个“计”就是计谋,就是点子。好的点子,即办事情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科学方式,往往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最少的成本赢取最佳的效益。但干事创业往往面临诸多风险和阻力,  相似文献   

4.
廉政观点     
《中国监察》2012,(21):50
卫留成:领导干部说话要有啥说啥日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留成在接受采访时说,领导干部说话不存在技术性问题,只要记住一条:不弄虚作假,知道就说知道,不懂就说不懂,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行,要诚实一点。面对媒体,不要怕,不要弄虚作假,有啥说啥;接受媒体采访时,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实事求是。对批评的声音,共产党员应该坦然面对。如果一个干部总觉得自己好,别人批评不得,那这个干部也干得"差不多"了。(摘自《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5.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4,(21):6-6
正"只有激活红色基因,才能增强体内抗体。"——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日前在《求是》撰文批判,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沾上"酒色财气",被"糖衣炮弹"击中,指出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下半年以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县委书记李景发和他的一班人,大胆探索并实践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走出了一条"先定事,后定人,以事选人,选人干事,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的干部制度改革新路子,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促进了新绛县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此,省委组织部号召全省组织系统学习推广这一经验。日前,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新绛县县委书记李景发。记者:李书记,贵县干部管理新机制中"定人先定事"是什么概念,贵县是如何实践的?李景发:"定人先定事",就是选干部时先把要干的事定好。我们在定事上采  相似文献   

7.
观点     
《中国监察》2015,(1):32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让为官不为者没市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让干净干事的人有舞台,让为官不为者没市场。我们就是要选用党性强、敢担当、有本事、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在干净中干事、在守法中担当、在实干中赢得政绩,让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尽其责的人感到愧疚、尽快醒悟,以此推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形成狠抓落实、崇尚实干、干在实处、走在前面的浓厚氛围。(摘自《吉林日报》)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夯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夯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旗帜鲜明地与违反党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狱学刊》2010,(2):51-51
徐光春在2008年11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著文《最大的政治仍是发展问题》说,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从发展任务看,当前主要不是解决发展不足、发展太慢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发展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从发展途径看,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9.
石佳 《中国监察》2014,(5):24-24
正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外出报备工作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近日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外出请示、报备工作的通知》,以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外出请示报备,这一制度非常好。好在堵塞不当开支,领导干部外出有没有必要,是不是符合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等要求,有了请示报备手续,就多了一道监督关卡,就更能落实勤俭节约、执政为民;好在严肃组织纪律,不请示报备,就容易放任自流,近年来不乏领导干部"玩失踪",对纪  相似文献   

10.
马利 《政府法制》2013,(30):1-1
什么是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其位。谋其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敢担当,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干不成事不罢休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1.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连平在换届后的第一次主任会议上要求,人大常委会工作必须求真务实。要干大事、干实事、实干事、干成事。  相似文献   

12.
正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工作。加强和改进对中央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是多方面的,其中解决领导干部不习惯接受监督的问题十分重要。正确认识监督严格的监督是防止领导干部腐化变质的重要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必然产生腐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实质就是监督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中央企业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受国家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要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部分领导干部作风漂浮、不干实事、吃喝玩乐之风渐盛的实际,为探索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加强监督的有效形式,2003年初,辽宁省营口市纪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和市人大等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采取随机选定部分领导干部进行勤政廉政谈话的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由于将谈话对象所汇报的内容,界定为最近半个月的工作和业余活动情况,所以简称“半月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后,他们还制定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半月谈制度》,  相似文献   

14.
“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要做到,要求一般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班长’首先要做到。”2010年12月25日结束的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市委号召:要从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做起,带领广大干部坚持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多干两小时(1月9日《山西晚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10,(12):46-46
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尚勇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倍加珍惜组织上提供的干事创业平台,珍惜现有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绝不可看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心理不平衡,更不能看到个别人钻政策空子“暴富”了就手痒。《廉政准则》规定的“8个禁止、52条不准”,不仅涉及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而且涵盖了党员干部思想、生活、家庭和社会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详细规定了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相似文献   

16.
林亚清  蓝浦城 《公共行政评论》2023,(2):84-104+197-198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论文整合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学两大学科视角,以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工作绩效和“绩效=行动意愿×行动能力”为切入点,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概念内涵和内在逻辑进行了解读,提出“多维工作绩效=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进一步地,根据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的高低组合将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以F省2180名公务员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想干又能干”的干部常规型、适应型和主动型绩效最高,“不能干又不想干”的干部这三类工作绩效最低。第二,“想干但不能干”和“能干但不想干”的干部工作绩效介于上述两类干部之间,且前者比后者的常规型绩效更低、主动型绩效更高;但二者的适应型绩效无显著差异。第三,常规型绩效在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高低组合影响适应型绩效和主动型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为深入解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深刻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完善干部选拔培养的制度设计、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廉政观点     
李源潮:让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用,让说空话、大话、风凉话、泄气话的人没有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18.
严加军 《中国监察》2011,(19):46-46
领导干部要真正成为党纪国法的模范遵守者,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干事,这样才能有教育别人的资格,讲的道理才能令人信服、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和全国各地的广大干群一样,都在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感受最强烈的就是贯穿在三卷各个篇章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思想,即小平同志坚持不渝的“人民标准”。 所谓“人民标准”,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每个阶段、每个时刻,干每一件事情都要密切关注着“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看问题,办事情还是考虑到:“人民标准”的,然而,毋庸讳言,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一心只考虑自己的“政绩”、“功德”,忘记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02,(6):6-6
〔本刊讯〕为了应对WTO的挑战,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法治建设,司法部、《求是》杂志社、中国法学会于5月1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WTO与中国法治建设理论研讨会。陈光中、吴志攀、袁曙宏、王利明、高宗泽、赵维田、于安、李顺德等首都法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了发言。司法部部长张福森、《求是》杂志社总编辑王天玺、司法部副部长胡泽君、《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张晓林以及司法部、《求是》杂志社、中国法学会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佘孟孝主持了会议。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在研讨会讲话中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