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洒黄埔     
谭玉莲 《黄埔》2006,(4):17-19
斗转星移,弹指之间,我在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已有16个春秋了。 1990年,因工作需要,我从基层被调到宁夏黄埔同学会。此后,黄埔精神、黄埔情结以及黄埔同学的示范作用不断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激励我把对黄埔同学会工作的挚爱,化在自尊、自强、自重、自信中,化在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激情中。  相似文献   

2.
黄埔情     
那是1996年,北京的黄埔十八期同队同学刘子杰,邀我去首都旅游。我偕老伴同往。初到北京,人地生疏,刘同学恐我俩迷路,特到火车站迎接。分别五十载,今朝重逢相会,欢乐心情难以言表。子杰热情款待,夜间让出自己床位,让我夫妇好好休息。翌日,子杰亲自导游,浏览天安门、故宫及其他名  相似文献   

3.
黄埔情     
曹立德 《黄埔》2006,(3):62-62
那是1996年,北京的黄埔十八期同队同学刘子杰,邀我去首都旅游。我偕老伴同往。初到北京,人地生疏,刘同学恐我俩迷路,特到火车站迎接。分别五十载,今朝重逢相会,欢乐心情难以言表。子杰热情款待,夜间让出自己床位,让我夫妇好好休息。翌日,子杰亲自导游,浏览天安门、故宫及其他名胜古迹。告别之时,依依不舍。他送我夫妇上火车,一直站在车窗边,寸步不离。我多次催他回去,待火车慢慢起动,我伸出头,再次紧握着他的手告别,他鹤立原地,高举起手左右摇动,直至不见人影。这一幕深情似海的剪影,距今已有十年,每每记忆犹新。别后电话不断,尺素频通,互告近况,  相似文献   

4.
宋磊 《黄埔》2013,(4):21-21
89年前,黄埔同学怀着"救国救亡、振兴中华"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黄埔军校,在"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精神哺育下,亲爱精诚,团结奋斗。在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基本内容的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一批批黄埔师生在长期战斗中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贡献;tg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同学不同党的黄埔同学在面临国家兴亡的大是大非时,总能捐弃前嫌,并肩作战。在战火纷飞的历史变迁中,无数黄埔同学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实践着“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廖加强 《黄埔》2006,(2):10-10
为进一步加强同海外黄埔校友的联系,黄埔军校同学会组成赴美访问团,于2005年10月30日至11月9日,访问了纽约、华盛顿、旧金山、西雅图、洛杉矶等城市的黄埔同学和相关团体。访问团在访问活动中,与旅美黄埔同学组织、黄埔知名人士和华侨、华人社会团体的近200人进行了交流。此次访美,是同学会近几年组织的较大一次出访活动。通过这次访问,进一步密切了与老朋友的联系,结识了一批新朋友。访问团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各界朋友的热烈欢迎和款待。通过朋友的介绍,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还特意委托人向访问团赠送一面(台座式)加州州旗,表达欢迎之意。有…  相似文献   

6.
感悟黄埔情     
当我被调任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时,我心头并没有职务提升的快感。面对已进入耄耋之秋的黄埔老人,我更留恋过去已熟悉的工作和环境,心中有一股隐隐的失落感。而当我真正投入同学会的工作,与广大黄埔同学开始交往之后,才深切地感受到在黄埔同学会工作的乐趣。在当年的黄埔军校大门口,醒目的对联是“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披是“革命者来”。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身处祖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在大革命时期,胸怀报国之志投奔黄埔岛;在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又有大批热血青年毅然报考这所新型的学校,决心拯救自己的祖国母亲;…  相似文献   

7.
情洒天山     
我这里记述的是件大事,一件在我们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其中的人和事令我一生难忘。 这件事发生在2000年的5月。 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全区残疾人事业的整体水平比较滞后,很多残疾儿童不能入学,聋人配不起助听器,盲人没有助视器,肢残人买不起轮椅,他们因此而远离社会生活。自治区政府注意到了这件  相似文献   

8.
情洒边疆     
今年69岁的张银福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曾长期担任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退休后仍被医院聘为顾问,并作为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资深专家组成员。如果没有那两次作为“银龄行动”志愿者奔赴新疆的经历,也许张银福的退休生活跟其他的医务工作者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就是这两次共7个月的志愿工作,让张银福一直念念不忘,成为他退休生活中最为珍贵的一段记忆。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读诗。有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年朗朗上口,却无法体会诗人心中的复杂感受。一转眼,战火、离乡、漂泊、过海、定居,竟有“昔日戏言,今朝眼前”的时空彷徨与错愕。几年前,特地返乡旅游。从北京、上海、南京再转成都、重庆、宜昌、长沙、张家界,到安乡老家。此时的我,已年逾七旬,似已老矣。身在他乡而回故乡作客,心中百感交集。见到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各项建设的成果,深以中国人为傲。再想到两岸的情势,仍在不定的因素中,更感忧心。百余年来中华民族的花果飘零,个人如蓬草风转,不过…  相似文献   

10.
宋丽莉 《黄埔》2010,(3):28-28
叶志恭,福建省莆田市政协常委,黄埔二代,企业家。其父叶树培系黄埔第十八期学员,原福建省人大代表,莆田市政协委员,莆田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84年赴京参加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受到杨尚昆、习仲勋、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1.
近3年来,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统战工作十分活跃,成绩斐然,多次受到上级统战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人们说,这与区委副书记钱光荣重视、关心和支持分不开。(一) 70年代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的钱光荣,是从一名中学教师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以良好的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谦逊态度和拼搏精神较快地实现了这一转变。钱光荣从战略高度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分管书记,他对统战工作颇有感情。谈起分管统战工作的体会和感受,谈起这几年居巢区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前景,他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处处透着干练…  相似文献   

12.
情洒永兴寨     
2006年春节,对永兴寨的乡亲们来说格外喜庆祥和,因为他们盼望多年的“永兴桥”即将开工。由县政协副主席彭洪民协调交通、财政、建委等部门投资5万元、50吨水泥以及2吨钢材,已全部落实到位76岁高龄的付建发老人逢人便说:“洪民这娃真是行,争取了物资,咱也不能挪后,各家各户投工投劳早点修通便民桥!”彭洪民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早在1969年春,他学校毕业后,响应号召上山下乡落户到秀山梅江乡官田村永兴寨。3年多知青生活他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注定了他魂牵梦绕故乡情。永兴寨,是梅江最偏远的一个民族山寨。山大林深,云雾…  相似文献   

13.
情洒丹江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引水送至京津地区,预计到2010年建成,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对于这项关乎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地方应如何配合、如何支持、如何应对,才能让京津人民吃上放心水,让移民安居乐业,让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了摆在南阳市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绍唐 《黄埔》2013,(4):19-19
1997年桂林市黄埔后代联谊会成立以来,坚持以“黄埔缘,后代情”为纽带,团结联系黄埔亲属后代,传承并发扬黄埔精神。作为黄埔后代,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以国家利益为先的爱国主义情怀,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共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小草 《黄埔》2007,(5):62-63
2006年10月的一天,金秋送爽,阳光明媚,惠泉山下,到处弥漫着醉人的桂花香。台湾陆军(黄埔)官校第二十六期同学会大陆参访团的大巴车来到了千年古刹惠山寺门口,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无锡联络组组长卢裕康先生迎上前去,车上是与他分别了整整37年的台湾陆军官校的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16.
陈先琦 《黄埔》2008,(2):57-57
辛亥革命,赶走了末代皇帝,肇始了民主共和。可是,国家权柄旁落到袁世凯、段祺瑞新老军阀手中,国家依然贫弱,人民仍受欺凌。中山先生浩叹“只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在中国共产党协助下,国共两党合作,实行三大政策,创建了黄埔军校,缔造了革命武装。大批热血青年热烈响应,他们以“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的日子。在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了《血脉相连中华情——一个老兵的黄埔情结》展览。透过展览中的一幅幅老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九旬黄埔老兵与他的夫人,多来年奔走于海峡两岸,为两岸的黄埔校友搭建沟通交流桥梁,密切两岸同胞联系,为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夏世铎 《黄埔》2008,(3):20-21
说起来,我与《黄埔》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早在《黄埔》杂志创刊前,黄埔军校同学会即于1986年出版了《纪念北伐战争六十周年特刊》、《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专辑》,并于1987年出版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专辑》。这三期《专辑》我都激情满怀地仔细阅读了。刊中有中央领导同志和黄埔前辈热情洋溢的讲话,还有充满爱国革命精神的、动人心弦的文章,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谷蕤 《黄埔》2012,(2):42-43
柴意新(1906-1943),字泽高,号若愚,四川南充县建兴镇人。他早年在合川中学求学,受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为救国救民做一番事业。1925年中学毕业后,南下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军第五十一师,历任连、营长。  相似文献   

20.
原阳县王庄村位于黄河滩区,以前,该村矛盾多,人心乱。自去年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崔士喜任队长的工作队进驻该村以来,该村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