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镜子     
刘心武在八九年第一期《东方纪事》上发表了“高雅的话题”,批评中国人重口腔而轻肛门。认为我们既然要进入现代文明,就没有理由不接受西方那种漂亮舒适的抽水马桶……。这意见,我是赞成的。但有些话,说得叫人不明白。  相似文献   

2.
两面镜子     
人们常照镜子,因为镜子能正衣冠。人们也应以人为镜,因为可以明是非。组工干部也有“两面镜子”:一面是李林森、王彦生、尹中强等正面典型,光照青史;一面是陆正方、王国华、向志清等反面典型,万人唾弃。每一个组工干部特别是各级组织部长,都要经常用这正反两面镜子照一照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我们党成立75周年的时候,我们十分高兴地在《本刊专访》栏向您报道了山东电力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该系统领导的卓远见识。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对企业全部实行“双文明”承包,层层签订双文明责任书; ——在企业设立总政工师岗位,与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一并成为“四总师”;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 ——设立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奖,实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4.
5.
陈新 《各界》2019,(11):34-36
  相似文献   

6.
李大敏 《理论导刊》2005,(10):90-92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个性解放、个体精神自由和艺术表达自我情感便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文人风格和文化思潮。魏晋风度既向人们展示着士人独特的行为风范,也诠释着魏晋艺术的精神渊源。  相似文献   

7.
说“镜子”     
镜子,相传为黄帝所造。《轩辕内经》云:“帝会王母子王屋山,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古人造镜,用途大致有三:一是装饰之用;二是穿戴梳洗之用;三是避邪之用。古人视镜为一种灵物,有助长正气,驱散邪气,保护身家平安的功能。葛洪在《抱朴子》中云:“万物之老者,其精能托人形惑人,唯不能易镜中之形,故道士入山,以明镜径九寸以上者背之,则邪魁不敢近,自见其形,必反却走转。镜对之视,有踵者山神,无踵者老魅也。”古代医学,对镜的神秘功能也极为推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镜的解释为:“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  相似文献   

8.
人事局新局长接到了前任寄来的一封信.读完后,越思量越觉到非同寻常.因为这是一封全景式地重现过去的信.信中,他看到这位前人事局负责人是怎样戴着有色眼镜,揪住一个大学生只买甲级菜的小节,武断地以"生活奢侈"的荒唐结论去压制和委屈知识分子的;信中,他看到了这位前任在浮夸风盛行的时节是怎样不顾事实、违心地让一个  相似文献   

9.
60多年前的希上战争结束以后,作为战败一方的两位希腊代表,前往土耳其军事总部参加投降谈判。一路上,许多土耳其士兵都大声地辱骂他们。但是,穆斯塔法·凯墨尔却没有这样做。他的脸上未露丝毫胜利者的骄气,而是握住对方的手,亲热地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在严肃地讨论了有关投降的细节以后,凯墨尔这样安慰  相似文献   

10.
“娘,儿又要出远门了!” 随着孔繁森在年近九旬的老母耳边这一颤声禀告,一位20世纪90年代共产党地委书记的一连串感人肺腑的故事发生了: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漫天风雪中,脱下自己的毛衣毛裤,送给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藏族老阿妈;在特大雪灾后的访贫问苦中,身背小药箱走村串户,从肺病发作的藏族老人嘴里一口一口地吸出浓痰;在地震废墟上,收养了3个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藏族孤儿,说:“党,就是你们的亲人”;在军区总医院血库,先后3次献血900毫升,获得营养费900元,以对付收养孤儿后经济上的拮据;在一次次工作选择面前,总是一句话:“我是党的干  相似文献   

11.
周文琼 《学理论》2010,(5):111-112
《儒林外史》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精神风貌,作者通过一些理想人物和正面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魏晋士人的追慕。本文以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等人为例略谈《儒林外史》中魏晋风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张迁 《瞭望》2005,(39)
陕西黄陵县七丰沟西煤矿“9·15”瓦斯事故发生后,除矿方隐瞒事故的情节外,媒体最近又披露,今年煤监部门曾3次检查七丰沟西煤矿安全生产情况,3次指出这个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2次提出煤矿巷道掘进头通风系统不到位,还在8月30日将其列为全省停产整顿矿井之一,最终也没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贵刊今年第11期刊登了《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一文,就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破坏城市文化空间,割裂历史文脉,最终导致城市记忆消失的现状,发出了强烈的呼吁,提出了良好的保护措施。确实,如今的不少城市可谓千城一面、千篇一律,除了大广场大草坪、豪华办公楼、超高层建筑之外,便没有多少自己的特色。更要命  相似文献   

14.
李喜成 《党政论坛》2010,(12):56-56
世界上有一种人是这样的性格:他们很有耐心地享受生活,愿意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不苛求事业的巨大成功,完全顺应自然,慢慢努力,就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历史是面镜子”。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国人深入研究历史,发表言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对中国的疯狂侵略罪行,对警醒世人,警戒日本当权者和右翼势力,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镜子主要还是照自己用的。历史这面镜子也应如此,可以用它照别人,但更应该照自己。扪心自问:何以偌大的中国竟然被一个人口比她少十几倍的区区岛国侵略、欺负,甚至被弄到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对话     
法国启蒙思想家声梭认为,儿童和成年人中间,永远不能形成十分牢固的情谊。然而,事情并非都是这样。 一九八一年夏季的一天,北京崇文区幸福大街的一角,几个男孩子正摇晃着一棵刚栽不久的小树,还在互相打闹。街道的干部们看他们折腾小树,心痛了,就上前去劝阻。孩子们翻翻小眼睛,没理睬,嫌他们多管闲事,照样在晃悠小树。 这时,走过来一位慈颜鹤发,腰身挺直,戴着老花镜的老人。他走近那棵小树,俯下身子,把耳朵贴在树干上,好象在听什么。孩子们奇怪了,停止了摇  相似文献   

17.
心灵的历险     
中国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现代艺术创新思潮突起。其间青年画家走在前列,中老年多居彷徨驻足,或更新或守成态势,而在中年版画家群中,功夫扎实,独具匠心,锐意求新,成就卓著者,南有董克俊,北有赵经寰诸人。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复苏     
一九八○年春,塞上的早晨。一所位于黄河岸边的劳改农场的大门前,几位身穿警服的女干部微笑着送出一个年轻姑娘。她,圆圆的脸,黑亮的眼睛,匀称的身材,显示出一种女性特有的美。她向送行的女干部深鞠一躬,告别而去……这个姑娘叫小梅,是宁夏一家电厂的女工。两年前因与社会上的红男绿女混在一起而堕入深渊,被公安部门送到这里劳动教养,今天期满释放了。恢复自由的人,应该是幸福的人,而她一想到将来,不免感到迷惘和恐惧。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拷问     
当旅行大巴进入山区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下来。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大巴被山体滑坡滚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了万丈深谷。眼看着自己刚才还乘坐的大巴瞬间化作青烟,这对情侣顿时惊呆了。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不无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脆弱的心灵     
宋燕 《党政论坛》2008,(22):27-27
这世上有一些人,长了一颗特别容易受伤的心,跟他相处要特别注意,因为说不准你哪句话哪个动作,就把他给伤害了,这无心之语无心之举的后果,往往还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