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见习制度好     
张新实 《创造》2009,(4):89-89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提出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这一制度很多人看是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有人还将之与1997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采取大学“扩招”延缓就业难的举措而类比。而在我看来,大学毕业生见习制度将成为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2010,(3):24-24
审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会发现其中一个矛盾现象:在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同时,大量社会、企业适用的人才短缺。全国人大代表李新明说,要解决这个矛盾,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应从改变定位“同质化”做起。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是我区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扩招后,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第二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崔栋成主任说,今年内蒙古全区将有3.5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净增了9000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及早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去年岁末自治区和各高校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当人们对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表示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大学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注入了一支清新剂。大学生中不急于就业者增多 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奔波苦脑时,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些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说“不”。 据了解,这些对就业说“不”的毕业生多半会拿到一张“拒绝就业表”,表格的名称或许有所不同,但效果通常并无二致。填表之后,毕业生的档案就会被退回户口所在地,但不会再出现在当地的人才市场上。据粗…  相似文献   

5.
有应届大学毕业生近日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基层“人才荒”并存的矛盾,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决定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计划从2005年起,五年内面向全国高校选拔1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2005年和2006年赣州市分别选拔了192  相似文献   

7.
“玉在椟中求善价”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但找“饭碗”还得审时度势。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高校毕业生2005年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找“饭碗”?不妨对国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8.
就业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建华 《时事报告》2009,(4):114-116
今年以来,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包括: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实施2009年“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计划,征召应届毕业生入伍,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城乡基层岗位开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业信息化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  相似文献   

9.
“玉在椟中求善价”、“良禽择木而栖”,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作为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折,择业就业是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就业状况又是一个国家经济风向标。因此,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更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们从未意识到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会遭遇“待岗”问题,更没有意识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会如此严峻。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向,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幅扩张,大学毕业生待岗人数也大幅攀升,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约为70%,目前累计已有数百万人以上的无业待岗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待岗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后疫情时代,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意愿与行动力不断提升。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观察和对18名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深入访谈,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探究当前青年“上岸”偏好与背后缘由。研究发现,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就业选择呈现出职业规划缺乏、就业路径依赖、权衡利弊取舍、自我实现赋能等不同类别的出发点。“上岸热”的就业现象既源于个体对资源价值与自身特质的预判与评估,也是社会制度下行动结构与行动后果合力作用的结果。突破青年就业的困境,除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个体努力外,国家、大学与社会应从结构层面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何去何从海云从“毕业生分配”到“毕业生就业”,就不是简单的词语变化,而是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就是从过去的“统包统分”逐步转向以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为基础,到市场中去求业,变革。大学生就...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的“慢就业”和“缓就业”现象更加严重。对此,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文章分析了“慢就业”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结果和特点,提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快速就业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玲 《半月谈》2003,(12):9-12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跨过今年这道“就业槛”?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何新思路、新举措?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4所大学分管就业工作的负责人,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香港是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极高,且大都能找到较合适的工作,基本上没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80%以上的人在两个月之内就正式就业。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就业辅导组的调查表明,这些毕业生对自己的职务相当满意的占一半以上,大致满意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他们或是要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被聘任雇用,或是找不到与自己的志趣相一致的工作。由于面临失…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21-25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自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求职中正确选择的七个步骤200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16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而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很多单位苦于“招人难”。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招人难”,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和人才市场尚不完善的矛盾。在取消了分配制度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一直没有建立、健全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出炉的一项大学毕业生跳槽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其中,主动离职的占到了88%。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离职原因是认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  相似文献   

18.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锻炼成才的沃土,是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宝贵的人才资源。近日,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等8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国家将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满后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报考公务员或者报考研究生都有政策优惠。带着这么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讯息,我们走访了部分高校及在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从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仅仅单靠就业市场调节的作用十分有限,效果不明显,“下不去、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金旺 《现代人事》2003,(10):38-39
“良禽择木而栖”,“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这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那么,国外大学毕业生是如何就业的呢?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两条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条是辽宁某高校一些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另一条是重庆某高校学生为抵制某些黑心公司的压价,在校园网上发出贴子,号召该校大学毕业生联合起来组成“薪资联盟”——月薪低于2500元的就业协议坚决不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