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法德并举     
胡艳丽 《湖湘论坛》2002,15(4):71-71
一、法德并举,外在规范与内在约束的统一在2000年6月中央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在今年一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把“法治”和“德治”的重要性及其相…  相似文献   

2.
对于任何社会形态而言,意识形态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思想表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加强社会主义意以形态建设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兵  杨学敏 《西部社会》2003,(10):17-18
江泽民同志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工作水平,提供了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指导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德治与法治有机统一,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推进税务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领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领域。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不象政治、法律、军队等那样,经济基础变了,这些上层建筑立即会发生变更那样,尽管随着经济基础变了,它也逐渐地发生变化,但它有很大的继承性,每一代人的意识形态都把前人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资料,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所谓“全新的”与上代人的意识形态毫无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不可偏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 ,统一发挥作用。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     
《传承》2006,(Z1)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法制化。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必须有道德的规范。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市场经济是德治产生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道德的合理性是市场经济内在的本质特征。真正的德治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的经济体制,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经济规律的表现。道德和德治属于意识形态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范畴。作为体现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德治,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前提、为基础的。马克思曾指出:…  相似文献   

8.
田惠爱 《前进》2001,(10):32-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信息化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广播电视发展规律、传播本质、行业属性、社会地位作用的认识,站在新的高度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是当代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广播电视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广播电视是以新闻报道、反映和引导舆论为己任的大众传播媒体,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作为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被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因素在…  相似文献   

9.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性郑茂兴任何一种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不例外。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王建琴 《前沿》2002,(1):36-3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 ,同时强调 ,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并举 ,是新时期我党治国方略的理论创新 ,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学说的新发展。一、正确把握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成 ,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 ,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深刻变革,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应变革。宣传思想工作是理顺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身也必然要改革创新,特别是企业走向市场以后,作为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生产实际,发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这样情况下实现全年安全文明生产奋斗目标有很大难度。于是我们结合本厂实际,在“沉”,“贴”,“融”,“亮”,“树”,“扬”六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法律至善和法律人至善两个方面。对司法职业而言,司法者至善其实就是要求司法者树立一种司法人格,借助司法人格来搭建德治与法治结合、德治完善法治的桥梁。在中国从初级阶段的法治迈向高级阶段法治进程中,司法人格的全面提升属于其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一,即司法人格作为整个社会法治人格的引领力量必须先行并自我设限于更高的使命和要求,才能和良法一起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我国长远发展与建设的基本方略,也为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把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公安队伍建设中,切实做到依法治警与以德治警有机结合,已成为基层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坚持依法治警与以德治警有机结合,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以德为先,进一步培养广大民警的道德意识和高尚情操。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4.
刘健美 《传承》2010,(33):158-15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与德治思想,吸收和借鉴其精华,扬弃和剔除其糟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力图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治国理念说明其现代意义,以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德治与法治:廉政建设的双管武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德治和法治是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武器.德治和法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德治是法治的内在灵魂,法治是德治的有力保证.抓党内廉政建设,必须做到德治和法治同时并举,双管齐下.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一般具有规范制约功能、调节整合功能和引导激励功能.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德治和法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有新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法律与道德约束和协调着民众的思想行为,法治与德治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共同发挥作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以安天下,以德治国浸润人心,依靠法律的硬约束和道德的软感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丁文 《今日浙江》2006,(9):14-14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将德治和法治并举。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缺一不可。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都有其独特地位和功能。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因而唯…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以德治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公安机关来说,颁布了《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依法治警有了力度,从严治警有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形成科学的意识形态。本文将以法治发展的合法性源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品格几个方面的论述为依据,试图阐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德治和法治要双管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 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个理论创新,就是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个目标。这是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正像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