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5年8月,抗战全面胜利后,摆在国人面前的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在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后,全国同胞都渴望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的新中国。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连续向延安发去了三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利益,也为了表示对和平的诚意,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经过长达8年浴血抗战的中国民众强烈渴望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一心想打内战的蒋介石于8月14日至23日不足10天的时间里,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抗战全面胜利后,摆在国人面前的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在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后,全国同胞都渴望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的新中国。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连续向延安发去了三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  相似文献   

4.
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代号4202的苏制伊尔——14型运输机,很多人都以为是毛泽东的专用飞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只不过是毛泽东乘坐过的为数不多的飞机中的一架。毛泽东生前不仅没有专机,而且连坐飞机的“权利”都不能随意“享受”。 建国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共和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民用飞机也从无到有,按理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样该有专机了,但中央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作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禁止毛泽东坐飞机。因此,毛泽东几次向空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遗物中,有不少帽子和鞋子。这些帽子和鞋子看上去虽很平常,但却凝结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是毛泽东独特个性甚至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一) 中国文化向来对帽子很看重,形容人的美好仪容,常用“衣冠楚楚”、“冠冕堂皇”、“峨冠博带”一类成语,甚至人满20岁也称为“弱冠”之  相似文献   

6.
黄海 《党史纵览》2005,(1):19-21
1949年12月. 毛泽东刚刚胜利指挥完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就匆匆踏上了苏联"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行程万里的出国远行.对于毛泽东在这次苏联之行中与斯大林会谈的一些情况,多家报刊曾经作过介绍,本文向大家叙述的是当年曾作为贴身卫士跟随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李家骥所回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第一次乘坐飞机是在1956年5月3日。当时毛泽东要到广州视察工作,中央考虑到他的安全,准备使用苏联顾问团的飞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可是,毛泽东说:“我就是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  相似文献   

8.
夏远生 《湘潮》2013,(12):8-11
毛泽东一直倡导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他视察全国各地,有意识地接触大量的干部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密切党群关系。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体现了伟人风范。他在湖南曾经重申八项注意,要求“对人民,对战士,对下级要和气,不要骄傲,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相似文献   

9.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广昌保卫战未能抵挡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央苏区整个局势越来越危急。国民党军不断地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飞机不时轰炸瑞金沙洲坝。7月间.为了安全起见.瑞金沙洲坝的中央机关迁到较为隐蔽的云石山.分散在就近的各个村庄。临时中央政府就驻在云石山头的寺庙之中。毛泽东在云石山虽然只居住了3个月.但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周谷城与毛泽东交往轶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7月的一个晚上,华灯初放,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带着在上海交大读研究生的儿子,特意到周谷城家里作客。一见面,江泽民就说:“周老,您是同毛主席等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共过事的,我非常敬仰您……”周谷城是著名历史学家,曾担任第  相似文献   

11.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因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六重才能到达峰顶,故名六盘山。1935年10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过六盘山时,长征已胜利在望,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行军途中,毛泽东兴致很高,他一边给身边随行人员说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山色。在越过一道山卡之后,毛泽东同志转过身挥手招呼同志们说:“休息一会儿吧!”他坐在一块大石头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后,毛泽东曾对6位苏州的文人予以了一定的关注与重点培养,与他们之间有着鲜为人知的往来。  相似文献   

13.
孟红 《党史纵览》2005,(10):20-24
乡情 齐白石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7岁拜乡里名士胡沁园为师学习书画,后被王闿运收为弟子,一直过着"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的苦行僧般的生活.经过刻苦努力,他的国画技艺大有长进,别具一格,卓有成就.此后,他便以篆刻、卖画为生,但在那暗无天日的旧中国,他虽然身怀绝技,却饱尝人间的磨难和辛酸.  相似文献   

14.
<正>198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张爱萍将军(时任国防部长)撰写的《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一文,文中作者自信地宣告:中国军队日益强大,“从孙子兵法到毛泽东军事思想,我们继承了民族的军事学术,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形成一整套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5.
陈方  江细珍 《福建党史月刊》2013,(15):23-24,25-26
1932年,对漳州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熠熠生辉的一页,也在漳州留下光辉的足迹。一、能者为师,直下漳泉1932年,中央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后,因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导致盲目进攻中心城  相似文献   

16.
(97)最重要的是工作1935年5月初的一个夜晚,红军和党中央机关到了金沙江边。江边是光秃秃的石山,没有房屋,只有四五个不象样的洞子。洞里潮湿得很,没有木板,周围追稻草也找不到,陈昌车只好在湿地上铺块油市,放上毯子,算是给毛泽东搭好了铺。他想到毛泽东累了一夜,回来一口水喝不上怎么行呢?于是,没把办公用具摆开就找地方烧水去了。天亮以后,毛泽东回来了,派人去找陈昌奉。陈昌奉一进洞口,见毛泽东站在洞子里沉思,便指着地上的铺对毛泽东说:“这地方连木板也没有,铺也只好搭在地上了。您先休息一会儿,水马上就开了。”…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天地》2010,(1):12-18
毛泽东一向以足智多谋、以少胜多、处事泰然等著称于世。在古今中外一些闻名遐迩的军事家中,毛泽东称得上是活学活用兵书“三十六计”之最了。尤其是军事谋略中的“空城计”一计,他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地信手拈来,胸有成竹而应用自如,乘其不备而出奇制胜,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李友唐 《党的建设》2013,(12):63-64
一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写有《七律·长征》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相似文献   

19.
《广东党史》2009,(2):62-62
1927第一个翻身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湖南,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年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让红军和群众欢欢喜喜地过年。那时,富人爱过年,穷人怕过年。社会上流行着:“富人家过年,从十月初就打算盘,鸡鸭鹅,鱼肉俱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穷人家过年,年三十打算盘,东家借米,西家借盐,大年初一吃一餐白米饭,初二没米没盐”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一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写有《七律·长征》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这首诗的创作、传播、修改、解释、书赠等过程中,留下了一些趣闻、轶事.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离开腊子口,向哈达铺前进,途中要翻越终年积雪、绵延30里、有着陡峭山道的岷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