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正驱动我国加速向信息社会转型,并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与金融的快速融合,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众多,规模扩张迅速,相应的问题和风险亦随之显现.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为重点,对其可能涉及的刑事犯罪风险作一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就加强涉互联网金融刑事犯罪司法工作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犯罪及刑事救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产业,给金融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金融创新不但不能消除风险,反而会直接催生互联网犯罪的潜在需求.互联网金融犯罪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着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与传统金融犯罪相比,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代表着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一方面要给其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为其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撑;另一方面,如果救济手段局限于行政和民事责任,则无法从根本上防范其固有的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危害.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刑事救济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刑事法律风险相伴而生。针对互联网金融引发的金融风险乃至刑事案件,公安机关要遵循保护创新、谦抑主义、罪刑法定等原则,秉承慎用刑事手段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准则,慎重介入,依法办案,妥善处置。目前,确有必要梳理现行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并对触犯刑律的行为作出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中国法学》2015,(3):80-97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风险结构的创新,在缔造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的竞争型融资市场的同时,也让金融消费者在金融风险分散与利用中首当其冲。符合市场理性、回归金融本质的交易结构变革,引发了实现金融消费者风险吸收能力与金融资产风险匹配的金融风险规制路径。金融消费者保护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之风险暴露、风险分散和鼓励竞争的新型风险规制范式的作用机制,亦折射并检验了依循法律规则的金融消费者风险吸收能力是否合乎投融资便利和公正价格形成的理性,这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之风险规制进路的逻辑中枢,并有利于实现形成公正价格的金融法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互联网金融目前缺乏完备的征信体系和规范的融资模式等原因,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容易产生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经营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多种犯罪。这些刑事风险凸显了对互联网金融活动进行刑法规制的必要性。无论是从金融形式的创新角度,还是从互联网金融的价值和作用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均是一种重大的金融创新,而这也决定了刑法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规制应保持一定的限度性,以免阻滞甚或扼杀创新。针对互联网金融,刑法应当进行限缩性规制,摆正其作为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地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6.
向飞 《中国律师》2014,(9):47-48
正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如火如荼。然而,互联网并未改变金融的核心,原有的金融规则仍然制约互联网金融,只是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升级与创新。一、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特征(一)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的大企业为核心,将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供应链各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将不可控的单企业风险转化为整体的供应链可控风险,提供灵活的金融服务给供应链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是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动力,其在近年发展出若干种产品领域。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两种不同文化气质的行业互相碰撞后产生的"新物种",使得其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对这些法律风险进行仔细思考,以利从业者认识风险、控制风险,是这个行业正常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P2P互联网借贷作为一种正在不断发展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运作过程中由于现行法律框架的不完善和监管体系的缺失,使其面临诸多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刑事法律风险的隐忧。为了更好地推动包括P2P互联网借贷、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门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我们既要从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等宏观方面进行着手,同时也要从互联网金融各类产品的本身入手,继续完善其平台的功能并加以规范,不断提高投资者的法律风险意识,进一步防范法律风险,特别是刑事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张瑜 《法制与社会》2012,(13):162+16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出现的刑事犯罪也居高不下,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职能。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背景和检察机关定位的分析,总结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在创新过程中,在对我国金融服务的层次上起到了一定补充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对已成立的法律制度的突破,因此给整体的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而且影响了互联网金融本身健康与持续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同时对投资者的财产构成欺诈性地剥夺.为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保持该行业的持续发展与金融秩序的稳定及对投资者的财产的保护,互联网金融应回归到法制的轨道上来:一是互联网金融应对已成立的法律普遍服从;二是互联网金融需要良法之治;三是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专题导引】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呈方兴未艾之势。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领域较低的行业准入门槛,加之相对滞后的法律规范以及金融行政监管的无力与不力,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极大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可能损害广大网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冲击一国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并可能引发网络金融犯罪。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需要在充分深入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金融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风生水起,在对传统金融带来深刻革命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安全事件的时有发生更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敲响了警钟,迫切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2010年以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有互联网背景的非金融企业开始进军金融行业.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的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降低了金融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强化了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挖掘过程,打破了金融体系由少数机构垄断的局面.互联网超越了金融产品营销渠道的形象,更深地融入金融产品创新、流程设计、模式改造之中.进入2013年,新兴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更臻成熟,开始爆发性涌入金融行业.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传统金融领域迎来了重大变革。作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P2P网络借贷近年来发展迅猛。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P2P网络借贷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尤其是一段时间以来,民间融资借贷公司凭借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态势,利用P2P网络借贷形式进行非法集资,造成大量群众的重大财产损失。此类案件相对于其他经济犯罪具有利益诱惑强、危害程度深、维稳压力大的特点,如不及时对该类犯罪引起重视并落实防控措施,其社会危害会愈演愈烈,并势必对市场交易安全和良好金融秩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P2P网络借贷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刑事风险防范与规制的考察论证亟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侯士田 《犯罪研究》2001,(3):17-24,6
本文从当前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和刑事犯罪特点入手,阐述了我国警务机制与社会治安状况、刑事犯罪特点的关系,并系统地分析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的刑事犯罪特点形势下,我国公安机关所采取不同的警务运作模式.本文还对未来的刑事犯罪特点及未来的警务运作模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洗钱,作为一种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使之表面合法化的活动,其存在的历史不足百年,但其发展的势头异常迅猛.随着传统洗钱的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洗钱活动几乎无处无在.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反洗钱措施的不断加强,传统的洗钱犯罪方法的弊端日益明显时,犯罪分子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洗钱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应对洗钱活动的发展演变,反洗钱措施也在不断更新变化.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反洗钱的40项建议于1996年、2003年、2012年被修正,并对包括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内的"资金或价值转移服务行业"提出了反洗钱监管的整体要求.西方各国也纷纷关注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领域并予以监督管理.我国应当按照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要求,借鉴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的经验,结合我国反洗钱工作的特点,切实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开展客户风险分类管理,规范建立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合理构建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系统,提高反洗钱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16.
肖善允 《科技与法律》2022,(1):127-139,148
中国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宽容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快速增长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引发了难以预见的金融风险和法律责任.第一次着手监管互联网金融,中国政府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走向干预.以往的文献在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方面讨论得还不够充分.文章主要以2012-2018年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的执法和创新的数据为实...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从传统金融市场中衍生而来的新兴市场,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20世纪70年代后,在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同时,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几乎与金融衍生工具有着直接的联系.有鉴于此,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衍生工具经营机构都把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作为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研究各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法律监管体系,并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市虹口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高端金融企业集聚区域。对此,虹口区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切实履行审判职能,积极创新参与社会管理,不仅做好与相关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络,而且统筹协调相关案件的处理和风险问题防范,着力规范和保障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送法金融,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今天虹口法院发布审判白皮书,对近3年来金融案件的审判、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梳理和解析,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示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这将引导金融机构不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法律修订存在延迟性、理论研究缺乏实然性对接,部分机构往往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甚至进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相关概念进行厘清,并对其客观表征及司法规律进行分析,通过行政与刑事、实体与程序双重视角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规制,分别从行政监管、刑事立法完善、刑事司法程序优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分析,合理规制互联网金融犯罪,保障互联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银行法律在规范金融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对银行法律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