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2009年政务微博兴起以来,政务微博除了发布信息、宣传政策法规、与网民互动沟通以外,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难题就是辟谣。如何使政务微博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其具有更为积极的正面力量,需要政府部门在辟谣策略上不断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12,(8):7-9
政务微博在微博中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行政",政务微博已成为各级各地政府部门推动社会服务创新的新方式。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晨所表示的那样,政务微博可以"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手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要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在未来,如何利用微博更好地贴近民生、服务社会,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成为各级政府机构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陈中华 《中国监察》2008,(16):19-19
本刊讯 日前,河南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规则》要求,省政府及其部门今后在做重大决策时,要充分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还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  相似文献   

4.
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将其掌握的信息或履行职责的情况向特定群体、社会组织或社会公众公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文件,明确提出要把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12,(4):17-17
近日,北京市新闻办发起的“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上线,成为全国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虽然有点姗姗来迟,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的正式上线还是掀起波澜,这个名为“上海发布”的微博,上线首日的粉丝数超过14万人。至此,中国4个直辖市的新闻办已齐聚微博平台,“微博问政”渐入主流。不过,同时也要看到,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在政务机构微博中,微博信息发布数在100条以下的情况占60%,而发布数量在500条以上的只占8%。  相似文献   

6.
泉政 《中国监察》2011,(22):48-48
政务公开是指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将其掌握的信息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向社会公众公开。它既包括政府信息公开,也包括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的公开。政务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要准确理解《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意见》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就要正确把握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5月9日,新加坡《家事司法改革法案》已由国会三读通过。《家事司法改革法案》是由新加坡律政部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联合制定的。该法案规定:由律政部委任的赡养费事务专员有权向银行和政府机构申请提供拖欠赡养费人的财务信息;同时,法院可对蓄意拖欠赡养费者发布“最迟须在指定日期提交付款证明”的法院令,违抗庭令者将被判刑。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于一个公共社会而言,重大突发事件是否会演绎成声势浩大的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9.
微博既是一个信息分享和社交活动的平台,同时也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与公众对话沟通的新平台,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发展的困境依然存在.因此准确定位政务微博,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网络沟通技巧,是引导政务微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的新平台,对于塑造政府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务微博的出现对政府形象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面临形象工程导致“僵尸微博”大量存在、管理团队不够专业使政务微博陷入舆论漩涡、舆情应对能力不足造成信息传播不及时、网络安全风险影响政府形象等困境.本文认为,应从突出政务微博内容的亲民性、加强管理的专业性、注重舆情应对的及时性、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3,(7):7
我国政务微博数量超17万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0日,我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已经超过17万个,较2011年增长近2.5倍。报告指出,经过2011年爆发式增长,2012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政务微博客功能不断扩展、应用不断深化。政务微博客从最初的以信息发布为主,逐渐发展成集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政民互动、为民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政务微博客已进入务实应用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近日,《北京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据此意见稿,北京市重大行政决策将实行预公开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开决策草案.(4月22日《法制日报》) 北京市要求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开决策草案,显然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公开还存在“闭门造草案”的弊端,笔者认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草案的形成更应富有“民意含金量”,即坚持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增加重大行政决策公开的民意“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四、关于卫生部门职责的规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为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卫生部负有重要职责。《应急条例》明确规定:①卫生部要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②卫生部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报告系统;③卫生部要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立即向国务院报告;④卫生部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和信息发布工作;⑤卫生部要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及时宣布或提请国务院宣布…  相似文献   

14.
冯荣荣  杨燕 《法制与社会》2012,(10):195-196
政务微博信息发布便捷、即时性强、互动性强、信息受众面广、信息公共权威性强等自身固有的特性,在为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和优化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政府应该以政务微博兴起为契机,扬长弃短,努力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推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创新,扎实工作,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经过共同努力,政务公开已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公开拓展,中央关于政务公开的战略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各级政务公开领导机构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把政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华晶 《行政与法》2005,(5):76-78
“新闻发布制度”是推行政务公开、信息透明、促进政府与新闻界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去年我国非典阻击战的胜利与全国人民恐慌的消除,与及时透明的新闻发布制度不无关系。与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新闻发布制度的美国相比,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无论在制度设计、法律基础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新闻发布制度在具有其优点的同时,也有其不适应社会不符合制度设计原意的方面。因此,重视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法律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是我国建立健全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颖 《行政与法》2014,(12):17-20
政务微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现已成为公共危机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务微博以其信息发布的快捷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这一优势已初步显现,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分析政务微博应对公共危机具有的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务微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务微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公开必然要求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必然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法制建设.为适应权利型电子政务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相关的立法中我们必须要注意通过法律的制定促进政府观念的转变,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促进政府与行政相对人信息互动,注意在立法博弈中利益的恰当取舍,妥善处理好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以多种形式实现政府公开,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08,(6):22-25
1、地震发生后,政府要对哪些信息及时公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级的地震。地震发生后不到10分钟,国家有关部门就迅速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了消息,并及时发布了各地的震感信息,使公众很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避免了民众的恐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监察》2012,(1):51
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各部门要逐步公开出国出境、出差、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