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哲学的"无用"之"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源于智慧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哲学思维水平制约着个体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哲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特有的内在发展逻辑决定的。思辨是哲学发展也是问题解决的基本逻辑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深刻总结我们党80年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兰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而且抓住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早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是西方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思潮,它在反对“神本”“物本”“权本”等各种对人的异化现象中产生、发展,它高度弘扬了人的主体性,确立起人在宇宙中的基础和中心地位。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是对传统“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既与“人本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哲学”,不仅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践特性,而且是指相对于这种哲学的应用而言所具有的实践理性、实践逻辑和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不仅是对应于“实践的哲学”,而且是指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一种哲学所具有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形态。正是基于这种“哲学的实践”与“实践的哲学”之间内在的张力和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才不会停滞于某一点、某个时期及某个代表人物和流派上。  相似文献   

5.
魏民洲 《理论前沿》2003,(22):41-42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不仅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也进一步科学地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里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突出了发展这一主题。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检验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  相似文献   

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他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将赫斯的经济异化理论同黑格尔的劳动学说相结合 ,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们党在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心任务就是发展,而发展的内涵是随着社会进步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本文对发展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以求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享誉世界的"猫论",到了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命题.二者表述不同,但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究其实质,讲的都是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他看来,我们所做的全部事情,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布局,明确必须遵循"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在"五个坚持"重大原则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坚持系统观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温州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兴山 《理论前沿》2002,3(14):14-16
作者认为浙江经济,特别是“温州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民本经济。“温州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而且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和观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吉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