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开放,其实质是衔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邓小平同志有着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大开放”(297页)理论。本文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为基础,对这一“大开放”理论基本内容的五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长期开放,利用和衔接两个市场 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新时期基本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以来,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政策开始付诸实行;自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继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322页)以来,“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术语开始正式使用。为什么要搞对外开放?“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64页)邓小平一语高度概括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长期性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云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展开,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务实性、稳妥性。陈云关于对外开放方面的言论,无论是从正面提出的,还是从反面提出的,都是以坚持对外开放为前提的,都是为了搞好对外开放、使对外开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陈云对外开放思想的核心、精髓,主要体现在辩证处理以下四个关系上:既要大胆开放,又要循序渐进;既要微观搞活,又要宏观管理;既要使对方有利可图,又要坚持以我为主;既要充分利用开放的积极成果,又要重视开放带来的消极后果。陈云对外开放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历史形成的东西不等于是过时的东西,我们要从中提炼出那些反映基本国情,符合客观规律,在长时期内起作用的内容,使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我们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证明:开放,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发展就必须开放。在实行对外开放20年的今天,结合发展经济学中几个相关的理论观点,对我国发展与开放的若干主要问题作一些探讨和分析,不仅会坚定我们对外开放的  相似文献   

4.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特别在沿海地区,已经从议论到行动,迅速成为经济工作中的一个十分耀眼的亮点。但对这个问题,大家的具体认识还不尽一致,有必要进行跟踪研讨。外向型经济的含义、标志以及发展的目的和作用什么是外向型经济?其特征是什么?近几年来有了不少拟答。有人认为,从静态说,是一种经济模式,不同于内向型经济或封闭型经济;从动态说,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或发展方式,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增长。有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会具有不同的形式。那么,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基本形式来开展反腐败斗争呢?或者说现阶段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经常性的工作和集中整顿、专项治理相结合,是现阶段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扩大,外汇和汇率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这里着重介绍外汇汇率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外汇和汇率 什么是外汇?外汇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不同的概念。作为静态的概念,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形式的支付手段,如信用票据、支付凭证、有价证券以及外币现钞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外汇多是指静态的外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对外开放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1·精辟概括了当前对外开放环境的新变化。当前对外开放的内、外条件的新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又有了新发展,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空前提高;由于持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型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我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对外战略发生重大的发展。因此,“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新任务。在新的条件下,对外开放面…  相似文献   

8.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是关系到我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远战略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时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朱邦宁 《新视野》2004,(1):28-30
近20余年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在新的条件下迅猛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质上是一个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或崛起是与这一过程不可或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运行调节、控制的中心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经济活动,主要是生产活动,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从有经济活动的那天起,经济活动就与调节、控制密切相关,只是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控制调节的水平、范围、程度和环节不同而已。那么,在商品生产形式下,经济活动控制、调节的中心环节应放在什么地方呢?这完全由商品经济生产过程的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一、新疆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一 )取得的成就1.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新疆的对外开放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准葛尔、吐哈、塔里木盆地等三大油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 ,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贯通 ,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向西倾斜 ,为新疆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989年 1月 ,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全方位开放 ,向西倾斜 ,外引内联 ,东联西出”的对外开放总方针 ,以加快新疆对外开放的步伐 ,促进新疆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总方针的引导下 ,新疆的对外开放领域…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二十一世纪经济进一步开放的大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新疆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挑战的重要举措。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蒙古国8个国家接壤,邻近有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1992年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政策以来,新疆对外开放了67个县市,对外开放口岸27个,其中一类口岸16个,二类口岸11个。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边境开放为前沿,以铁路沿线开放为后盾,以两线开放城市为重点,点线结合,以点带面,辐射全疆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1979年新疆进出口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这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一、我国对外开放已取得巨大成绩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增进了与世界经济融合。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是中国传统社会维系其统治体系的基本制度。科举制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封闭型的社会结构、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专业知识,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社会职业化的起步。科举制废除后,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分层开始向现代的功能职业制分层转化,这一转变所带来的社会阶层流动的开放、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和民族文化土壤结构的更新,为近代职业化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小康社会?它包括哪些内容和指标?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条件差异甚大且极不平衡的中国如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它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国际上对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目标。“小康水平”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小康的含义是指在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小康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实际上提出了从"政策性开放"向"体制性开放"转变的任务,这是个质的飞跃.对外开放的主要手段、基础性机制和企业的主体地位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对外开放不仅是一个"基本国策",还将发展成为我国的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这个飞跃,将有利于把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防止改革与开放"两张皮"的现象;有利于把涉外经济与国内经济有机地统筹起来,防止国内经济与涉外经济"两分离"的现象;有利于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改变"对内开放"滞后于对外开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是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二是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  相似文献   

18.
张福军 《前线》2023,(12):18-21
对外开放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新形势新条件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更大范围地搭建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有效载体,更宽领域地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更深层次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于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形成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国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问;什么是宪法?宪法与普通法有什么区别? 答: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总章程。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了一定社会条件下阶级斗争的总结和结果,它把有利于统治阶级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成为国家机关和一切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从而为巩固一定的社会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一、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扩大开放是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开放带动战略,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就县域来说,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1.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能够迅速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我市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是和德大公司的建设、运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89年,在我市的积极争取和上级支持下,我们抓住了一次极好机遇,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兴建肉鸡一条龙企业——德大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