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泰国的大选     
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后,1933年11月,全国举行第一次大选,到1986年止,已举行了13次大选,三次增补选举。 一、大选。泰国大选是指选举议会议员。大选是根据泰国宪法和国民议会议员选举法进行的。泰国宪法规定,国民议会(一院制)由两类议员组成,第一类议员由选举产生,第二类议员由国王任  相似文献   

2.
在5月1日开始的一个星期里,有七千多万印度尼西亚人开始为计划在明年5月2日举行的普选参加选民登记。这将是印度尼西亚在独立的三十年间举行的第三次普选。1955年和1971年举行的前两次选举并不是令人放心的前例,因此这次大选也不见得一切都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2004年印尼大选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起印尼开始举行大选。根据印尼中央选举委员会规定的日程,大选将分三步走,即:4月5日举行国会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选举;7月5日进行第一轮总统选举,9月20日进行第二轮总统选举;10月20日新当选的总统正式就任。此次大选是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于2002年对1945年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后进行的第一次大选,选举方式有了很大改变,是印尼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直选,成为印尼国家政治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拟就这次大选的特点、参选政党情况、各政党竞选策略以及大选的可能结果等问题加以介绍分析,供读者了解和参考。大选规则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4.
展望南非大选后的形势4月26-28日南非将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多种族民主大选。目前,竞选活动已进入高潮。尽管右翼自由联盟仍未正式登记参加大选,各党派支持者之间为竞选而酿成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但大选的如期举行已如箭在弦,引弓待发。大选后,南非白人少数统治将...  相似文献   

5.
1991年大选:新加坡政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新加坡,自1959年自治以来,每隔四年举行一次大选。1991年8月14日,执政的行动党突然宣布将原订于1993年举行的下届大选提前至1991年8月31日。经过半个月的角逐,行动党再次赢得胜利而继续执政。行动党继续执政,这是预料中的事,然而,这次大选也出现了许多以往历届大选所没有的新情况、新特点,它们将对今后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大  相似文献   

6.
(一) 去年十二月印度举行了第八次大选,大选结果,国大党(英)获胜。根据《经济时报》1985年1月1日材料,各政党在人民院获得的席位如下: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大选前的形势周小妹今年8月21日墨西哥将举行全国大选。墨各派政治力量正为此展开角逐。以萨利纳斯总统为首的墨执政党革命制度党争取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萨利纳斯执政5年半来在各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经济上有显著成就。但出人意料的是,新年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8.
高晋元 《西亚非洲》2004,41(2):29-35
肯尼亚实行多党制已逾 1 0年。其间 ,肯多党制运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肯尼亚各政党 ,尤其是新的反对党 ,有明显的族群 -地区背景等 8个方面。肯尼亚于 1 992年、1 997年和 2 0 0 2年底相继举行了 3次多党大选。原执政党肯盟在前两次大选中获胜 ,莫伊蝉联总统 ,肯盟在议会中也居多数。但肯盟在第 3次大选中惨败 ,总统落选 ,该党在议会中亦降为少数。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主要似有莫伊本人没有参选 ,肯盟失去了较大支持率的总统候选人等 6个方面 ,而这些原因也决定了彩盟在第 3次大选中的胜利。肯尼亚 1 0多年多党制的实践给人们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曼德拉到姆贝基:南非民主政治的巩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4月新南非成立以来,南非民主政治在7年的发展历程中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新宪法的如期制定1999年6月第二次全民大选的成功举行以及执政党非国大领导人从曼德拉到姆贝基的顺利过渡,是南非民主政治巩固和持续的具体体现。而非国大一党独大、反对党力量弱小和分散、政党的种族色彩难以摆脱以及政府官员中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均对民主政治的巩固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日本举行了安倍再度执政以来第二次大选,安倍领导的自公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第三次安倍政权于2014年年末正式启动。安倍着眼于长期执政,未来将会继续沿着修宪扩军、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正常国家化"的右倾道路前进,而"一盘散沙"的在野党难以对其进行有力牵制。大选后安倍在对华关系上频频曝出消极言行,中日关系乍暖还寒。中日两国领导人2014年11月举行的两年来第一次正式会晤所营造的关系解冻氛围遭遇打击,安倍今后能否继续坚持中日四点原则共识、能否真诚改善对华关系有待检验。日本同其他邻国关系方面的前景也依然不容乐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安倍拟于8月15日发表所谓"安倍谈话",其内容和观点值得中国和国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选已经落幕。由于这次大选民主与共和两党的支持率非常接近,参议院是1881年以来两党首次平分秋色,众议院是1955年以来两党席位差距最小的一次,总统普选人票是1960年以来最接近的,所以大选之后传媒评论得出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一是美国分裂成两个国家了,无论是全国性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各有半壁江山;二是整个国家都向温和的中间路线靠近,选民无法找到两党政策主张的区别。在媒体简洁明快的评论背后,人们不难看出美国所经历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政治变迁。  相似文献   

12.
马哈蒂尔1990年10月5日宣布解散全国议会,提前一年举行大选。他领导的国民阵线在这次大选中获胜。执政的新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新巫统)最高理事会决定马哈蒂尔组织新政府,并续任总理。第一任平民总理马哈蒂尔是马来西亚独立后第四任总理,又是第一个非贵族出身的总理。他1925年12月20日生于马来半岛北部吉打州的亚罗士打。祖父是印度穆斯林,父亲是虔诚的伊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2月和9月,巴基斯坦先后举行了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巴基斯坦人民党不仅在大选中成为获得议席最多的第一大党,联合其他党组成了联合政府,而且该党领导人扎尔达里又以明显多数  相似文献   

14.
2012年,马来西亚经济继续稳定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内需活跃;各方预计会提前举行的大选并没有举行;对外更加注重本地区和亚太关系。2013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大选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名副其实的拉美大选年。继2005年年末的玻利维亚大选之后,还有10个国家在2006年陆续举行总统选举。如此多的拉美国家在一年之内先后举行大选,这种情况在拉美政治中并不多见。作为政治变动的“晴雨表”,大选孕育着拉美政坛的新变化,不仅会改变这些国家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将对整个地区的政治发展方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拉美大选及大选之后的政治走向,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成为2006年国际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2006年的拉美大选,可谓热点多多,几乎每个国家的大选都值得关注。至本期付梓时,虽有4个国家已经选出总统…  相似文献   

16.
4月下旬,马来西亚举行第九次全国大选,同时进行西马11州的州议会选举。马哈蒂尔领导的国民阵线取得压倒性胜利,新内阁于5月8日宣誓就职,马哈蒂尔连续第四次就任首相。 一、经过大选,马来西亚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议会政治由“两线制”恢复为“一线制”。 国民阵线在这次大选中取得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得票率高达64%,比上次大选提高  相似文献   

17.
7月26日举行的柬埔寨第二届国会选举的初步结果显示,在下届国会的122个议席中,柬埔寨人民党、奉辛比克党和桑兰西党分别获得64席、43席和15席。新一届议员将于9月24日宣誓就职。新政府将在10月初成立。 本次大选是柬埔寨历史上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共有39个政党7000多名候选人参加竞选,登记选民540万,投票率超过90%。与1993年的大选相比,此次大选有三大特点:(1)选举主持者不同。1993年的大选是联合国组织的,此次大选则是由柬埔寨人自己主持。柬政府邀请了34个国家的600多各国际观察员进行监督;(2)选举环境改善。上届大选时,柬国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20 日,阿富汗举行第二次总统大选.尽管大选投票得以举行,但由于塔利班袭击频繁,相当数量的民众,尤其是南部普什图人因安全担忧放弃投票,投票率相比上次大选出现大幅下降,下任政府的执政合法性面临质疑.  相似文献   

19.
斯洛伐克新总理梅恰尔任威由弗拉迪米尔·梅恰尔任总理的斯洛伐克新政府于去年12月14日宣告组成。这届新政府是去年10月斯洛伐克举行独立后第一次全民选举后产生的。梅恰尔领导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第一大党,但它在总数150席的议会中仅占...  相似文献   

20.
安哥拉1975年11月独立后不久,“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政府和“安盟”(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便打起内战,1991年5月双方在里斯本签署了《和平协议》。按照协议,于1992年9月在联合国派驻机构的监督下,举行了自安哥拉独立以来第一次议会和总统大选。大选结果,执政党“人运”和现总统多斯桑托斯获胜,但总统得票率差一点没过半数(49.57%),安盟及其领导人萨文比失利。萨文比事后拒绝承认大选结果。双方旋即于去年10月底在首都罗安达发生军事冲突,不久战火蔓延至全国。目前,内战仍在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