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贵州》2006,(14):43-44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几年,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一件大事。2004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5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人的感受中,就业的压力仍很大,还有一些困惑: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还很难?为什么失业人员中青年人增多了?搞市场经济是不是就解不开就业难这个结?  相似文献   

2.
民生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 7月12日,省就业局公布,上半年我省就业形势整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1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34万人;6月底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7%,控制在目标内。下一步就业工作将突出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把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相结合,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86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1万人,有553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相似文献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对扩大就业工作作了新的部署。当前我国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就业再就业政策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针对当前我国就业再就业的一些热点问题,笔者日前专门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问题一:新增就业900万人目标是如何顺利实现的?200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我国已顺利实现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如何顺利实现的?权威解析: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劳…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1,(10):39-39
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开展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牧民转移就业援助行动,在促进城乡重点人群就业上取得突破。1至7月份,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75%;通过各种就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0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1%。1至7月份,全区参加创业培训人数3.3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3%。其中,培训后创业成功人数2.3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0%;创业培训后带动就业7.9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99%。  相似文献   

6.
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我市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效。2002年,共指导帮助5.9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3年,成都市将继续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今年将新增就业岗位5 .5万个,努力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要完成这个目标,实属不易。如何解决就业和再就业以及怎样开发就业岗位,这些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成都市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就此,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到1999年9月底,四川省国有及城镇其他企业新增下岗职工达到了32.8万人,加上去年结转的各类企业下岗职工43.6万人和四季度新增的下岗职工,预计全年下岗职工总量将达到80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城镇的50万失业人员,以及约2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员军人和“农转非”机械增长人员,全年全省城镇就业和再就业的总人数达到150万人左右,将形成建国以来四川省城镇的第三次就业高峰期。此外,四川省农村还有1200万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1998年,四川省城镇失业率高达8.84%,比属于能够承受范围8%高出0.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李敏 《支部生活》2011,(9):25-26
就业,是民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就业促进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积极统筹城乡就业。截至2011年8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8.1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5.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7.1%;帮助4.6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78%;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评估,我国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一轮严峻的就业压力。其实,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业也是全国各大城市所面临的第一难题。根据统计。截至1950年9月底全国城镇失业人员达到472.2万人.失业率高达23.6%。①以北京为例.根据1949年北京市公安局的统计,当时全市人口约2,004,807人。其中失业、无业人口有40—50万,约占20%。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尽管受“非典”影响.全省城镇仍比去年底新增就业23.16万人.扣除退休等自然减员2.61万人.实际新增20.5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41.1%。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87万人.完成47.2%,农村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达1032.57万人.减少98.8万人。上半年的劳动就业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党史纵横》2010,(10):F0004-F0004
全力以赴,促进就业,超额完成工作目标 就业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114.7万人。超年度计划14.7%,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7.3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4.7万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率98%,高校毕业生当年总体就业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上年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今黔动态     
我省今年城镇将新增就业人员十七万 1月5日,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我省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万人,其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万人,大龄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把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任务来抓,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技能培训,广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3年来,全县先后有9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56人实现了就业。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最近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尹蔚民是在举行的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15.
瑞丽 《求贤》2010,(3):50-50
国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2010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确定在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9,(3):F0003-F0003
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城镇新增就业52.5万人,从业人员数超过1995年1270.77万人的历史最高水平,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7.
辽阳市白塔区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以充分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几年来,白塔区共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5万余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一白塔区先后三次被省政府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1年被市政府评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湖南省岳阳市就业服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致力于民生殷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就业再就业创新高,新增就业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7万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02万人;农民转移就业创新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预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趋于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预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趋于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