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永梅 《世纪桥》2008,(10):117-118
英、汉两种语言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进行两种语言对比是第二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英语和汉语在结构上、思维方式上以及文化内涵上均有一些区别,做到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赋予了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无等值词、背景词、伴随定义词、成语典故、礼貌客套用语表现出来。所以在翻译中应分析和比较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要追求语言上的通达 ,同时应尽量提供相关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黄玮 《世纪桥》2010,(21):145-146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性别差异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得到折射。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交际等方面探讨了在英语语言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性别差异,并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心理、生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理解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现象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因素的关系,对于提高我们的英语语言应用及交际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务员英语培训中文化导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对外交往的逐步展开,鉴于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公务员进行在职英语培训,以提高公务员对外交往的水平.本文在分析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对公务员进行英语培训时,导入文化因素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显现,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代社会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日益频繁,这样就势必会产生语言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与相互冲突。本文以当代中国为例,试从现状、原因与影响三个方面分析汉语对英语的借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语言污染问题,以此提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随着语言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界对交际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该理论的对象、文化范围以及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等或者存在着局限性,或者被理想化了.现在,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文化语境下,交际不仅发生在母语者和英语学习者之间,也常常发生在英语学习者之间.所以,外语界有必要对交际能力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蹇佳  汪辉 《学习月刊》2012,(12):91-93
目前,在高职院校里,英语教学"学生不学,老师难教"的尴尬情况比较多见。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作用(一)掌握语言必须了解相应的文化文化(culture)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语言也受到文化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英语语言文化的诠释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外的“汉语热”和国内的“英语热”成为了两种鲜明对比的语言学习现象,究其动因,均在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利益诉求.“汉语热”凸显了“中国崛起”,“英语热”表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的一种认同,本质上是文化话语权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过程.反思语言学习过热现象,探寻文化多元性的可能路径,一是各美其美,保护民族文化;二是美美与共,多种声音对话.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地域最可宝贵的资源。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交际的工具,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闻名遐尔的阳朔西街以其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吸引了无数的人前来学习英语。本文从文化与语言,语言学习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阳朔众多语言学校办学成功的外部环境及其内部因素,以及阳朔英语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应高度重视中西文化差异,结合语言特点赋予其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郭焕平 《世纪桥》2008,(9):126-127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随着语言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界对交际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该理论的对象、文化范围以及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等或者存在着局限性,或者被理想化了。现在,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文化语境下,交际不仅发生在母语者和英语学习者之间,也常常发生在英语学习者之间。所以,外语界有必要对交际能力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对一个民族来说,语言是这个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对一个时代来说,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和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对一个人来说,语言则是他学习水平、文化素养等的反映.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它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用来透视文化、社会、心灵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13.
刘丽 《世纪桥》2007,(2):132-132
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作为语言被区分,距今不超过四十年。它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构成的,结构非常相似。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克里奥尔语是由皮钦语发展而来的,但是,并不是每一种皮钦语都会发展成克里奥尔语。这两种混合语在概念和起源发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一、皮钦语与克里奥尔语的共性(一)混合语(通用语)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都是混合语,例如:汉语方言与英语的混合,非洲方言与法语的混合,非洲方言与葡萄牙语的混合。混合语是由需要而产生的:操不同语言的人们为了找到一种共同的交流方式而产生的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混合语(通用语)。1953年,世界教科文组织这样定义混合语:与人们的母语不同,而又为了方便交流被人们习惯性采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宋俊 《山西青年》2022,(7):70-72
非洲运用的变体是标准英语中的一种,非洲的历史在发展中形成自己相应的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英语的基础,通过研究词汇能看到南非历史文化的轨迹.此次研究选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查找,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通过文章分析可知,英语在南非演变之后,英语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燕 《世纪桥》2010,(19):103-105
从本质上讲语言学习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信息输出的过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作为先进教学理论的载体,在资源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功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本文从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原则出发分析了目前的几种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并探讨了如何进行改进以便促进学生的语言更有效地输入和输出,从而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曹杰旺 《党史博采》2005,(4):113-115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在当今时代,英语语言霸权地位的形成正在对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应正视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英语和西方文化,加强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清楚地认识到了掌握英语的重要性,早在1955年他就对人说过:"英语将来是世界语言,要学一点,会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普及的趋势有目共睹.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语言霸权"特征和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本土语言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如何顺应"全球化",保护"本土化",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正确看待英语普及的现象,寻求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素质教育在内的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磊 《世纪桥》2012,(11):106-108
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中国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观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其中旅游资料是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图此,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我们要尽量融合这种差异,追求两种语言之间最贴切的对等,让旅游者感受异域文化的独特色彩和韵味。旅游翻译是一种涉及文化、语言和思维的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文化差异处理得好坏是旅游翻译准确与否的关键。本文从中西文化的差异入手,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实现旅游文本的交际目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