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律师幽默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从善如流柯孔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前进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立刻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雅德希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你的劝告,还是把鹅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过:“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  相似文献   

2.
虽然有民调显示,77%的法国对腐败指控,但是希拉克及其律师总是会找到理由逃避审判。有人质疑:法国有富人的法律和穷人的法律?有“慢慢来的法律”和“快马加鞭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命题?警人,警己,后者更多一些。我把律师当成自己一生的职业,并不是什么神圣的梦想,就像你是会计,他是医生,还有人是教9币一样。但是,我的确希望,当自己在向别人介绍自己职业的时候,就算不会得到赞许,也起码有一些尊重。可是,像“律师就知道赚钱”“律师都是骗子”“律师就会拉关系”“律师钻法律空子”之类的话语,时常充斥在耳边,我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在说我,但是也很是不舒服。甚至,我自己有时候,都很讨厌有些律师同行,也不是什么不好,就是一个字——烦。因为,有时候你就需要一场轻松的聊天,可是对方非得把你拉进辩论的泥潭。你要和他解释乃至争论,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你应该这样理解等等,等到谈话一结束,你会发现自己很累,消遣休息的效果没有达到。律师,为什么会这样不招人待见?以下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愿意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4.
一、不幸的律师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都流传着不少关于律师的笑话。这类笑话当然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对律师百般嘲讽。一则笑话说:某委托人给其律师打电话。律师秘书说:非常抱歉,福赛思先生今天早晨不幸去世了。第二天,这位委托人再次打来电话。秘书非常耐心地提醒他律师已经去世。委托人日复一日地打来电话,秘书屡次告知他同样的事情。秘书最终忍无可忍:你为什么打个不停?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一千次,福赛思先生死了!“我知道”,委托人说道:“我只是太乐于听到这个消息了!”  相似文献   

5.
刘世宝 《中国律师》2010,(10):87-88
亲爱的青年律师朋友们,你是否对律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困惑和烦恼而信心不足?你是否觉得自己处于“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也飞不高”的困境之中?你是否对律师业勃兴和法治的春天感到渺茫?那么我作为青年律师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把朱树英老师对青年律师的教诲真实记录下来并作为见证者.呈献给青年律师以及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青岛市,有一个琴岛律师事务所。山东省司法厅的梁德超厅长曾亲口说过:“琴岛所是山东第一大所”。厅长这么说,看来这个“第一”是不必考证的;可又有人说:不止在山东,就是在全国,“琴岛”也是最大的律师事务所,这话不知该不该考证?任何人到琴岛所参观,在惊奇地提问后面,必定有”琴岛”人自豪地回答:“你们现在有多少人员?”“我所恢复重建已有16年,现有专职律师51名,加上兼、特律师和工作人员共110人。”“这么好的写字楼,是租的还是买的?”“是我们依靠多年的积累,投资500多万元买下来的。1000多平方米的房屋产权是…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人魏宇走在纽约唐人街上,常常会被陌生人认出来:“你是不是拍过一部偷渡客的片子?”很久不联系的朋友也给他打来电话,开口就是:“我在网上看到你的片子了。”
  这一切让1991年出生的魏宇感觉自己好像突然“火”了,心情喜悦又忐忑。
  点燃这把“火”的是一部叫《漂》的纪录片。《漂》以魏宇为拍摄对象,事无巨细地还原及记录了他偷渡到美国后落脚、找工作、购物、去教堂、见律师、办合法身份的生活点滴。不少网友说,该片颠覆了他们对偷渡客的看法。有人惊讶“偷渡客也买得起LV(包)”,也有人懂得“偷渡客在美国的生活如此孤独”。  相似文献   

8.
时下要想出名,可真不费吹灰之力,只要你有钱,想捞个什么华贵的称号,如什么著名书法家、画家、艺术家等等,都可如愿以偿。当一个具有知名度的律师也居然身如反掌!你不相信吗?摆在我案头的一张“中国当汽律师大辞典”入选通知,初看时直叫我喜上眉梢:“×××,十分高兴地通知您,鉴于您工作的实绩和社会知名度,《中国当代律师大辞典》已决定将您列入辞条。”自己的工作实绩被人家看上了,你不希望出名也有让你出名的希望。这能不令人高兴吗?但继而一想,却纳问起来;我的工作实绩,他们怎么会知道?既没有人向他们汇报过,自己又极…  相似文献   

9.
潘勤 《江淮法治》2011,(22):11-11
“小悦悦事件”后,面对民众的激昂情绪.有人反问:“你愿用全家的幸福做你高尚人格的赌注吗?你就不怕吗?”有人回答:“是的,我们怕。我们都怕,毕竞,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没有足够我们乐施好善的财富:没有‘生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死有所葬’的社会保障;没有‘善有所保,恶有所报,权有所惧’的法律撑腰。  相似文献   

10.
我的案头,一直放着一期“又是一年春草绿”时的杂志 ──《中国律师》第四期。刘桂明总编辑《拥抱春天》 的“絮语”一直让我忘不了这个春天,即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年的春天,亦即作者所拥抱的“律师的春天,法治的春天,改革的春天。”《拥抱春天》写得很美,很有意境,很有深度,使11万中国律师充满了希望。但作者又出了一道相当难的“律考”试题“你为什么当律师?”五个月来,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当律师呢?没有想到数月思考得出的结论竟是:我本不想当律师。 可能与出身军人之家有关,从小我生性好动,在政法大学读书时还任校武…  相似文献   

11.
于霄 《检察风云》2013,(1):32-35
2009年1月21日上午9点半。克雷格上任的第一天,就接到了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我来问你个问题,”奥巴马的法律顾问格雷格·克雷格(GregCraig)说,“你觉得有人认为他不是总统吗?”打电话来的是戴维·巴伦(DavidBarron)。巴伦也刚刚到法律顾问办公室上任。他们都将成为即将上任的首席政府律师(theattorneygeneral)艾瑞克·霍德尔(EricHolder)的内部法律团队。  相似文献   

12.
陈全胜 《法治研究》2006,(10):28-28
某位律师刚刚打赢了一场重大官司,便兴高采烈地给他的委托人拍电报:“正义已经取胜。”委托人随即十万火急地回电:“立即上诉。”这是西方一个有关律师的故事。尽管有点冷幽默的味道,但身为律师,恐怕不得不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告诉我们每一个为案件而绞尽脑汁的律师,委托人真正想要的不是正义,唯一想要的只是胜诉。而我们却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律师替当事人打赢了官司,就是替当事人找回了公道。因为律师向来自认为是以维护正义为天职的。不是有人说律师是戴着正义的王冠而来的吗?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我们律师是缺乏信仰的,律师为当事人辩护,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目的就是打赢官司,甚至不论对错。也许,凭我们律师的才智和经验,可以轻易地说服人们改变对律师的偏见,甚至有能力让人们深信不疑律师追求的惟有正义,但面对当事人对胜诉的诉求,我们律师该如何在胜诉与正义之间抉择呢?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与几位朋友闲聊中,有人对我说,“但愿你作为一位律师的情感没有被法律条文所割裂”。往事并不如烟,六年来律师历程的点点滴滴霎时成为我心头的感悟,不经意间,厚厚的卷宗变成一件件鲜活的案例。在某个片刻我突然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在情与法的边缘奔走。常言道,法不容情,那么作为法律人呢?是否也应该幽闭自己的情怀,成为枯燥、呆板的法条的殉葬品和卫道士呢?  相似文献   

14.
“律师手记”开栏絮语:精彩的案件每天都在城市、乡村中上演,律师就是保存它们的资料库。如果你能走进每个律师的心里,你会发现它们仍然在律师的记忆中鲜亮地活着,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你会欢呼并且喝彩,再睁大眼睛静等下一场演出。可惜,我们的律师都太忙,他们没有时间去写,甚至去说。难道那些精彩的瞬间就从此消失在岁月的烟尘中吗?我们不愿意。于是,我们想做一个聆听者、记录者和一个欣赏者。我们采访的律师未必是最有名、最优秀的,但写到的案件,必然是闪光的、精妙的、独到的。你也是一个律师,暂时还不出名但有得意之作,你…  相似文献   

15.
袁渝 《中国律师》2001,(1):72-73
在中国要成为律师,与英美西方国家的律师制度相比,要容易得多:只要有规定的学历,趁你年轻,用四个月的时间全脱产学习,就可以取得律师资格,实习一年后即可取得律师执业证。然而,做律师最难的莫过于接业务,于是许多年轻的执业律师,把经营商品意义上“顾客是上帝”,引申为“当事人是上帝”,并持这种心态来接受当事人咨询。笔者认为,这种心态,很容易产生误区,使自己不能更好地开拓及发展律师业务,其理由如下: 一、当事人不是律师的“上帝” “顾客是上帝”的本质含义是,我(商人)要赚你(顾客)的钱,你是我的衣食父母,所以…  相似文献   

16.
1993年6月23日,中级法院民庭通知古鉴兹及其律师李大进、李荣胜及律师金桂珠去谈话;王国藩及其代理人蔡志革。刘勇也到庭,并带来了古鉴兹们不认识的两个人。等谈话开始后,古鉴兹和李荣胜觉得比上一次的谈话更饶有风趣——审判长张贤昌问王国藩:“你对古鉴兹写这本《穷棒子王国》起诉,当时怎么考虑的?”王国藩答:“他诬蔑我,还有诬蔑毛主席。”“你认识古鉴兹?”“认识,了解。他在我们树下放五年劳动改造,吃饭住房未交钱,这本书改名不改性,改姓不改名,地点也变了,但一看就是写的我们那里的事,我认为殷大龙就是我。”“什么…  相似文献   

17.
今天,但凡看过美国警匪片的观众都会看到警员宣读米兰达权利:“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保持沉默的权利。你说的一切会在法庭上用作对你不利的供词。你有权获得律师。如果你希望有律师,但没钱请律师,警方讯问开始前可为你找一位律师。”但美国刑事案件中律师帮助权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为权利而斗争”的结果,每一个人都用他们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抗争在改变历史。  相似文献   

18.
十一从段瑞兰家里出来,邱自芳坐上警车。她想不好是马上回检察院还是继续找王奇强调查她想要知道的问题。她让驾驶员把车子开出化工厂大门,停在105国道边儿上。她打开询问段瑞兰的笔录,刚才询问段瑞兰的情景跃然纸上。邱静芳:你在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中说你是在屋里看电视时听到隔壁有人说“别动,助衣裳”,而律师来调查时,你又说,你是在事情发生后在门口听“疯子”本人说的。公安机关根据你的证言把章亚非抓了过去,现在法院又要根据你的证言把章亚非放出去,你知道你这样出尔反尔自相矛盾的作证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危害吗?如果法院…  相似文献   

19.
4月29日,首届“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在中央电视台落下帷幕。有人说这是一场代表全国各地律师最高辩论水平的“甲A联赛”;又有人说,这是一次检阅新一代中国律师语言风格与论辩水平的“NSA季后赛”;还有人说,这是一部回顾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工作成就的“历史纪录片”。  相似文献   

20.
张勇 《法庭内外》2013,(9):53-54
如果你是有车一族,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你开车上路的时候,有人向你狂按喇叭吗?有人跟车时狂闪车灯吗?有这些行为的人,在国外被称为“路怒族”。根据网络词条的解释,最典型的“路怒”症状表现为开车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袭击他人或其他汽车以泄愤。近年来,随着车辆的日渐增多,因驾车引发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笔者提醒,“路怒症”不但容易引发事故,处理不当还会演变成民事纠纷甚至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