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尚华 《求索》2011,(7):223-224,246
奥斯古德作为一位语言学家,他一直致力于情感意义、感情归因和心理社会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其独特的见解使其成了现代心理语言学先驱。奥斯古德语言学理论主要包括语义分化法、心理语言学及学习迁移模型等三个方面。其语言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引导了现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取向,并促进了现代传播学和现代行为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虽然这两者的区分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方法论的价值,但是我们今天仍然要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的差别和联系。我们要避免过于绝对地理解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之间的对立,在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的共时研究中应适当关注历时的研究,以共时为主;在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中又要兼及断代的共时研究,以历时为主,两方面兼顾,分清主次,这样才不至于违背语言研究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3.
何丽 《求索》2008,(2):62-64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潜存在人们脑子里的语法体系,属于个人现象;言语则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行为,属于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事实和心理系统。结构主义学派为求得抽象同质的语言系统而忽略现实中异质的语言现象以及欠全面的研究方式均会导致研究的瓶颈和障碍。现代社会语言学在对结构主义学术范式否定的基础上把研究重点放到了被长期忽视的“言语”上。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社会语言学和其它学派的关系,更深入的综观和思考社会语言学派,并阐释社会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芝兰 《前沿》2012,(13):21-22
在回顾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时,不但要认可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而且还应及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以积极继承良好传统为新的起点,立足于语言学客观事实,总结出其中所蕴涵的语言学发展前景,从而拓展新形势下的中国语言字研究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易立新 《人民论坛》2010,(6):282-283
美国语言学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是布龙菲尔德时期,另一个是乔姆斯基时期。布龙菲尔德奠定了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现代语言学的一场革命。这两个时期紧密相连,不仅是美国语言学的高峰,也是世界语言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余荣琦  田平 《求索》2013,(5):269-269,216
《心理语言学》作为英国威多逊先生的代表作闻世,在学界引起很大争论。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是对语言的心理过程的探索。它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从理论上讲,心理语言学倚重于语言学各个流派提出的各种语言理论,可以为这些理论提供事实证据,促进其完善;从方法上讲,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普通语言学研究,这将语言学研究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之上。威多逊认为语言意识被看作是用于分析理解不同语言文化承载者言语句特点的工具或客体。他通过批判传统心理学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主要表现为独具一格的心理语言学方法论。并行、交叉的思维和言语关系论,社会历史的、活动的言语功能论,对立统一的言语结构论,动态发展的言语过程论。  相似文献   

7.
邓晓芒 《探索与争鸣》2022,(10):64-80+178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将当代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作为自己的重要主题,但他的思路是首先确定语言本身的本体论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去规定语言本身的功能和作用,这就仍然局限于传统形而上学“真理与方法”的套路。语言本身尽管被他置于“对话”的历史语境中,最终却免不了成为依赖于存在论(本体论或“是论”)的一种普遍“陈述”的方法,语言被压缩在某种(哪怕是扩展了的)认识论视域里,而将其中的非逻辑功能(命令和感叹、诗化功能)都化解为对“真理”的各种陈述了,这就堵塞了语言学转向通往某种“语言学之后”的形而上学之路。但伽达默尔毕竟意识到语言的逻辑功能与非逻辑功能有必要统一起来,为此他诉之于修辞学和隐喻在诠释学中的枢纽作用,这就打开了一扇窥视语言学之后的窗户。但可惜这种作用在他看来只能是辩护性和普及性的,而未看到隐喻和修辞是语言最内在的本质结构,即“自否定”结构。他由此而错失了突破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论的良机。真正的突破恐怕只有同时考虑到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的非存在论的隐喻模式才有希望完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存在理据.其理据来自三方面: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国别;变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英语;中国英语是语言顺应的产物,是被中国的思想方式和文化所丰富了的英语;中国英语是英语的"本土化"后的科学再生.呈现了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范继花 《人民论坛》2010,(8):234-235
过去三十年中,我国语言学快速发展,研究成果、研究主题和研究人员都明显增多。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国际语言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缺乏理论创新,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批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章炳麟坚持小学家的立场 ,以语言文字为根本 ,效仿诠释经义的方法而从事学术研究 ,由此而构成其语言学文学观。他的所谓“文学”本质论 ,实质上是关于文章本质的理论 ,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与此相联系 ,他的文学特性论只强调文学的语言性而轻视文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蔡安延 《理论月刊》2005,(8):123-124
文学文体学是一种处于语言学和文学批评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应用.文学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文体学、西方文体学与中国对西方文体学的研究.文学文体学的阐释套路是一面借助阐释经验、直觉与洞察力,同时反对一味凭借主观想法,主张对文本的细读,并要求言之有据.其分析的对象的类型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侦查语言学",具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双重研究目标,能够促进本学科不断发展;其研究对象外部界限明晰、内部性质同一,研究内容广泛而丰富,并随着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基础理论不仅反映学科特性,而且对侦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侦查语言学"从学科性质上说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在学科归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五四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赋予文学作品新的思想和精神品格;促成中国文类秩序由古典向现代的整体转换;促进文学整体审美范型和表达方式的现代转型。同时,伴随白话文运动所引发的语言改革,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也完成了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死亡意识是海子诗歌的一个主旋律和主线索。理解其诗歌的死亡意识对于深层挖掘其诗歌内涵、感悟和理解其创作与生命历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认知语言学为诗歌解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诗人的强烈情感往往使诗人形成偏离日常思维的概念化过程,这种过程体现在音韵、词汇、语法等语言的各个层面。而隐喻作为跨越两个认知域的概念化方式,更为海子诗歌死亡意境建构起到审美化、陌生化、整体化等作用。通过认知语言学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子将死亡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必然结果,他怀着较高的追求和期待,却苦于现实中的不被认可等因素,使他向往死亡的同时亦夹杂着不安与焦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无疑是从清末《马氏文通》的出版开始的。一个世纪以来几代人的艰苦探索,终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而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界涌现出一批大家,群星灿烂,王力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张东辉 《前沿》2009,(13):103-104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衍生出的新兴边缘学科。生态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生态和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语言学所追求的保持语言多样性问题与人们所关心的生物多样性紧密相连,体现了将语言系统复归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17.
"语境"概念从语言学传播到各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在其他非语言学领域的运用频率远远超过语言学,业已成为一个被学术界普遍使用的学术用语。语境的传播现象之下蕴含着学术研究的思潮转向、思维方式的变革,以及语境理论的变异和丰富。推动语境传播的动力,表层上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学转向,不过语言学转向内部经历了从排斥语境到转向语境的曲折历程;深层上则是学术界的整体主义思潮,是对个体主义、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反拨。在这场广泛的传播中,语境也从作为言语环境的语言学概念,变异为多重内涵的普遍学术用语,甚至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深层的思维范式和研究方法,发展了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语境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可能是有史以来被批评得最多的帝国,而且这种批评还常常来自内部,其中最刺耳的声音大概来自乔姆斯基。他作为一个批判性公共知识分子的名声可能超过了其学术声望—绝大部分人大概都没看过他那些艰深的语言学学术  相似文献   

19.
佘爱春 《理论月刊》2010,(8):128-130
《人在旅途》和《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是众多周作人研究成果中值得注意的两本专著。前者主要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将周作人的文艺思想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周作人自身思想发展的坐标中来考察,认为周作人只是假借传统的思想形式,表述的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精神实质;而后者从"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出发,采用西方现代语言学中词源学的研究手法,把周作人的文艺思想放在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认为周作人的文艺思想是古老的,中国式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20.
周娜 《前沿》2013,(2):112-113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纯理功能中的经验功能理论为依据,选取Sydney Morning Herald《悉尼先驱晨报》官方网站2012年9月19日对在中国发生反日游行示威活动的新闻报道,旨在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进一步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性系统作为分析语言工具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