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8年4月,昌维战役打响以后,山东兵团政治部机关起草并发出了一个瓦解敌军的电报。电报是想敦促昌维的敌人投降,所以,内容主要讲对敌方人员的宽大政策,提出该地区的国民党军政各类人员一律"既往不咎",立功可以受奖……结果,第二天,兵团就收到了中央的一份措词严厉的批评电报。电报明确指出:对罪大恶极分子和其他  相似文献   

2.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曾经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进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解放战争的昌维战役中,华野东线兵团为配合作战,政治机关起草了政治工作指示和瓦解敌军的电报。电报提出了对敌方人员的宽大政策:该地区的国民党党政军各类人员一律"既往不咎"、立功可以受奖等。这  相似文献   

3.
徐畅 《党史博览》2023,(1):55-58
<正>渡江战役,是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中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场战役,也是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的进攻战役。在香山革命纪念馆“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中,展示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香山期间运筹帷幄、指挥渡江战役时发出的珍贵电报手稿。这些手稿再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香山运筹帷幄、  相似文献   

4.
在西柏坡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办公室里,陈列着一张办公桌,长165厘米、宽91厘米、高75厘米。它依窗临门而放,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光辉岁月的历史见证。那时,毛泽东每天十几个小时伏在案头起草电报和文件。通过发出的408封电报,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仅辽沈一战,毛泽东发往前线的电报就有77份之多。  相似文献   

5.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4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命令,批准山东军区发起青即战役,解放青岛。这份在青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电文,竟然是毛泽东主席亲笔起草的。在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跨过长江、向全国进军的重要时刻,毛泽东为解放青岛亲笔起草命令,可见青即战役在中央看来,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战役。这场战役关系复杂,意义重大,需要最高领导人作出决  相似文献   

7.
林楚 《党史纵横》2007,(12):46-47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个简陋的民房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两人难得这么轻松一下. "报告首长,紧急电报!"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只粗略地看了一眼,脸色便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连忙接过了电报.  相似文献   

8.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栋简陋民房的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他们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难得这么轻松一下。这时,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先粗略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从刘伯承的神色中已看出这份电报绝对不寻常,他连忙接过了电报。  相似文献   

9.
平津战役过去六十多年了,每当回忆起这段历史,我就会由衷地产生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的敬佩之情,敬佩他们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重温当时的电报、文献,就能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智慧。下面,根据我学习平津战役文电的体会.谈谈中央军委指挥平津战役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在捷报频传、凯歌高奏的形势下,西柏坡迎来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主题报告,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历史关头提出新的任务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时,距毛泽东来到西柏坡已半年有余。这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在这里,他起草了197封电报,指挥了24场战役。尤其是三大战役期间,他常  相似文献   

11.
郭晓勇 《党的文献》2016,(6):109-113
长征时期,林育英发过一封抬头为"请转电四方面军国焘同志"的电报,落款为"十六日九时",但没有具体的年月。通过对电报内容的解读和对电报产生过程的梳理可以得出:这封电报发出的时间应该是1935年12月16日,这也应该是林育英到达陕北后发给张国焘的第一封电报。从这封电报开始,林育英承担起一个新的任务,开始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调解矛盾,对张国焘进行说服和争取工作。目前有研究者把这封电报的发出时间误判为1936年1月16日,这可能是将电报的个别字句与其他两封内容有一定关联的电报错误衔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太原解放战役发起于战略决战之初、结束于渡江战役之际,是战略决战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太原解放战役始终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关于毛泽东决策太原解放战役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当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周恩来在太原解放战役中组织、指挥作用的研究几乎没有。在深入查阅周恩来相关著作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太原解放战役前后,周恩来关于太原解放战役进程的电报有七八份之多,涉及  相似文献   

13.
1933年9月,我从红一方面军教导队抽调红军总部机要科不久,第五次反“围剿”就开始了。当时红军总部设在泰宁,9月25日敌人开始了对红五军团守备的黎川发动进攻,妄图占领黎川以隔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当时,周恩来副主席从白区回来担任了红军总政委。周副主席同朱总司令根据敌情给红一军团起草了一份电报,要红一军团原地待命。电报交给值班参谋,要这位参谋立即送机要科发出。因敌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4,(16):20
编者按: 这是邓小平同志为二野前委起草的给五兵团杨勇、苏振华、徐运北同志的电报,并报中共中央.中央认为这份关于贵州新区工作策略问题的电报是很值得注意的,于十一月十九日转发各中央局.这封电报,也是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5.
1946年底,蒋介石调动在晋南的胡宗南部主力企图偷袭延安时,我军进行了吕梁战役.我虽有幸参加了这次战役,但因当时职务低,对战役的多方面情况并不了解.战后60多年来,由于与各方同志接触回忆谈论,后又参加编写部队战史,特别是接触到解密的当时的电报,由此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战役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志曾给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同志写过一幅条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说: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  相似文献   

17.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同国民党在淮海地区进行的战略决战。随着战役的发展,投入决战的有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多万人,建立统一的指挥核心,十分重要和迫切。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在电报中指出:“此战  相似文献   

18.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它解放了豫皖苏大部分地区,消灭了国民党南线主力55. 5万余人。这次战役结束后,蒋介石被迫下野,南京政府处于土崩瓦解之中。淮海战役的胜利,充分证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十分正确的。毛泽东在1948年11月23日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电报中,把“对于敌军进行猛烈的、有实效的政治攻势”和  相似文献   

19.
闫贵军 《学习导报》2011,(10):30-31
在莱芜战役纪念馆参观,陈列展出的几份毛泽东同志指挥莱芜战役的电报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份电报的内容是:蒋军日内即将进攻,似此甚有利于我在野战中大量歼敌,我军方针似宜诱敌深入,不宜行动过早。总之,对此次战役要有全盘计划。胶东、鲁中的主力部队迅速开至胶济路南待机歼敌,以对付敌人南北夹击的计划。这份当年指挥千军万马决战莱芜的电报,  相似文献   

20.
在全党全军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时候,在新一届政府宣布以科教兴国作为最大的任务的时候,我不由地再次追忆起邓小平同志在50年前起草的一份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的历史作用.近年来,笔者根据组织的安排,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的编纂工作.一次,为编写《辽沈战役》一书,我到解放军档案馆查阅有关作战文电,在东北野战军作战部门的一个作战记录簿里,忽然看到一份邓小平同志于1948年2月9日起草的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抄录稿,这件电报的内容主要谈了整党整军的有关方针政策问题.尽管当时按照查档规定我不能将这份电文的内容抄录出来,但电文中所阐述的重要思想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是凑巧,不久组织上又将编纂《新式整军运动》一书的任务交给我,我顿时想到邓小平同志起草的这份电报.几经周折,我终于在中央档案馆查阅到毛泽东亲自批阅的这份电文的原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