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云 《唯实》2008,(9):40-43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把阶级革命看成集团成员一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他们剖析了阶级革命的分析性基础,把革命行动分析为一场囚徒困境博弈,搭便车(即不革命)成为这场博弈的结果.同时,也指出革命实现的三种可能途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革命理论的博弈论阐释是行动主义精神的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阶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分析了阶级的起源和发展规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列宁吸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阶级理论最精华的部分,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理论从产生到丰富的实践过程,印刻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早期革命实践中,中共以马克思主义阶级革命理论进行政治宣传和动员,却受到国民党方面的批判和攻击,阶级革命在中国一时走入困境。为应对挑战,中共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以民族抗战和统一战线为旗帜,通过对阶级属性的重新定位,革命实现由阶级动员向社会动员的转变,实现从单一的阶级革命到革命的阶级联盟转化。由此,中共跳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预设,实现了对阶级革命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展现了一个超越单纯阶级革命范畴、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革命政党形象,推动了自身理论的创新与成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非主流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阶级分析主要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问题的争论,加尔布雷思的"权力转移论",普瑞尔曼有关信息时代阶级冲突的理论,社会积累结构(SSA)学派的"劳动分割论",自主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构成"理论等。另一些注重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阶层的测定和分析,如罗伯特.普鲁西和厄尔.维宋关于美国形成了新阶级社会的分析,吉尔伯特、赖特、高德索普等有关美国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调查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地位为主兼顾政治态度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标准划分社会阶级阶层;依据各阶级对革命和建设的态度分别制定相应的阶级政策;客观认清自身现状,在保持无产阶级先进性中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一成功经验,对正确认识当前新的社会阶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阶级阶层问题的科学方法。用这种方法,毛泽东准确分析了革命时期阶级关系,邓小平把工作重心转向了改革开放,江泽民一脉相承创立了阶层结构论。  相似文献   

8.
颜岩 《探索》2008,(2):130-134
作为重建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凯尔纳对各种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展开了批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危机论",对民主、革命主体、阶级等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进行了修正,为我们在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贵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20年代,“阶级”概念已被中国共产党大量用于分析中国社会。后来扩大到以“阶级意识”来分析问题,如反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到了三四十年代,特别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局势,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和党的革命理论发展的需要,“阶级”概念被扩大到分析中国社会的各个具体阶层,及其在中国革命运动不同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和判断,因时局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多次改变。由此中共逐渐建构起一套针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同时,“阶级”概念扩展到党内,成为思想斗争的理论武器。这样,“阶级”概念不但包含了实体性“阶级”本身,而且包含了“意识”意义上的“阶级”。以“阶级”概念为分析起点的阶级理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遭到曲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阶级矛盾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清除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影响,恢复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科学本质,并在新形势下对这一理论加以发展。他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通过对革命形势的诊断和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批判,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在于其革命的辩证法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倾史和阶级意铡一书的基本理论旨趣,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反思地看,他只是在知识论路向上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归并到了黑格尔哲学中,从而错失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此,必须首先全面地中说卢卡奇的这一思想,进而相联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革命,方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与特点、革命性质、革命动力、对各阶级政治态度作出正确论断之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中国社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应用有严格的时空范围。马克思恩格斯以此构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一旦革命任务完成,必须相应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到建设理论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事实根据。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从“阶级”到“人”的转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刘国权 《世纪桥》2021,(2):88-9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阶级分析论的奠基之作.自1925年12月1日问世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共经历七个版本、三个阶段的流变,其流变的过程也是毛泽东同志基于唯物史观对中国国情初步探索、将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与中国革命融入结合、使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与中国发展深度接合的过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新民...  相似文献   

16.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存在剥削、阶级和阶级斗争,只是对其要重新界定和科学分析。他们提出,新时期的剥削主要不是源自剩余劳动,而是产生于财产关系的不均和财产分配的不公;新生的官僚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不仅促成新阶级,也使它们拥有过量财富,这就是“阶级-财富”、“阶级-剥削”和“阶级-权力”对应原理;对“阶级构成要素”、“新阶级结构”和“新中间阶级界定”等问题也要做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寻找中国革命的规律,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起了开拓者和奠基者的作用。 一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伟大贡献。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科学总结,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宝贵的思想财富。但理论的创建必然要有思想主体,是革命理论家把中国革命的规律概括出来…  相似文献   

18.
张之沧 《求实》2004,1(3):17-20
分析派马克思主义从“微观基础”入手 ,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了精细分析 ;承认历史是一个客观过程 ;但又指出不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仅限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 ,而要努力将其逻辑化、规范化、模式化。他们认可马克思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概念 ;同时针对新时期的“阶级构成要素”、“新阶级结构”等问题 ,提出一种革命性的阶级划分理论 ;并相信存在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问: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变?答:“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个命题,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问题。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块主要‘基石’是什么呢?这就是: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中惟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因为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富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能够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的这种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别的阶级所无法取代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革命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带来了巨大发展,生产关系也相应地有了某些调整,因此在西方以及我国国内,就出现了一种奇谈怪论,说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本期发表的《新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一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当前西方的阶级关系的某些变化,揭穿“工人与资本主义一体化”、“资本社会主义”等种种时髦论调的虚伪性,严正指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它的阶级论没有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