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龄化进程加速,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随之剧增,传统家庭保障功能衰弱,无法负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之重,建立和完善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资金筹措机制势在必行.借鉴德国、日本、美国的长期照护筹资模式,完善长期照护保障法律供给,探索社会化的多元筹资方式,发挥商业护理险的补充作用,构建家庭照顾者的支持政策,对家庭长期照护提供补助,从而推动农村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进程加速,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随之剧增,传统家庭保障功能衰弱,无法负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之重,建立和完善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资金筹措机制势在必行.借鉴德国、日本、美国的长期照护筹资模式,完善长期照护保障法律供给,探索社会化的多元筹资方式,发挥商业护理险的补充作用,构建家庭照顾者的支持政策,对家庭长期照护提供补助,从而推动农村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学术界对于失能老人和长期照护的研究,至少也有十来年的时间了。本文从老龄化催生长期照护服务和长期照护保险入手,对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整合,并结合国情进行取舍和提炼,试图找出在中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合适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冲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155-156,15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村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农村人口进一步空心化,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家庭长期照护在各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本文从长期照护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状及问题。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服务体系、制度保障、人力资源、监管体系四大方面来构建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为了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日本政府于2000年正式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本文通过研究日本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制度的演进、制度运行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总结其照护模式和照护理念,指出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吸取经验,最后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文化价值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长期照护问题迫在眉睫。长期照护保险的诞生则为有效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面临的长期照护问题提供了良好方案。然而,目前我国长期照护保险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短,因此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尤其是缺乏强制的法制保障。虽然我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也为长期照护保险法制建设提供了基础,但是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发展仍然缺乏专门的长期照护保险的法律。因此,要基于法律基础,统筹考虑长期照护保险的立法理念、顶层设计与推进家庭照顾的法律支撑,构建长期照护保险法律体系,从而促进长期照护保险的稳健运行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健康长寿的社会常态刺激了老年医养服务需求,从轻到重的排列包括日常照料、失能护理、慢病管理、病后康复、急症诊疗,有病与非病、医与非医、残与非残的区别。一概而论地谈老年长期照护,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错位。本文坚持"分类以提高质量"和"整合以降低成本"的原则,将老年长期照护需求分为老化失能照料、病残失能护理、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三类,并从持续天数、实施场所、服务内容、支付方式、受益人群和支付工具六个维度对比老年长期照护与老年急症诊疗和后期康复、慢病管理的差异,以分辨各类老年长期照护项目的内涵和外延,在建立老年长期照护制度的同时引导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全民健康水平在不断提高。为保障失能、伤残人群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呼之欲出,且对于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广西是后发展地区,是生态大省、长寿之乡,社会老龄化、老人高龄化呈不断增长趋势,随之而来失能、失智、空巢现象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对广西有关背景材料的分析,揭示一些当前面临的难题和问题,提出加快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目前普遍存在筹集覆盖范围和投资渠道过窄、保险给付标准偏低、再就业的法律规定笼统等问题。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法律制度,应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覆盖范围,拓宽投资渠道,加强对隐性就业的规制,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并对失业保险给付标准予以重新确定。  相似文献   

10.
长期照护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梳理国外长期照护政策选择的理论变迁,发现国外的长期照护政策实践不断在国家和家庭中寻找微妙的平衡,寻求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整合,从消极老龄化走向积极老龄化。从我国老龄政策的历史和正在积极探索的长期照护政策实践来看,适合我国情境和文化传统的长期照护应该是保留感性秩序的优势且以家庭照顾为基础的在地老化;政府大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政策工具;坚持渐进式发展,逐渐从医疗保险中脱离出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西部农村在失能老人养老照护方面,存在着侧重经济生活保障、纯粹家庭照料等显著特征,面临公共照护服务制度政策缺失、公共服务资源严重匮乏、家庭照料者承受巨大身心压力等问题与困境。应从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建立照护服务保险制度、完善福利救助政策、调整基层卫生保健服务职能、发挥村级组织与社会组织作用等方面,建立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公共服务体系,缓解家庭照料压力,提高农村失能老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两免一补"行政给付在法律规定,运行程序和法律救济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补偿立法,程序中增加说明理由和听证程序,完善诉讼制度和法律外途径,形成一个完善的"两免一补"程序运行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战略的视野来考量军人权益保护法制建设的完善:可规划三部基础性法律和六部涉及六大领域权益的法规,并通过政策类文件灵活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可通过增设勋奖章与勋表制等功勋制度、完善军人政治性权利救济渠道和军人政治性权利外部监督制度等完善军人政治性权益保护法律制度,通过完善军人工资津贴、住房保障、医疗保障、保险、退役安置、优抚法律制度完善军人经济性权益法律制度;通过提高军人权益保护的法治意识,加大军人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完善军人权益保护的救济制度,健全和完善军人权益保护法制监督机制等增强军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从收入保障、服务体系、法律制度、教育福利、就业福利、公共福利和康复福利等方面对各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并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设立多种残疾人津贴,动态提高标准;按残疾程度和家庭规模微调津贴标准;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残疾人服务内容;提供主体多元化,促进残疾人福利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目前我国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之一,在人口迅速老化的同时,医疗照护的需求日益呈上升趋势.解决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失能人员的医疗照护需求,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长春市医疗照护保险制度的实践为例,以特定老年人群体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影响老年人参加医疗照护保险制度的因素、制度现存的问题,为完善医疗照护保险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军人保险法律制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险种数量少、保险对象规定狭窄、整体保障标准不高、保值增值手段单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等方面,对此,应当以建立完善的险种体系为核心,着力扩大保险对象,预留发展空间;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保险标准;实行分账管理,推行"有偿借支"等。此外,还必须以社会化为发展方向整合军人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 ,完善我国保险法律制度与建立现代保险体系已是刻不容缓之事 ,而构建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显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认为构建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应包括 :规定保险公估人员执业资格 ;选择保险公估人组织形式 ;规范保险公估实践中竞争行为 ;健全对保险公估人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韩国政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建立和发展了比较完善的健康保险法律制度。韩国健康保险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筹资方式、分担形式、管理体制等特点,及其所具有的一些不足与弊端,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以期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面对巨型灾害造成的大规模损害,传统保险法的运作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各国保险法律制度通过专门立法或者扩大既有强制性保险的范围加以规制.我国已经开始了对巨灾保险的立法尝试,但规定还相当原则,需要从费率确定、再保险机制、制度配合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军事占领作为独立的法律概念源于其与武力征服之分离。军事占领法律制度在19世纪末通过系列法律文件得到确立。《海牙章程》不仅从法律上对军事占领做出界定,还确立了"军事占领不转移主权原则"与"维持社会现状原则"。二战后,日内瓦公约及其第一附加议定书对军事占领法律制度予以完善,增设的"保护平民居民基本权利原则"进一步彰显了武装冲突法之人道理念;对违反占领规则惩治措施的出台,标志着军事占领法律制度的成熟与完善。近年来,军队对他国领土控制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占领状态判断标准的认定问题,长期占领的存在则引发了被占领土的社会发展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