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提出的最具雄心的综合性地区经济合作战略。在规划、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构想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外交的理念、实践和策略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本文将主要从经济外交的视角分析"一带一路"构想,重点阐述"一带一路"构想推进过程中中国经济外交所展现出来的新思维、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政策,并分析建设"一带一路"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这些挑战对中国的经济能力和外交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过程中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2.
张锐 《和平与发展》2020,(1):113-12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能源外交已成为中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政策内容的不同,可将1949—2012年的能源外交划分为阵营外交、产业"走出去"、开拓石油进口来源、推动全面合作四个阶段。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能源外交开创引领能源革命进入新时代,呈现诸多新特点,包括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为指引、与油气出口国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和加强全球能源治理。回顾历史,中国能源外交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面对复杂局势,中国能源外交应积极谋划全球范围内高效的、可承担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加强对外合作机制建设,系统筹划推进全球能源革命战略,打造能源大外交格局。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梳理"一带一路"建设的缘起,评估其初步战略效应,并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化模式。"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战略调整的表现和结果,从缘起发展的角度看并非一个横空出世的大战略,而是逐步水涨船高的过程。在经历了雏形初现、顶层推进和全面展开三个阶段的发展后,"一带一路"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一定成果。除了各类务实成果外,"一带一路"规划的表述具体鲜明,相比于以往提出的理念而言更具可操作性;"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重视对接,并且包含了一系列政策的组合创新;此外,与以往的战略不同,"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进行了若干战略评估与调整。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定问题。"一带一路"没有完美方案,中国需要在初步的评估之后,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的目标层次和推进策略,包括设定与实力地位上升相符的目标层次,以及推进策略上全球通用做法与中国特色的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外交辩证法——变通发展、兼顾矛盾、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4.
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当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外交提供了新契机——为加快中国农业的国际化经营及农业外交注入了内动力,沿线国家对于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中国的农业外交提供了外推力,中国与沿线各国资源的契合为中国推进农业外交搭建了牢固的桥梁。当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外交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对象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中国与对象国之间在农业合作中的技术层面问题、自然灾害与动植物疫情风险以及国内部门利益竞争等。要搞好农业外交,中国需要做好农业外交的顶层设计,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机制,扩大与涉农国际组织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展开,大幅推进.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理念丰富深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全球治理方面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维护战后秩序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方面也面临新考验.随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水平跃上新台阶,投资合作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区域金融合作水平取得新突破,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基础更加扎实。面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广西将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要求,努力搭建政策沟通交流大平台,加快构建综合立体大通道枢纽、大经贸发展新格局、大金融发展新格局和人文大交流新格局,为深化中国—东盟合作贡献广西智慧。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统筹国内国际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和新颖的外交布局。它坚持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重视互联互通建设,发挥资本先导作用;是中国加强周边外交特别是加强与中亚和东南亚关系的重要举措;具有塑造周边稳定繁荣、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建立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战略目标。同时,它也是新颖外交布局:周边外交是保障、新兴大国外交是重点、多边外交是平台的实践。通过成立多边金融机制和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将会实质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南亚地处"一带"与"一路"的交汇点,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与南亚的务实合作涉及基础设施、资源能源、装备制造、电力通讯、生态环保、轨道交通、特色农产品等诸多领域。然而,中国与南亚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加强中国与南亚标准化交流合作,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更好的实现经贸合作、产业升级、科技进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建中南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与中国展开区域战略竞争的政策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践附加了政治与安全因素。当前,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及投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推进提供了战略可能性。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单向顺差和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其经济政策转化为良性社会政治效应的拓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平衡将使中国得以拓展南海地区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并使该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亚各国家正在推进的民族发展战略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契合,中亚国家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运输走廊的交汇位置,在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政治外交等方面中亚国家可为丝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借力资源,同时中国"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也可为中亚国家民族发展提供借力资源,前者与后者彼此之间应形成合力。在中亚国家中,土库曼斯坦在很多个方面都能找到与丝路经济带建设相匹配或者契合之处,它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推进的重要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11.
At the Thematic Forum on 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 participants and beneficiaries of the Belt and Road related projects came to the scene, and vividly told their own touching stories of 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he ordinary people's Belt and Road footprint, cultural integration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well-being for local people brought about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Let's see what they all said.  相似文献   

12.
李晓霞 《东北亚论坛》2021,30(1):92-103
长期以来,全球经济治理由西方国家主导,遵从新自由主义的资本逻辑和竞争单方取胜的经济全球化运行逻辑,建构单方面契合西方国家利益偏好的统一规则治理模式。当前,这一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亟待变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以"中国道路"的成功为事实基础,顺应发展导向与实践理性相互加强的理论逻辑,践行"发展共赢"的包容性全球化运行逻辑,塑造以包容性发展机制为核心特征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方案"。对发展逻辑而非资本逻辑的遵循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从升级对华关税制裁、重塑国际贸易规则、严控高新技术获取、扩容货币互换协议、打压中国概念股票、推进产业链自主化和"去中国化"六个维度,对中国实施选择性"挂钩"和关键领域"脱钩"的经贸规锁。其行为逻辑,一是为满足国内多元化经济集团的利益诉求,二是基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威胁认知"和大国战略竞争的"权力逻辑"。从战略约束看,美国开放性利益集团的经济理性、其他经济体的行为取向、中国的结构性国家竞争优势,构成了美国对华经贸规锁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应对,中国需确定"全政府"的战略模式,理解"双循环"的科学内涵,贯彻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陆上直接与中国接壤的地区之一,也是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和多种文化的汇集点。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中亚五国自苏联解体获得独立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国和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重点区域。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了中亚地区国家的积极响应。6年来,中亚地区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成果最多、进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同样也面临各种复杂的局面和挑战。本文通过梳理该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取得的成绩,分析归纳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面临着国家政治稳定性、军事安全性、国内经济民生和社会问题、国家间利益冲突、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干扰等五方面挑战。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我们在中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共同构建中国-中亚"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以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姿态建设性参与全球秩序重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带一路”与既定地缘政治格局中某些国家的利益和战略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博弈。为此,本研究试图从“一带一路”与美俄印欧版“一带一路”之间的互动关系中,考察美俄印欧基于各自地缘政治经济利益而制定的地缘战略,以及客观上所形成的地缘挑战,提出中国的应对举措。本文认为,源自于特朗普弱化美国国际领导责任的地缘战略,“C5+1机制”对“一带一路”并不具有反制的地缘战略效果;中俄互信固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则受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地缘战略不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之间存在地缘利益失衡的潜在风险;印度“印太构想”等互联互通战略和“大国梦想”背后的地缘战略考量,势必削弱“战略对接”在人们预想中的相关积极功能;欧版“一带一路”反映出欧盟试图通过所谓的“可持续”亚欧联通战略提升在亚欧大陆话语权的地缘战略考虑,但其内部的认知分歧,使其无法摆脱中国对其“分而治之”的疑虑。  相似文献   

16.
The year of 2016 witnessed the 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tuations,calm and steady actions and proper planning in major power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ose were reflected in the success of the G20 summit,the vigorous promotion of the "One Belt,One Road" (B&R) Initiative and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development,which acquired positive response and general agre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made special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a more just and 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order.Those we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active management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 and sound responses to the changing situ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to create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domestic development.In addition,further expansion and defending of overseas interests set higher standards for Chinese diplomacy.Having been pushed by the era to the forefront,China is performing its responsibility as a major power in a peculiar way and will certainly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18.
Participation,support and understanding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re requisites for promoting and implementing this major initiative.Indonesia,a major ASEAN economy,is crucial but Indonesia has a limited perception of the B&R initiative.Although its government welcomes it and the ruling coalition cooperates positively,parts of the military and opposition are skeptical of China's intent.The B&R initiative is well-received among the Indonesian Chinese group,while Indonesian academic circles remain cautious and somewhat critical.From a Chinese viewpoint,easing negative or hostile emotions appropriately would be well-timed.China should settle the Natuna issue,adjust its publicity in Indonesia,use diplomacy,and promote Sino-Indonesia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mmtnications.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focus on project quality and uphol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Short-term goals are reducing Indonesia's opposition and obstruction of B&R,while long-term goals are enhancing the recognition and likeability of the Initiative 's worthwhile plans.  相似文献   

19.
The succes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lies in it being able to harness support from the local public.In the face of skeptical voice about Chinese investment in Sri Lanka,it is high time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project a positive image by initiating a well thought out public diplomacy campaign and create a culture of mutual trust,mutual understanding,mutual assistance and constant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得到亚欧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区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但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各国应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