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十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经过十年建设,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形成了一系列好的经验,为下一步“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杜颖 《奋斗》2022,(3):42-44
<正>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其中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使开放、包容、平等、互惠等理念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现出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强调,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郑重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长江经济带串联沿江11个省市,“一带一路”联通世界。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发展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6,(9)
正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讲话“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奉行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6,(10)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进入关键时期所提出的重要倡议,其建设原则和目标已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谈话中得到清晰阐述,即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有关国家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合作格局。作为一个内外互动的战略,"一带一路"的推进既需要沿线各国的支持与合作,更需要国内各行业、各地方的全面参与。其中,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特点和优势制定和推动参与战略,创造性参  相似文献   

6.
陈婷婷 《先锋》2023,(10):16-24
<正>“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十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镌刻下改变世界发展轨迹的深刻印记。面向国内,在积极推进区域重大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衔接融合下,不同战略位势、区位条件的城市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上海和成都为例,本期“先锋会客厅”特邀相关专家、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人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旺斌 《前线》2021,(3):9-12
“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从国内顶层设计发展成为国际公共产品,主体间的认同、尊重与共荣,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历史精神源头与现实发展路径。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与国际认同的过程中,复杂的话语环境决定中国在增强包容性、适应多样性、提升实效性方面需要更加周全。积极发挥情感作用,构建法治保障,推出实践成果,可以凝聚共识与信念,推进国际认同,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鞠传国 《学习论坛》2022,(4):99-10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生动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阐述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理念内涵、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指导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各国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效。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需要完善总体框架,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规划设计;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成熟的建设方案;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参与,并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切实解决生态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进,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迈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10月18日,北京)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各国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不仅决定我国沿线地区的发展,而且影响沿线国家的发展.根据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约有26个国家和地区、44亿总人口、21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12%、63%和29%.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中间环节的我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必将为我省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科学的、充分的和合理的认识这些机遇,对于高质量决策我省的战略应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漫漫丝路,泽遗百代;悠悠文明,敦煌赓续. 9月20日至21日,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我省敦煌市成功举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承载着伟大的丝路精神,第二届敦煌文博会开启了又一段精彩的旅程.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讲话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精心设计了“文化论坛、文化年展、文化演出、文化贸易、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六大主题活动.来自51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582位中外嘉宾,以及2100多名参展商、采购商、知名企业代表、演职人员共同见证了本届文博会盛况.大会涉及国家之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再次印证了丝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许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成为国内外各界热议的重大话题。3年多来,各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性质、意义等展开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在广泛领域达成了共识;中国身体力行,积极与相关国家加强沟通,推进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实践成果。这些共识和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互通是实现沿线各个国家"民心相通"的基础和关键。葫芦文化是中国和沿线其他国家寓意相通的优秀文化资源,以其为范例探讨沿线国家间文化互通的建设路径具有可行性。具体做法是将葫芦文化价值的创新性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密切联系,以形成强大的文化力为目标,通过构建以开放、协同为创新特征的价值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文化互通。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7,(5)
<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和包容性的倡议,它倡导合作共赢、区域协作而不是对抗。"一带一路"涵盖众多国家,据我所知,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个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互利合作共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使得中国和各国间的联系越加紧密。由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国际关系的改善指明了新的方向,有利于将沿线各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庞大,文化多元,各国之间的情况比较复杂,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如何处理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在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是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该倡议实现人类的最终愿景和最高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和人类终极情怀。“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实践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施,既是我国在深刻把握中国发展与世界转型新格局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定位,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物质与制度准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5,(5):41-42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我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什么是“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  相似文献   

19.
黄欣 《当代贵州》2014,(12):57-57
“一带一路”是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的热词之一。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两大倡议分别是2013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和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侯露露  白紫微 《奋斗》2023,(8):70-72
<正>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指引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45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10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