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发展观面对的时代主题是把工人阶级从异化的生存境遇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并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通过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俄国为典型的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设想。马克思发展观中蕴含着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黑格尔"国家-市民社会"的二元框架下讨论了国家异化的问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张力中,马克思认为国家具有普遍性却是抽象的,市民社会具有特殊性却是现实的。普遍性要通过特殊性决定,但还应立足于现实性上。将抽象的"公民性"复归于现实的"市民性"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也才能解决国家异化的问题。这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客观的、全面的科学分析.在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存在两条实现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的政治斗争,另一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演变,如股份制的发展向"联合的生产方式"转变;在资本主义历史地位问题上,除众所熟知的异化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贫困化理论等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批判之外,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却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作出很高的客观评价;在资本主义历史遗产问题上,马克思认为类似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继承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还要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对个体与共同体关系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一探索同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这一新路径出发,马克思考察了人类历史并得出了以下新景象:资本主义之前的共同体是自然共同体,是个体依附于共同体的社会;资本主义的共同体是虚幻的共同体,是个体与共同体相互敌对的社会;而资本主义消亡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是真正的共同体,是个体与共同体两者关系实现统一的社会。这一问题在历史的和地理的维度、实践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维度以及价值批判的维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百家言     
《求是》2010,(3)
<正>高巍翔: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成功范例,展示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中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的关系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2)
马克思从主体价值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炼出唯物史观中极具历史穿透力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阶段。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有助于准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对于精准定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马克思晚年在对俄国社会的研究中,就提出了在特定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在1881年2月底至3月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系统阐述的。在复信草稿(初稿)中,马克思坚决反对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变成一切民族都注定要走的道路。“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唐鑫 《探索》2020,(3):21-30
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从现实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包含这样四个基本议题:一是要客观回顾20世纪的人类历史,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回应全球问题和挑战,为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提供现实方案;二是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入手,科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现象、新特点、新变化,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在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加强各国共产党的理论交流和实践经验分享,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兴提供行动指南;四是总结并坚持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体性与专业性的辩证关系。这四个基本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人类何以实现自由和解放"在21世纪特定历史条件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国共产党也要在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事业中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张之沧 《求实》2004,1(3):17-20
分析派马克思主义从“微观基础”入手 ,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了精细分析 ;承认历史是一个客观过程 ;但又指出不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仅限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 ,而要努力将其逻辑化、规范化、模式化。他们认可马克思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概念 ;同时针对新时期的“阶级构成要素”、“新阶级结构”等问题 ,提出一种革命性的阶级划分理论 ;并相信存在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形成世界交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路径由提出阶段、丰富阶段、深化阶段共同构成,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是其三大演变形态,分别体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指导社会交往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镇平 《理论学刊》2005,3(3):86-88
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过渡时期具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消灭阶级是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是在论证"两个必然"的过程中得以阐发的;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总的来讲,这一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是直接过渡的理论。所以,今天用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应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东方民族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他们考察东方社会得出的科学结论。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列宁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初步运用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道路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4.
侯衍社  沈雁昕 《求实》2003,(4):9-1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主要表现在 :他关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的有关思想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发展道路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 ;关于社会发展是合力因素的结果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发展是直接动力推动并通过社会根本动力而起作用的思想 ;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和社会进步复杂性的有关思想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地位的科学论述 ;关于研究社会发展的方法论的科学揭示 ,等等思想 ,都闪现着真理的光辉 ,对于指导当今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理论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4,(5)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着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谈需要,指出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基本形成。从需要与物质生产,需要与社会交往,需要与分工,需要与大工业及其所创造的世界市场和开创的世界历史等四个方面确证了"需要"这一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促进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逻辑理路。科学把握需要的结构和多层面性,深入分析我国需要的现实状况,协调和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需要,对构建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至关重要。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过程,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决定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生产规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历史依据,论证了其灭亡过程,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了科学;他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将支配人类历史进程的本质力量归位于人自身,给予了人类掌控自己命运的现实可能性,从而赋予人类“积极的自由”以现实的基础。因此,马克思历史规律观在其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但随着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摆脱和超越,尽管马克思还偶尔使用"异化"概念,但更多的是用自己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走向的。因此,"异化"范畴在马克思理论中,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一发展轨迹,可以深刻领会马克思治学的严谨、科学态度和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全面发展的大工业时代,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新世纪,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党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战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时代观。其主要内容包括:深刻变革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及积极参与论。胡锦涛时代观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论、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论及世界历史发展道路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高度关注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马克思关于中国的重要论述涉及中国历史与文化、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争取民族解放道路的走向等方面,形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的中国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洞察力和解释力,而且丰富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如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问题,理论界讨论得十分热烈,许多有见地的文章澄清了人们对“补课论”的糊涂认识,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理论论证。但是,也有一些观点欠严谨,如把马克思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称为西方社会主义理论,而把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阐述,称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这就很值得商榷,笔者谨就此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