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费改革之前的集体在公共品供给中有权有责,税费取消后却逐步成为无责权的"空壳";税费改革前的农民能参与到公共品供给之中,而税费改革后却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税费改革前,村庄治理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税费改革后却逐步陷入"无效"走势。针对这种现状,应再造公共品供给的集体责权,积极引入国家治理的力量,实现公共品供给制度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2.
杨克 《学习与实践》2009,(2):150-157
本文试图借助公共品供给理论,通过制度变迁的视角,研究农村初级教育的发展及贯穿其中的国家、地方、社区三者关系的变化。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本文发现村庄社区对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初级教育公共物品的基本供给主体,经历了社区、乡镇、县级政府3个阶段;随着中央有关政策的出台,中央投入的加大,基本供给主体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初级教育公共品供给的三维关系变化体现出制度变迁由“供给主导型”向“中间扩散型”过渡;同时农村的义务教育正走向国民教育化,向纯公共物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卫东 《桂海论丛》2007,23(1):65-67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基层民主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以及行政系统本身的弱点,引发了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章从一个村庄实证探讨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供给效率的关联,并提出了合理化供给的政策以及制度改革的建议和设想。以促使政府提供农村公共品符合效率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取消农业税确保为农民减负增收的同时,也必定会进一步带来乡镇基层政府供给能力下降与农民自我供给缺乏制度化规范等突出问题。本文结合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实际调研,分析了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出现的“国难主”与“民难辅”的两难处境,提出必须从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农民自身多方面入手,建立以政府为决策和供给主体、村委会为需求表达和执行机构、民间资本为辅助的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5.
小农户经营现代化背景下农村阶层重塑对村庄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户经营现代化进程推进了农民以要素配置方式为基础的阶层重塑。这种重塑对农民个体和乡村治理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各阶层在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权力和利益需求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会改变村庄治理中的权力结构、信任关系、沟通渠道、公共资源分配方式和村庄秩序,但这种异质性并非是均质的,其影响亦非都是负面的。中间层、兼业层和贫弱层农民之间有易于调和的冲突,会推动形成以中间阶层农民为主的村庄治理模式,该模式既是对原有村庄治理的自我修复和更新,又能帮助小农户经营与现代市场对接。外源农民与其他阶层农民之间存在不易调和的冲突,会推动村庄治理重塑,形成有利于资本的新模式。为此,要注重区分各地农民分化的实际,着力提高政策的系统性、瞄准性和针对性,提升村庄治理绩效,为推进小农户经营现代化提供组织和平台保障。  相似文献   

6.
傅传耀  盛荣  刘励 《人大论坛》2014,(3):I0018-I0022
立春后的第九天,迎着初升的朝阳,顶着料峭的春寒,驱车来到田坝村时,我们被惊呆了。仙人岭上白雪绵绵,大田坝子绿浪滚滚。这种一眼看两季,(冰绿)白绿两重天,小街灯笼高挂,民居炊烟袅袅的景致,非田坝莫属。这原本是一个靠种茶起家的村子,现在却出落成另一番模样。田坝呀田坝.怎一个“绿”字了得。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国家的引导下,新乡贤成长为乡村治理的生力军。新乡贤参与村庄治理何以有效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S村新乡贤参与村庄治理案例的研究发现:新乡贤具有较强的能力和意愿参与村庄治理,新乡贤组织作为高能力—高意愿治理主体的共同体,通过结构嵌入、政治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参与村庄治理,持续强化了新乡贤参与村庄治理的能力和意愿,达成了村庄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共治,从而实现了新乡贤参与村庄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中是可以内生出村庄的"保护型经纪"的,而这种"保护型经纪"赖以存在的基础,并非来自自上而下的授权,而来自对村庄利益的忠诚和维护中所赢得的威信。这一现象的存在,无疑给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村庄精英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治理秩序研究的基础。以能够表达村庄基础的经济社会分化水平、村庄归属感及村级正式权力的影响力作为标准,可将改革开放后至今的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通过比较处于同一/不同时段、相同/不同性质村庄的精英权力结构,分析精英角色、精英权力结构与村庄治理秩序之间的关系,可见精英转化机制的运作机理正是遵循村庄基础的变化,实时地对精英角色和地位及村庄精英权力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以对村庄秩序产生即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村阶层分化形塑出了极其复杂的村庄政治现象。通过对当前农村阶层分化的状况及社会确认机制的考察,可以从村庄社会关联的角度,具体地呈现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状况和互动机制,并揭示当前以富裕阶层为主导的村庄阶层关系的特质及其后果:富裕阶层凭借其强大的经济资源和社会关系动员能力,主导了村庄选举,形成了以富人治村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格局。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广大的中下阶层被排斥在村庄政治权力和利益分配之外,基层治理隐含着严重的阶层冲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发展所面临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主要由现行的土地供给方式引起的,通过对供给方式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进行建模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供给方式,以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自尊回落到日常生活中:自尊只能是——也必须是一种个人对于自己是否尊重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出发,对性服务妇女个体在实施服务时所坚持的选择原则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边缘和底层者的自尊以私人体验的形式掏空了自尊原有的德性的意义,使之回归平凡;破坏了自尊原有的社会范式,使之成为一种私人体验;挑战了自尊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使之具有了私人空间特有的张力。而也正是从这一人类原始精神出发的对他人生命—生活及其表现/表达的尊重和理解,使研究者能够突破自身此在和此知的疆界,进入研究对象自尊的此在和此知之中,并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空间接纳,认识和了解/理解了有关自尊私人体验和私人空间的能在和能知。  相似文献   

13.
公共治理范式研究难点之一是超越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的供给困境。增进自主治理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是超越自主治理制度供给困境的必由之路,而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应有之意,积累自治组织的社会资本能够提升自主治理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度,从而超越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供给困境。公共事务领域自治组织的社会资本积累首先要求国家在自治组织的内部社会资本积累中发挥间接作用,其次要加强自治组织间互动,为自治组织的外部社会资本积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时代实现乡村善治的迫切要求。探索性构建了“数字治理-治理能力-治理绩效”的逻辑分析框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乡村试点县与非试点县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以数字化党群教育、数字化村务管理和数字化民主监督为表征的数字治理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效果及潜在路径。研究表明,农民数字治理参与显著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且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对乡村法治能力、德治能力以及乡村治理的政治绩效和福利溢出的促进作用。农民数字治理参与不仅直接促进乡村治理绩效改善,还可通过乡村治理能力尤其是德治能力和法治能力提升间接优化乡村治理绩效。研究还发现,农民数字治理参与削弱了村庄空心化程度对乡村治理能力的负向影响,强化了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环境对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的积极作用。据此,从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机制设计、多路径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增强发展包容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进  刘彬 《公安研究》2024,(1):79-90
以随机抽样法,采用政治意识量表、修订版坚韧性人格评定量表、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量表与警校生职业认同量表,对全国383名警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3.0和Process 3.5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课程思政对警校生职业认同的影响以及政治意识和坚韧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认可和内化都有助于提高警校生的政治意识;政治意识越高越有助于警校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坚韧性人格与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警校生职业认同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坚韧性人格在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与警校生职业认同之间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公安院校要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坚韧性人格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铸就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一定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可就在温总理的话儿犹在耳边回荡着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乡村治理与农民组织化为分析框架,讨论了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型村庄的农民互助合作问题.分析了农民互助合作的特点、作用与局限.以此为基础,展望了此类村庄在实现以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方向的乡村治理中农民组织化未来的发展,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桂平 《求索》2014,(12):123-128
采用网络SBM方法,从整体和阶段(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对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从地区经济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市场化程度、地区政府行政力度等方面对教育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地区间和教育不同阶段上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趋势,而地区的制度因素对这种差异起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美灵  肖建华 《求索》2008,(12):63-65
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农村有频发趋势。本文选取浙江东阳画水事件和广西岑溪市波塘镇事件,分析了当前引发我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同时探索性地提出了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观层面农村居民的主观感受,探讨数字技术应用对农民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对农村居民社会治理效能感影响的传导机制,并利用全国11个省份的全面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普遍较高。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越强,农村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越高,即数字技术应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应用主要通过丰富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提高村庄公共性以及增强村集体行动能力来改善农村居民的社会治理效能感。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男性群体、老年群体和低学历群体,数字技术应用对女性群体、年轻群体和高学历群体的治理效能感影响更为显著。据此,从完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完善数字政务服务、拓宽农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